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木兴/图 |
■新快报记者 梁瑜 肺癌国产新药源源不断,性价比是最大优势 精准治疗尤其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发展非常快。王思愚教授对新快报记者指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里约40%的病人可以检测到基因突变,有对应的靶向治疗药物;还有约2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可获益于PD-1、PD-L1的肿瘤免疫治疗。“也就是说,6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可以获得治疗比较简单、副作用更少、可长期维持的治疗方式,这是这几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最大进展。”目前,接受靶向治疗的肺癌病人,5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30%左右,即有30%的病人可以活过5年;接受免疫治疗的病人,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20%。 此外,国产优质仿制药、自主创新药越来越多也是一大进展。王思愚教授介绍,一类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另一类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如有“国产易瑞沙”之称的一代靶向药埃克替尼、二代靶向药恩沙替尼、三代的阿美替尼等,效果不亚于同类进口药。而免疫治疗领域,国产PD-1抑制剂有五六家,虽然获批的适应征不同,但疗效也不错。“我国很多自主创新药与国外同时进行上市前的Ⅲ期临床试验,有些还与欧美新药站在同一平台,首先通过了FDA认证。而且,国产药物相对进口药物,价格也低不少,很多便宜一半以上。” 未来肺癌治疗领域还将有哪些进展?王思愚教授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靶点和通路的发现,估计在未来3-5年,会有一批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诞生,针对现在临床上很棘手的TP53、ROS1基因的突变,MET基因的扩增等问题。因为基因检测可发现病人哪个靶点耐药,再针对靶点发掘对应的药物,有的放矢,药物研发速度就更快。“以前是希望同样的生存期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现在提升到有更长的生存期、更好的生活质量。”他称。 无法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可受益于放疗 过去因技术限制,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因心肺功能不能耐受手术,只能放弃治疗。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硬件制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准治疗的应用日趋广泛,包括精准放疗。现代的精准放疗是通过高精度的计算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使治疗打击更集中于肿瘤部位,患者恢复更快,效果更明确。此外,由于放疗治疗的调适性更强,能够有效控制总体治疗费用。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GASTO)副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研究所副所长、放疗科副主任刘慧教授对新快报记者说:“精准放疗是不能手术早期老年肺癌病人的优选,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使这类患者能获得类似手术的良好效果,副作用更小,3年复发几率不超过5%。”对早期肺癌病人来说,放疗是一种完全没有体表创伤的治疗方式,每次20分钟就可以完成治疗,病人体感舒适,做完可以回去继续上班。 除了早期肺癌,对局部晚期或全身晚期的病人,在现有低毒的新药,如靶向、免疫治疗等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局部精准放疗,可以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减少耐药细胞,延长靶向药物使用周期,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肺癌、乳腺癌等是发生脑转移的常见实体瘤 得了肺癌、乳腺癌等胸部肿瘤,要提防脑转移。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GASTO)脑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侯雪副主任医师指出,实体瘤中,肺癌发生脑转移的人群数目最大,其次是乳腺癌、黑色素瘤。 其中,肺腺癌更容易发生脑转移。“脑部相当于‘土壤’,肿瘤细胞相当于‘种子’。”侯雪称,有EGFR、ALK突变的人更容易发生脑转移。但所幸这部分人可用的治疗药物更多,主要是分子靶向药物,效果也更好。 如何让肺癌病人不发生脑转移?侯雪表示,高危病人可使用在预防脑转移方面有更多证据的药物。通常情况下,药物对脑部的疗效取决于对全身的疗效,此外还有药物进入脑部的能力。如果Ⅳ期肺癌发生了远处转移但没有发生脑转移,预防性治疗就是选择一个对脑部有较好疗效的药物,让脑转移不容易发生。对于有基因突变的患者,新一代的口服靶向药有更好的疗效,有更强的进入脑内的能力,可降低或推迟脑进展的发生。 若已发生脑转移,则需要局部、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和放疗。“但是,相当一部分病人发生脑转移时并没有症状,而脑内病灶多发,像撒芝麻一样,更适合内科药物全身治疗。”侯雪指出,有基因突变的病人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没有基因突变的主要采用化疗、免疫治疗或抗血管生成治疗。 侯雪提醒,肿瘤病人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单侧手脚无力、拿不起筷子、半侧肢体不听使唤、乏力、走路偏斜、记忆不太好、经常认错人等表现要注意,可能是脑转移的信号,需要咨询专科医生进行下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