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委政法委驻大氹村第一书记廖瑞庆与村民一起开荒种茶,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图为大家争分夺秒劳作,中午在茶园吃饭。 |
■清远市委政法委驻大氹村第一书记廖瑞庆给当时的贫困户发放茶叶种植基地的第一批分红。 |
■扶贫工作队给村民发放鸡、鹅苗,助力他们脱贫致富。 |
清远市委政法委驻阳山县杨梅镇大氹村第一书记廖瑞庆谈乡村振兴—— 从清远市区的家到对口帮扶的阳山县杨梅镇大氹村,清远市委政法委驻大氹村第一书记廖瑞庆开车要走2.5个小时。从脱贫攻坚到现在的乡村振兴,他已经走了五年。廖瑞庆说,这几年来,他一直在路上。 一路走来,他不但让原来的贫困村成功出列,让原来24户贫困户实现了收入翻几倍的梦想,而且闯出了一条集约土地发展高质量农业的振兴之路。如今,因为发展高山云雾茶和传统的沙糖桔产业,大氹村已经成为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先锋”。 声音 作为一名基层走出来的共产党员,我还是坚定信念,一定要找到好路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一个乡村的产业发展一定要精准,要集中力量发展高质量农业。 ——廖瑞庆 从村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帮扶 杨梅镇大氹村是清远市阳山县最南端最偏远的一个村落,距墟镇22公里,平均海拔高达1000米。村子里有138户678人,2016年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8万元,主要经济来源为开发山地种植沙糖桔和外出务工。 2016年起,廖瑞庆受清远市委政法委的委派成为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第一次从清远出发来村里,我开了整整3个小时的山路,最难的是从镇到村那22公里288道弯的过境公路,开到村里时几乎晕头转向、手脚麻木”。 从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做起,廖瑞庆10多年来前后经历了4个乡镇,虽然扎根基层时间长,但他仍无法想象,清远竟有这么多弯道的路和这么偏远的村,心底曾犹豫着是否要打退堂鼓。廖瑞庆说:“一开始我担心自己能否担负重任,但作为一名基层走出来的共产党员,我还是坚定信念,一定要找到好路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怎么帮怎么扶?他决定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这样才能走得通,走得远。 经过精准识别,大氹村有贫困户24户90人,他们的人均年收入还不足5000元。为了改变村民们落后简陋的生活环境,廖瑞庆不断争取本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先后筹集资金60多万元,邀请省里的设计院对四个村小组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立志将大氹村打造成宜居宜游宜养的绿色生态新农村。 同时利用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以及市委政法委自筹资金等,对村里进行改造,建立了大氹村党群服务中心, 实现了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村组道路改造硬化、村中排污系统、山溪河道除险加固等“全覆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精准发展生态云雾茶,答对民生必选难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进驻大氹村的第一年,产业就给廖瑞庆出了一道非常难的“必选题”。 大氹村很多村民都种植沙糖桔,而黄龙病席卷而来,近一半的沙糖桔树只能挖掉,村民损失惨重。廖瑞庆意识到,这条单一的产业老路再也走不通了,必须探索更安全、高产值且能持续发展的产业。为此,廖瑞庆和帮扶单位、村“两委”想了很多办法,提出规模养黑山羊、养猪、养牛、种梨等各种方案,但最后都被否定了。 在走访中,一个细节让廖瑞庆眼前一亮。有村民有采摘野生茶的习惯。何不试种下茶叶?廖瑞庆很快邀请清远农学会的专家过来考察,发现当地的环境、海拔、温度非常适宜种茶,且当地有采野生茶、炒茶叶的习惯,试点种植生态茶致富的想法,得到了村民和村干部的一致认可。 说干就干,经过几晚的商议,大家最终决定,整合村集体土地100多亩发展茶叶种植,帮扶单位、村集体和科农项目共筹集42万元作为前期资金投入,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村小组以土地入股、贫困户以劳动入股的“3+3+4”分红模式进行种茶发展。 走审批流程、调购茶苗、平山开地……各项计划有条不紊地迅速开展起来。当年4月中旬,为了赶在适宜天气种下茶苗以保证成活率,田心、坑尾两个自然村的村民每家每户都派出劳动力义务上山种茶。天一亮,家家户户带上中饭,到新开的山地里忙碌起来。仅用了22天,村民们就在灌木、杂草丛生的荒山上开垦出了110多亩的种植基地,种下了13万棵茶苗。到2018年,经过三期种植,大氹村的茶叶种植基地已扩大到470多亩。 廖瑞庆高兴地告诉新快报记者,事实证明,种植生态云雾茶的产业振兴路子走对了。相对来说,茶叶比较好打理,生长后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而且产值较高,预计大氹村的种茶基地一年可产茶青两万吨以上。去年试摘茶青做成了两百多斤茶叶,发现茶叶的品质很好,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持久,平均一斤卖到了一百多元。“我们种了黄金叶、丹桂、黄金芽、武夷水仙等品种,根据茶叶的档次,售价也不一样,像黄金叶这种比较好的每斤能卖到300多元,最高档的茶叶能卖到2000多元一斤。” 他还说,种茶的一个特点是,茶树越老越值钱,生态云雾茶的发展为大氹村打下了坚实的产业振兴基础,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了农户致富脱贫。 2020年11月,合作社为村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人均发放了600元的分红。合作社还聘请不少村民到茶场工作,稳定就业。同时,制茶车间通过培训将曾国平等两位原来的贫困户劳动力发展成制茶师,稳定增收。 通过各种帮扶,2020年度大氹村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7万元。 “乡村产业要高质量发展, 要精准且有特色” 廖瑞庆除了驻任大氹村的第一书记,还担任清远市驻阳山县扶贫工作组副组长。这几年,他一直行走在清远市区、阳山县城和大氹村之间的路上,脚步踏遍了阳山县的55个贫困村(现已出列)。 在外廖瑞庆是一位全心扑在脱贫攻坚上的扶贫干部,在家,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大的14岁,小的才一岁多。他坦言在外面久了也会想家,工作之余,最大的快乐是给家人打个视频电话。最忧心的时刻是,孩子有个感冒发烧,他不能赶到身边,只能干着急。最欣慰的是,通过帮扶村里不但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思想也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以前“等靠要”,现在都主动要求进步,要求发展。 通过对大氹村几年的帮扶以及对全县贫困村的观察分析,他从全局角度提出了对乡村振兴的看法:一个乡村的产业发展一定要精准,要集中力量发展高质量农业,“五个手指握起来,才能形成拳头的力量”;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跟附近的乡村走重复的发展道路,要有特色。 对于茶叶种植基地和沙糖桔产业,他表示下一步要将合作社培养好,紧紧依靠专家,探索与高校的合作,科学运营,进一步打好品牌,做好服务,解决销路问题,让茶叶产业走得更好、更远。 要实现乡村振兴,还必须有人才的支撑。一直以来,廖瑞庆都非常重视对乡村人才的培训。此次换届选举前,他就做好了摸底,鼓励年轻能干、有思想、有知识的人参选进村委,以更好地服务村民,带动村民致富。20多岁的赖素琼原来在当幼师,有大专学历,廖瑞庆就积极鼓励她参选,懂现代化办公的她加入村委后,大大提升了村“两委”的工作效率。 廖瑞庆相信,只要村民思想转变了,团结一心,路子走对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蓝图一定会早日实现。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 责编:方轶 / 美编:赖方方 / 校对:任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