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发布 新快报讯 记者麦婉诗报道 昨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提出通过引导发展创业投资、健全科技信贷机制,力争到2025年,新增上市科技型企业200家。 设置了10个量化的预期性指标 发布会上,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介绍,“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按照“1+2+7+10”的发展思路谋篇布局。即,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1条主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突出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等“七个聚焦、七个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十大重点行动计划”。 《规划》提出,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展望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广东成为引领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力量。 同时,《规划》设置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等10个量化的预期性指标。其中,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力争“十四五”期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左右;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达到10%,相对于“十三五”期末(5%)实现“翻番”。 加快推动广东“科技创新专板”建设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规划》提出通过引导发展创业投资、健全科技信贷机制、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支持力度等举措促进科技金融深度结合。 具体来看,支持科技型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建立全省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数据库,建立健全与深交所、上交所南方中心、港交所共同建设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协调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科创板、创业板等科技型企业上市服务绿色通道,抓住注册制改革契机,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到沪深交易所上市融资。充分发挥广东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效能,加快推动广东“科技创新专板”建设。力争到2025年,新增上市科技型企业200家。 三个方面推进粤港澳科技合作深化 《规划》提出,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龚国平表示,“十三五”期间,粤港澳三地已经有了紧密的科技创新合作。省财政科研资金直接过境拨付1.5亿元,约9000名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已享受到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广东启动建设了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34家面向港澳创建的创业孵化载体、50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吸引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近600个。 龚国平表示,“十四五”时期,广东着重从三个方面推进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全面深化。首先,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围绕粤港澳三地各自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比较优势,合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建设。 同时,加快推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点。在横琴,将携手港澳聚焦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在前海,将紧紧抓住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端创新人才基地,推动引领产业创新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同时,广东还将持续支持广州南沙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包括量子科学中心在内的高端科技创新合作高地。 此外,进一步拓展粤港、粤澳联合资助计划,扩大省级科技计划对港澳开放。加大支持香港、澳门青年来粤创新创业力度。
-
即时新闻
到2025年新增上市科技型企业200家
来源:新快报
2021年10月14日
版次:A07
作者:麦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