加快地表水渗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中混凝土都会呼吸 2022年04月29日  广东建设报记者 王芷芸

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测试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建设规划方式,从2014年起,我国不断发布与其相关的政策。与传统的城市设计与水资源管理体系相比,“海绵城市”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城市降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节约水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意义重大。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铺装作为一项重要建设设施,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透水混凝土成为透水铺装的重要材料。

  2021年,广州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而在今年三月份,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印发实施《广州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方案》。在相关政策引导下,作为透水铺装的重要材料,透水混凝土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海绵城市中透水铺装成必备项目

  

  经过40多年的高速度、大规模建设,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粗放式的发展也使得城市内涝防治成为汛期防灾减灾的“新课题”。有数据显示,由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逐年增加,2016年由于洪涝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 3640 亿元。“逢雨必涝”成为了我国城市的重要灾害之一,“城市看海”几乎每年都要上演,内涝已严重影响了城镇人民的正常生活。

  城市内涝的“病根”主要源于两方面:首先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区,每年季风气候带来洪峰流量,排水压力巨大;其次则是由于历史发展问题导致雨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排水系统效果不佳,而不透水的城市道路和铺装是导致现代城市内涝的重要因素。

  自2012年“海绵城市”概念首次被提出,对“城市排水系统严重滞后”“城市盲目扩张致地面渗水力下降”以及“经济发展中重地表、轻地下”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2014年,“海绵城市”政策正式发布。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应实施街头绿地、游园和道路等绿地改造提升工程,加大透水铺装比率,提升地面吸水、渗水、蓄水等功能,并有透水铺装不得低于50%的硬性要求。广东新瑞龙生态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勇介绍:“过去的路面排水面积少,水流只能通过特定的排水口,排水压力大。现在通过透水铺装的路面,将排水面积扩大,地表水和雨水能够直接通过路面渗透到地底的排水系统,大大降低排水压力以及城市内涝的发生几率。”

  

  透水混凝土成透水铺装明星材料

  

  透水铺装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铺装形式,通过采用大孔隙结构层或排水渗透设施,使得雨水能够通过铺装结构就地下渗,从而达到雨水利用等目的,其建设关键点在于透水路面施工材料的选择。目前,透水砖、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三种材料常用于透水铺装。在早期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中曾较多采用透水砖,而后相关媒体统计出2017年30个海绵城市中有19个城市仍发生内涝现象,表明透水砖在“大考”中的成绩并未达到预期。同时,透水砖破损率较高,大部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裂,也大大降低了人们对透水砖吸水功效的期待。

  而近年来,透水混凝土铺装逐渐被市场认可,以海绵城市首批试点城市遂宁为例,首例全城采用透水混凝土工艺进行城市改造,涵盖了人行道、车行道、停车场及园林道路。自2016年施工建设,历经4年的使用检验,罕有路面损毁、修补、内涝等问题。透水混凝土产品及技术,相比其他透水铺装材料,更耐磨、抗老化、年限长、透水快等特点凸显出来。

  透水混凝土是由单一级或不连续级粗骨料组成的多孔结构混凝土,相对于其他型号的混凝土而言,透水混凝土内部孔隙较多,使其具有了强度较弱、但透水性较普通混凝土强的特点。每平方米透水混凝土透水量可达200升/分钟,优秀的透水性能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内水资源的保存、利用难题,维护城市自然生态链条,缓解困扰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城市噪音污染。

  

  透水混凝土在广州迎来发展机遇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部委工作部署,有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省37个设市城市全部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自评估工作,自评上报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占比全部达到20%以上,合计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占比约23.72%。

  2021年,广州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而在今年三月份,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印发实施《广州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2025年底、2030年底,广州市城市分别累计有不少于40%、45%以上、80%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相关政策引导下,作为透水铺装的重要材料,透水混凝土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