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饶平新圩镇燎星村以绿竹为特色修建村貌。 |
■潮州饶平新圩镇燎星村村民在制衣加工厂工作。 |
■潮州饶平新圩镇燎星村种植的水笋。 |
■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燎星村村民余少燕在家制作山枣糕。 |
■潮州饶平新圩镇燎星村村民在制衣加工厂工作。 |
着力产业和人才振兴,饶平县新圩镇燎星村绘好乡村振兴蓝图 绿竹树木驾天梁,绿竹百果甜过糖。 绿竹就是燎星。这个位于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渔村片区群山之间的小山村,高山环绕,百果遍野,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然而,山路崎岖,交通不畅,水果出去难,财气、人气进来也难,被称为“寮仔角”。精准扶贫期间,进村的盘山公路渔浮路开通了,包括燎星村在内的渔村片区15个村庄从此进入潮州市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燎星村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2020年底,由潮州市人大办牵头市税务局、市自来水总公司、联通潮州分公司、市农业银行和市气象局等5个单位对口帮扶的燎星村基本建成了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21年春天,记者再次来到燎星村,村里的水田已经垦造完毕,种下了经济作物;新引进的水果试点工作正在推进;大学生返乡当选了村干部,要把电商发展起来;曾经的贫困户回乡办起制衣厂,要带动村民一起奔小康。下一步,绿竹村风貌恢复工作已提上了日程。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燎星村正在一步步实现中。 产业振兴 盘活资产打好发展基础 绿竹风貌将成旅游特色 “谈乡村振兴,还是要从‘人民币’谈起。”燎星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锦波笑着把一袋牛皮纸包装的山枣糕递给我们,“尝一尝,这是我们村的特产,村民自家做的,富含微量元素硒,老少喜爱,环保又好吃。” 燎星村盛产水果,杨梅、青梅、柑桔、山枣、橄榄、香蕉、杨桃等四季交替,每年七八月份是野山枣收获的季节,做山枣糕是村里的传统手艺,家家都会。如今,山枣糕已经发展成为燎星村的“一村一品”名片,光是村民自己制作的山枣糕,每年就有10万多斤。“我们的山枣糕通过村合作社在线上线下销售,很受市场欢迎,特别是东南亚的一些华侨。”林锦波说,在市人大办的大力支持和引进下,村里已经和广东展翠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还考虑将山枣糕加入他们公司的礼盒产品中,借助他们的品牌扩大市场。” 独木难支,光靠一个产业难以支撑起一个村的振兴之路。除了继续发展传统的山枣糕产业,还能做什么呢?“实际上,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在考虑燎星村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村书记王南辉说,燎星村资源非常有限,全村只有700多人口,256亩水田和2000多亩陡峭山地,土地资源大部分都分给了村民,其余的也都早早出租了,但过去收益少,很多连租金都收不到。结合实际,驻村工作队和村委研究商量后,燎星村利用开展“三资清理”的契机,将盘活原有资产作为燎星村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和着力点来抓,目前已经成功流转123亩水田,已经引进企业种植,村里每年按8%分得收益,而且有最低保底收益。 “水田现在种的是水笋。”王南辉带着我们走到村口的燎星村山枣、家禽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水笋已经长到半人高,“按照国家政策,垦造的水田每年必须最少种一季水稻,但是光种水稻产生不了经济价值,所以我们先种了水笋,清明后收了水笋再种水稻,下半年接着种植大栅蔬菜,既能提高村集体的收入,也将成为旅游观光打卡地。”王南辉说,水笋的收购价最低4元一斤,预计亩产约5000斤,亩产值就有约2万元,再加上大棚蔬菜,收益就更高了。 除了水田,针对村里的林地资源,工作队与村委一方面研究启动回收工作,一方面帮扶单位帮忙引进外来公司合作,请专家来考察引进新的种植品种。据王南辉介绍,考虑到村民有种植柑桔的经验,林地改造后适合种植佛手果,将先以基地建设来示范带动村民种植,“目前村里已经和潮州一家专业公司达成合作协议,4月底那片青梅收果后,就可以开始试点种植佛手果了。” 未来,工作队和村委还有更大的规划。王南辉指着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对面的一片山地告诉记者,以渔浮路的开通为契机,村里正在考虑恢复绿竹村的风貌,在这片山地上重新种满有经济价值的竹子,形成独特的景观,吸引更多人到燎星村旅游。“我们村出了一位著名农民作家王杏元,他写的小说《绿竹村风云》里边的绿竹村原型就是燎星村。”王南辉解释说。 古榕树上,几盏点缀气氛的红色灯笼随风轻摇,树下,整洁的村道边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党建广场和古榕树边的文化长廊4月初将完工,广场边的红色教育展示馆也在同步建设……山明水秀的燎星村还在静静等待着游人满村的热闹日子。 人才振兴 昔日贫困户回乡办厂 有为大学生回村发展 “以前把孩子送到学校后,除了家里的活儿,就没什么事儿了,现在送完孩子,我就过来这里上班,有活儿干,还能贴补家用,挺好的。”正在缝纫机前忙活的大姐笑眯眯地说。这里是村民王文旭开办的制衣加工厂,也是燎星村的扶贫车间,位于老村委二楼,今年春节后正式开工,已经有19个工人。 很多人想不到,王文旭曾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饶平县精准扶贫的就业培训中,他学会了制衣技术,外出打工后不仅脱贫了,还在揭阳市开办了自己的制衣加工厂。他能够开始创业并回村开办扶贫车间,离不开工作队和村委对人才问题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一个是产业,一个是人才。”林锦波说,燎星村的人才建设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帮扶单位到全村家家户户都重视教育,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二是号召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轻人回乡干事创业。 如今,重视教育的成果已经显现。“这几年村里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很多学生都考上了大学。”林锦波自豪地列出一组数据:新圩镇有3.9万多人,燎星村仅700多人,占比不足2%,2020年全镇30个村共有7个硕士研究生,燎星村有1个;88个孩子考上本科,燎星村就有4个;全镇56个孩子考上市重点中学,燎星村占了8个,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 号召人才回乡的工作也取得进展,除了回乡创业的王文旭,还有回乡当干部的王福贤。 王福贤是80后,大学毕业后在外闯荡,开驾校,做电商,有想法有闯劲还有情怀,因此成为林锦波和村委关注的重点对象。“2020年初开始跟他接触,动员他。”林锦波说,当时村里打算把电商平台建起来,他是个很合适的人选。在工作队和村委的动员下,王福贤选择回村发展,今年进入村委会工作,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表示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接下来将重点先把燎星村的电商平台做好,拓宽村里农特产品的销路。 乡村振兴需要“领头羊”,更需要全体村民的参与。精准扶贫的开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里人的思想观念,更多人开始关注并投身到家乡的发展中。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燎星村号召村里青年积极参加村道设卡值守等抗疫公共事务,“4个小时内就有21名年轻人主动报名,后来我们就顺势让这21个人成立了燎星村青年志愿队,平时村里有什么事,他们都很积极参与。”林锦波还笑着补充说,“现在很多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去年以来,支部已经收到8份入党申请书了!”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 图片: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 责编:杨升华 / 美编:张汉松 / 校对: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