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讲所颂 梁世雄、蔡迪支、林丰俗、陈章绩合作 1977年 广东美术馆藏 |
■椰林秋晓 1960年 广东美术馆藏 |
■红日照西沙 1976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
■大漠雄风之二 2003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
■不尽长江滚滚流 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藏 |
梁世雄 |
“岁月雄风”梁世雄个展深圳隆重开幕 从故乡之情,到祖国之爱,溢于毫素之间,梁世雄的作品让观者深深地感受到融化在山水中的那种温馨的人情味和对于温润芬芳的生命意识的延续和升华。日前,“岁月雄风——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表示,梁世雄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艺术历程和成就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展览现场,梁世雄向关山月美术馆捐赠了20件/套作品,予以永久收藏。梁世雄笔下的山水无论是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江山胜迹,还是世界各地异域风光,都体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笔墨语言的变革性实践。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突破画派之藩篱 吸纳其他美术门类的长处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在致辞中表示,梁世雄是当代岭南画坛之耆宿,作为新中国美术学院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个人独特的艺术经历造就了他雄强雅正的艺术面目,在继承岭南画派画学精神的同时,又能突破画派之藩篱,以更为开阔的胸襟和视野,吸纳其他美术门类的长处,并将之融合进自己的艺术当中。 与此同时,作为岭南画学教育的重要传承者,梁世雄笔下的武钢工地、闸坡写生、广东水乡及珠江等系列写生真实反映了梁世雄作为青年骨干教师在20世纪50-60年代深入生活,表现现实,教学、创作一体理念下的个人艺术实践。20世纪70年代描绘南海油田、西沙、农讲所、遵义会议旧址等主题性创作及相关速写手稿,全面反映了当时美术创作由收集素材、提炼主题,到生成作品的全过程,是特定时代下主题性创作的精品力作,也是一个时代的“写真”。 五代荆浩《笔法记》提出“搜妙创真”的创作心得,强调画家对自然景致的微妙观察,并最后转化为自身的笔墨语言和理想意境。作为画家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转化方式,被石涛进一步实践和阐发概括为“搜尽奇峰打草稿”。近代以来,这种对自然的态度,被理解为一种以“写生”为手段的创作路径而被广泛采纳。岭南画派作为近现代中国画流派中最强调写生的画派,在转入现代学院教育中,也将这一传统作为重要的学科训练纳入教学体系。 梁世雄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脉络与背景中,身体力行,大量为创作收集素材的写生稿及在现实写生基础上提炼出的主题创作,构成了他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梁世雄就曾多次赴黄山写生,并绘制大量速写和水墨写生,他所绘黄山,在充分发挥岭南画派写实优势的同时,更将单纯的水墨语汇及东方诗意高度融合,赋予了传统山水主题新的活力。 1965年,梁世雄随中央代表团赴西藏访问了山南、藏北、亚东等地区,创作了大量速写,成为日后大量西藏题材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和生活基础。 为祖国山河绘新篇 是中国画家表现山水的创作动力 师承与家学是大家认识梁世雄艺术成就的起点。他的求学经历和新中国的美术学院教学体制息息相关,这也使他转益多师,不拘泥于一派一家,故而可以中西兼容,博采南北。作为著名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容庚先生的爱婿,梁世雄得以从容氏丰富的古书画收藏中,吸取所需,使得他有着更为丰厚的传统艺术涵养。展览呈现梁世雄早期作品及与师长关山月、黎雄才等名家交往的酬唱之作,以及他临摹学习容氏收藏画作和翁婿交流互动的相关文献,呈现其师承和家学的各个方面,作为展览的序引。 为祖国山河绘新篇是新中国以来中国画家表现山水的创作动力。梁世雄对于江山胜境的描绘既是发自内心地对祖国山河的讴歌,更是对前人足迹的一次自我探寻,从而达到艺术上的超越。梁世雄笔下的山水包括长江的江峡归帆、黄山的松石云霭、南海的热浪椰风、新疆的苍茫胡杨、西藏的雪域高原、岭南的榕荫故乡等,不难想象这是一种有宏大构思的对江山胜迹的描绘,也是在新中国美术背景下对传统笔墨语言的变革性实践。 2003年,古稀之年的梁世雄,远赴新疆及中蒙边境收集素材,创作了大量表现胡杨林的巨作。作为祖国西南、西北的边疆景观,其雄奇瑰丽、浩瀚恢宏非传统技法所能揽括,梁世雄正是通过深入生活的探索实践,完成传统中国画语言对于题材表现上的突破,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现代中国画的表现和图式变革,一定程度上,也是他的两位前辈老师关山月、黎雄才西北纪游写生的进一步开拓。由此,雪域高原与浩瀚荒漠作为传统山水所罕见的题材,也促成了梁世雄在山水画创作实践极具开创性的系列母题。 创作了个人面貌突出的江峡图景 除了崇山峻岭、大漠高原之外,大江大河也是梁世雄创作钻研的课题,长江一直以来都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也是画家们追摹与表现的重要题材。面对长江三峡题材,不同的艺术家通过各自的思考和实践,来探讨中国画笔墨的传承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梁世雄亲赴长江三峡,沿途写生,在充满文化沉淀的长江主题上,他既采用了岭南画派独有的写生手法,又重视自然山水的本来结构和笔墨趣味,创作了个人面貌突出的江峡图景。 珠三角水乡的葵树、榕荫、蕉林、鱼塘以及海岛上的椰风,海峡对岸丰茂壮丽的山峦,无不入画,故乡之情,到祖国之爱,溢于毫素之间。他对珠三角景观的描绘,让观者深深地感受到融化在梁世雄山水中的那种温馨的人情味,同时,也看到了他早年作为一位杰出的人物画家,对于温润芬芳的生命意识的延续和升华。与此同时,如何在笔墨实践中将以华北、江南地貌为标准的传统山水画语言转换为与岭南地貌相适应的山水画语言表达——即岭南画家以何方式实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梁世雄在岭南山水的描绘中,某种程度上,正是对这一古老命题的回应和实践。 简介 梁世雄 1933年生,广东省南海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广州美院中国画系主任、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副董事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梁世雄画选》《黎雄才、梁世雄访日画集》《岭南画学丛书——梁世雄》《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梁世雄》《梁世雄绘画六十年》《梁世雄书画集》《搜妙创真——梁世雄山水写生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