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孙戈、金城、邝野等艺术家现场写生——用画笔记录海心桥开通

来源:新快报     2021年06月27日        版次:A12    作者:潘玮倩

     ■孙戈 海心桥速写二 2021年6月25日

     ■孙戈 海心桥速写一 2021年6月24日

     ■孙戈在海心桥边速写

     ■金城 海心桥写生

     ■金城将自己的作品在海心桥开通当日送给了何镜堂院士

     ■邝野 海心桥 (左上为海心桥命名者欧星明签名)

     ■小英英 海心桥

  海心沙上海心桥,小蛮腰畔小凤眼,6月25日,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竣工通行,并获芳名“海心桥”,昵称“小凤眼”。当天,孙戈、金城、邝野等艺术家,与广大市民一样,心弦如被拨动的海琴,映衬着“海心桥”全三维曲面拉索的完美弧度,从早上到夜晚,欢快鸣唱。艺术家的笔,画下了这些难忘的时刻和感受。

  速写、漫画,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忠实记录下这座“艺术之桥”开通的第一天。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1

  “我是开通之后第一批过桥的人,实在是非常难忘!”孙戈向收藏周刊记者分享了他的“过桥初体验”。从前,海心桥建起的三百多个日与夜,他也曾从广州大桥上看过,但,万万没想到,高空俯瞰图,“让我震撼,原来不同的角度带来全新的观感”;同时,当真正置身其中,周边市民的欢呼,“更让我心中同感自豪和雀跃。当时有人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知道他们完全是自发而直出于心。”

  孙戈同时提到,速写在当下时刻的特殊功能和魅力。开通前一天和开通当日的上午,他都分别在桥旁完成了一幅速写作品,“速写,有着摄影作品所无法达到的一些表现功能,比如,当景物被挡住,摄影便无法完成,而速写不同,它既有纪实性又有生动性,加之艺术家的个人感受和主观表达,配合当时的印象和氛围,不管是人物、树影甚至天时,都能为我所用,灵活呈现,综合抒发。”孙戈半开玩笑地说,“我的树,可以随时从别处挪过来”。

  他同时认为,海心桥不仅有交通连接的实用价值,还有欣赏价值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连通着两岸重要地标和文化场所的一个崭新的建筑艺术,它提供了观景,也成为被观看的风景;它也可以被理解为城市的客厅/露天的展览长廊,把观众和景观设计者乃至艺术工作者的许多构想都连接和实现。孙戈说,“海心桥将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以及即将落成的广州美术馆等重要美术机构,更加紧密连结”。他尤其提到,在这个文化区域,可考虑选择小蛮腰脚下的空旷回廊,开辟“漫像创作专区”,吸纳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漫像艺术者,在这个广州文化的中心地带,在来来往往意象生生不息的热闹场所,随时为观众造像、为城市风景记录。“这是让观众面对艺术的一种最直接直观的方式,画家笔下的自己,究竟像不像,究竟是否形神皆备,短时间内便可见分晓。而漫像创作专区,则创造了景观、艺术和观众的粘度。”

  2

  “海心沙”征名专业评审组专家金城,也是召唤艺术家们来为“海心桥”通行而画像的艺术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内心对这个“大名”的喜爱。

  接受采访时金城正在桥上行走,缓缓的江风把他的声音吹扬向江心。“在征名过程中,海心桥这个名字众望所归,它也是在所有有效报名名称30667个之中,我最心仪、最中意的一个。海心桥,表面上看是缘起海心沙,但深层含义则是,海心,海洋之心,同时呼应着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两千年来长盛不衰的大港,始终发挥的重要枢纽作用。而‘海心’二字用粤语来说,又和‘开心’二字同音,她的确给广州带来了欢乐。”

  “今天,孙戈、邝野等多位艺术家,一大早就来到桥的附近写生创作,画了一批海心桥的现场图画,有速写,有漫画。我今天也是第一次登上通行后的海心桥,有感而发,也选择了一个画面感比较好的角度,完成了一幅写生作品。晚上,和何镜堂院士在海心桥的活动相遇,我把画作赠予了他,作为对建筑艺术家的钦佩之表达。”金城说。

  海心桥是艺术之桥,作为刚强和柔韧的完美结合,它在世界特大桥梁建造史上,留下了精彩的曲线。曲梁、曲道,除了拉索之外,主要线条几乎没有一处是直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人行桥项目设计负责人、主创设计师丘建发曾表示,这在特大桥梁中是非常罕见的,海心桥是全三维曲面造型的艺术之桥。

  而何镜堂也用散文一样的语言去赞美它的曲线:“它轻盈通透的体量,既能够避免对珠江视线通廊的遮挡,又与都市天际线和谐相融,再结合浪漫的滨水环境及音乐岛主题,划出一道珠江上的最美曲线。人们无论从哪个地方看来,都能产生一种浮想翩翩的感觉。这就是艺术品,这就是城市中最大的雕塑。” 何镜堂说。

  而且,这个雕塑、这个艺术品,还具有温暖的意义。“从前,珠江南北,人称河南、河北,总有分隔,而如今,桥连通了南北,真实的距离拉近了,心的距离,也拉近了。”最后,金城感慨地说,“走在目前世界上最长跨度的这条人行桥上,我感到特别荣耀。它不仅突破了工程上的很多难题,同时彰显出广州的人文魅力。”

  声音

  建筑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史诗,是凝固的音乐。世界上流传下来的好建筑,最终并不是因为其功能性,而是其文化性。

  ——何镜堂

  广州的“小蛮腰”和“小凤眼”是广州在做公共建筑时的突破,不应局限在实用的桥,而是代表高质量城市艺术品质的作品,是广州中轴线上最大的艺术雕塑、装置艺术品、城市艺术地标。

  ——李劲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