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一个个书屋一间间公厕为贫困地区输入满满幸福感

来源:新快报     2020年09月07日        版次:04    作者:曾贵真

     ■新建的坪田村儿童文化室。

     ■新建的禾花塘村儿童文化室。

     ■新修建的湖寮镇龙岗村河头公厕。

    

  @广东省扶贫基金会

  “真想不到能有这样的生活!”韶关市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深渡水村党支部书记邱辉兵说,以前,村里连一个村民活动休闲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村民特别是小学生终于可以在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农家书屋(儿童文化室)自由自在地阅读“充电”。

  “现在上厕所,再也不用担心瓦片突然掉下来,再也不用忍受恶臭和蛆蝇了。”在梅州市大埔县一些贫困自然村,村民谈起公厕的改变,无不感叹。

  去年,广东省扶贫基金会设立“助力攻坚献爱心”扶贫公益项目,通过腾讯“99公益日”活动,广泛发动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帮助梅州大埔、河源东源、清远连南、连山、韶关始兴县的72个自然村修建儿童文化室和公厕,该项目得到了广东长隆集团、玖龙纸业等企业和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筹款累计近780万元,用实际行动助力我省革命老区苏区、少数民族地区改善民生基础设施。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如今,随着大部分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当地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援建农家书屋 村民有了文化“充电站”

  深渡水瑶族乡禾花塘村的一个祠堂门口里,小婷(化名)正在阅读一本《木偶奇遇记》,这本书是一位姐姐送的,已经是第三遍阅读了。村里孩子们特别是留守儿童对知识的渴望深深地触动了记者。

  去年“99公益日”活动,广东省扶贫基金会设立“助力脱贫攻坚献爱心”扶贫公益项目,广泛发动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积极捐款,目前已为韶关始兴县和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筹得善款近235万元。其中为韶关始兴深渡水瑶族乡村禾花塘村、邱屋村、坪田村筹集善款约120万元,修建3个儿童文化室,主要面向当地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文化、教育、科普等多功能服务,同时为其他村民提供更多阅读便利。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禾花塘、坪田村儿童文化室已投入使用,邱屋村儿童文化室正在装修,将于今年底投入使用。 

  坪田村儿童文化室(百合书屋)位于深渡水瑶族乡坪田村,建筑面积约216平方米。新快报记者看到,这里藏书品种非常多,既有小朋友爱阅读的童话书、作文、古典书籍、漫画书等各类读物,也有《卡耐基励志经典》《用对方法做对事》《如何开一家赚钱的餐厅》等适合更多村民阅读的技能培训书籍。 

  深渡水瑶族乡深渡水村禾花塘的儿童文化室(百合书屋)建筑面积约为200平方米,是一间古色古香的农家建筑。记者看到,庭院里有乒乓球台,书屋里宽敞明亮,整个装修很有特色。书屋里,好几名小学生正在安静地阅读,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而书屋的墙上喷涂的“天道酬勤”“勤以补拙”“学以致用”等字眼,不时提示着这里的学子要勤奋好学,用知识改变命运。 

  深渡水瑶族乡深渡水村党支部书记邱辉兵告诉新快报记者,该村是一个省定贫困村,以前村民连基础的活动场所和娱乐场所都没有。经过新一轮帮扶,现在书屋、健身广场、民族展示馆等都建起来了。“真想不到村民能有这样的生活!”他说,百合书屋刚好选址定在圩镇的街上,十分便于村民特别是小朋友前往学习知识。

  有了一个阅读的场所,有了丰富的书籍,小朋友们一有空就爱往这里跑。疫情期间,书屋更发挥了重要作用,孩子们来这里的电子阅览室上网课,村里一些读高三的学生穿上红马甲,当起志愿者,指导小朋友们线上学习,并为他们答疑解惑。 

  邱辉兵书记说:“百合书屋原来是一个年久失修的小学,被村民用来堆放牛粪。他们利用广东省扶贫基金会这笔善款,建起书屋、进行装修,并购买了桌椅等设备。此外,韶关碧桂园等爱心企业热心公益,积极带动业主向我们赠书,目前全村藏书超过两万册,其中百合书屋就收藏了几千册。”

  除了小学生,书屋对村民的影响也很大,令邱书记印象深刻的是,到了下雨天,村民不用忙农活,总有人过来书屋“充电”。“我们村离县城比较远,那些种果树的村民就过来翻阅专业书籍,看看要给果树打什么药,怎么修剪等。”邱书记说。

  小书屋,大作用。一个小小农家书屋,让偏僻贫困地区的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日益渐浓的阅读氛围,也大大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建起崭新公厕

  村民告别担惊受怕如厕史

  树杈、长布作“门”,如厕得捂着鼻子,还要担心瓦片突然从头顶砸下来……在梅州市大埔县一些偏僻的自然村,村民祖祖辈辈使用的公厕,环境令人堪忧。

  为解决部分自然村“如厕难、排污难、垃圾粪便处理难”的问题,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去年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助力脱贫攻坚献爱心”项目,为梅州市大埔县、河源市东源县、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筹集善款近545万元,用以改造当地农村公厕。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当地经济欠发达,城乡差距较大,不足20户的自然村达100多个。村民的如厕环境,相对较差。有村民表示:“你明白上厕所后,瓦片突然从后面砸下来的感觉吗?当时就被惊出一身汗。”原来,村中旱厕大部分是祖辈所建,房顶要么用瓦片盖着,要么露天,在年久失修的情况下,随时有石头、黄沙和瓦片坠落,上厕所时只能小心翼翼地防范着。由于以前经济条件和资源有限,当地几家几户甚至全村都使用同一个公厕。

  新快报记者从一些改造前的原有旱厕照片看到,这些旱厕都极其简陋,大多数用土砖堆砌而成,有些旱厕连个遮挡的门都没有。有些虽然有门,也是低矮破旧的木门,或者用树杈、长布勉强作“门”。旱厕的墙上也有破洞,如厕隐私根本无从谈起。 

  排污也成了大问题。记者看到,旱厕里面放着大大小小的几个桶,村民隔三差五就得检查旱厕蓄粪池的容量,随时用长勺和大桶搬运排泄物清掏,以免蛆虫大量繁衍,滋生细菌。

  新快报记者从大埔县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局与广东省扶贫基金会积极沟通协商项目方案,多次下乡调研,筛选出最急迫需要解决公厕问题的地区,包括龙岗、岭头、茅坪等49个自然村,每个公厕投入10万元开展建设工程。   

  新快报记者从已经建好的赖坑、裕州等自然村的公厕看到,新建成的公厕外墙结构非常坚固,男女厕分开,都有独立的门,再也不用担心掉瓦掉灰和没有隐私等问题。每个公厕都有独立的蹲厕,通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担心卫生的问题。河源市东源县的公厕建设项目则在柳城镇黄洞村落实,目前已经建好投入使用。厕所建设的情况跟大埔的类似。

  “小厕所、大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广东省扶贫基金会积极响应号召,努力倡议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为“厕所革命”献爱心,完善广东相对贫困地区的民生工程,如今新厕所建起来后,这些村民迈着幸福的步伐,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图片: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