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砥砺奋进开新局(2)

来源:新快报     2021年03月12日        版次:A04    作者:

    

  (上接03版)

  在随后发言中,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供给和服务水平。

  从“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到“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从“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到“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依法严厉打击医闹和暴力伤医行为”……一项项具体部署,为医药卫生领域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从“看好病”的问题,又谈到“上好学”的困惑。

  来自兰州大学的严纯华委员在发言中不无忧虑:“近几年,中西部高等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东部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且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接过话头,“我们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如何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告诉大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国家将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提高教育品质,既要解决区域之间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区域内不平衡问题;既要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基础教育不公平问题。

  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王欢委员,就新时代新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其中一条就是统筹城乡,有效解决“乡村弱”与“城镇挤”问题。

  “你这个小学现在都是就近入学吗?”听了她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问。

  “我们主要解决片内的就近入学学生。”

  “这就是教育公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北京这个问题也很突出。所以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情况非常了解。

  总书记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将“高品质生活”细化为一个个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要求。

  凝聚奋进力量

  向光辉历史汲取精神滋养,从优良传统传承智慧力量,以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五次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拉开大幕。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再动员。

  在内蒙古代表团,总书记从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讲到在内蒙古产生的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还特别提及两段历史佳话:

  “齐心协力建包钢”——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一声号召,全国上下,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积极响应,援建人员和建设物资涌向内蒙古草原,在荒滩上筑起钢城。

  “三千孤儿入内蒙”——自然灾害时期,上海、江苏等地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被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百尺竿头放步行。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更加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更加需要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忆起一段往事——

  “我是直接飞到玉树的。当时上到了一个海拔4000多米的村子,那里破坏还是很严重的。”

  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习近平同志专程赶赴灾区看望慰问。

  “在玉树州机关,我给机关干部说了一段鼓劲的话。我说,大灾之后肯定有大变化,有你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党中央全力支持,有全国人民四面八方支援,大家一起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将来肯定会有一个新的玉树。”

  “您的关怀,温暖了我们、激励了我们。”来自玉树州的代表扎西多杰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现在玉树街道更整洁了,房屋更坚固了,奶茶更香甜了,我们真心希望总书记能再来玉树看一看,到时我们再唱一支山歌给党听、给总书记听。”

  “我很牵挂玉树,谢谢你今天的介绍,我听了很高兴。玉树的将来会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运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凝结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每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来到全国政协委员中间,看望大家,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通过协商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

  在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林忠钦委员提出,要牢牢抓住全民战“疫”“现场教学”的大好时机,更加系统深入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疫这堂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将伟大抗疫精神及其背后的鲜活案例融入教材。

  “你的建议很好,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习近平总书记点点头,“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

  幽默真诚的话语,引来全场一阵会心的笑声。

  “我们成功战胜了疫情,又率先使经济由负转正,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这不是一时之运,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就是自信。我们要顺应这种思想的变化,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强国必强军。人民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作出指示——

  “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部署要求,把担负的国防建设领域职责履行好。”

  “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会场内,代表们聚精会神,专注倾听,认真记录。一个共同的信念在升腾、在汇聚——

  统筹好建设和备战关系,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时间已写下恢弘篇章,历史正掀开崭新一页。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党,一个逐梦前行的民族,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昂首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