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国内第一大火山岛要变全域“旅游岛”

来源:新快报     2021年10月29日        版次:T02    作者:农艳芳 王飞

     ■十月入夜,火龙果田地上亮起小灯,汇聚成一片灯海。

     ■硇洲岛渔民文化广场给居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休闲锻炼场所。

     ■硇洲岛是当年解放军渡琼作战的重要出发地之一。

     ■硇洲灯塔1904年建成发光并投入使用,以火山石块垒叠而成,塔身高19.8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岛上一处著名景点。

     ■宋皇井是硇洲岛现存的宋皇古迹之一,宋皇村、宋元古道、翔龙书院等历史遗迹,组成了当地独有的宋皇文化,也成为硇洲岛开发全域旅游的重要着手点。

  湛江市硇洲镇红色文化做龙头,宋皇古迹加滨海风光为特色

  在大约20万至50万年前形成的国内第一大火山岛——湛江市经开区硇洲岛上,“灯塔、宋皇、红色、渔村、滨海”五大元素交相辉映:滨海景致独特、宋皇古韵悠长、红色记忆峥嵘、灯塔长夜守望、鱼虾肥美果实甜爽……一直以来,硇洲岛始终低调守护这片土地上的自然、人文资源,新快报记者在日前走访中了解到,硇洲镇党委、政府正结合全面展开乡村振兴建设的机遇,谋划以党建引领带动岛屿全域开发,串联全岛资源打造硇洲旅游特色,同时深度推进农业种植、海产品养殖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助力当地群众奔康致富。

  峥嵘历史深积淀 红色文化引客来

  “这边展示的是当时岛民和解放军在训练之余的相处故事……”硇洲渡海先锋营陈列室里,“90后”讲解员庄巨培循着馆内陈列的子弹袋、军用水壶等物件,详细讲述这段军民携手、解放海南的英雄故事。

  原来,硇洲岛是当年解放军渡琼作战的重要出发地之一。70多年前,从硇洲岛出发,1007名渡海先锋营指战员和100多名船工英勇航渡,为解放海南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2019年9月29日,陈列馆正式开馆,让这段历史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

  庄巨培说,刚开馆时,许多岛民来参观,老一辈的岛民还能回忆起当年军民训练的光景,隐藏在妈祖庙里的渡琼作战指挥部也是当初军民互助的默契之举。如今,在陈列馆、妈祖庙前的石凳上,总有老人在休闲交谈,或静静看着广场边的战士石像。

  被唤起的红色记忆也引来了游人。庄巨培见证了开馆后来岛人数的增加,“陈列馆往往是游客上岛游览的第一站。”他逐渐感受到这份工作不一样的分量,“游客越来越了解这里的同时,也加深了我对家乡的感情。身为党员,我更觉得红色历史宣传是很重要的。”

  硇洲这片红土地上,孕育了不止一个红色故事。以火山石块垒叠成塔身的硇洲灯塔至今仍在使用,守塔老人陈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故事与每夜准时亮起的航灯静静立于岛屿之上。“我们希望能把硇洲渡琼作战指挥部红色廉政教育基地、硇洲灯塔守塔老人等故事与岛上17个革命老区村庄串联,先将红色旅游这条线路盘活。”硇洲镇副镇长官子润介绍,硇洲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红色旅游开发,也完成了初期的小目标。

  改善基础设施 提升旅游服务

  踏着旧时铺就的石板路向前,曲径通幽处,浅浅一眼八角井置身于高大古榕树隐蔽下,水清似无。硇洲镇农办的招才炳跟新快报记者介绍起古井的来历:相传南宋景炎三年,宋帝端宗率数万兵马避敌退驻硇洲,时人疲马乏岛缺水,一赤马忽长嘶刨地,有水润土,宋帝一行便就地掘井得以解困,马蹄井由此而来,后来又更名宋皇井。

  宋皇井是硇洲岛现存的宋皇古迹之一,宋皇村、宋元古道、翔龙书院等历史遗迹,组成了当地独有的宋皇文化,也成为硇洲岛开发全域旅游的重要着手点。

  此外,硇洲岛也拥有着独特的火山岛滨海风光。

  约百米长的沙滩两侧,黑色火山熔岩礁石恣意错落、随性堆叠。置身蓝天碧海间,看随风浪呼啸而来的白,奔涌扑向嶙峋粗野的黑,又勾连起一旁的航标红,别有韵味。除了礁石滩,沿海浴场、柔净沙滩、海上日出等滨海景致亦不一而足。海龟城里救助养护的千年老龟和小海龟,也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官子润说,硇洲岛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且独特,旅游可塑性强,“我们目前往自然风光、宋代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三个方向去打造。”但他同时也提到,旅游路线要打造成功,都离不开岛屿整体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和服务类型的改善。

  在宋皇村委会的赤马村,硬底化道路贯穿整个村庄,房屋规划有序,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齐备,文化广场、乒乓球台前常有村民嬉笑身影。招才炳说,近年来,赤马村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村,村道早期的拓宽平整多由村民自发筹款建设,村干部、党员还组织成立宣传队,带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才有了现在的舒适宜居。

  而2020年正式开放的硇洲岛渔民文化广场,也给圩镇和周边村落的居民提供了全新的休闲观光场所。“虽然现在各村都建成了文化室、篮球场等配套,但作为岛上的第一个文化广场,这里还是很受群众欢迎的。”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结合全域旅游开发和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硇洲岛将全面提升交通条件,推进道路硬底化全覆盖,修建起环岛公路,并同步提升配套的基础设施,规范化管理民宿等旅游服务。

  党建引领产业转型 农旅互促共发展

  地处亚热带的硇洲岛不仅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火山灰沉淀而成的肥沃红土地,也孕育出了不少名优农产品,香蕉和火龙果便是“优秀代表”。

  位于六主村的朝阳196火龙果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已达千亩左右。十月入夜,火龙果田地上亮起小灯,汇聚而成的灯海,带来的不仅是田园浪漫,“延长照明,能让农户每年多收7次火龙果。”田间,收拾利落的火龙果根茎旁,一条条细管安装牢固,硇洲镇农办负责人蔡茂兴说,“这是滴灌用的,浇水、放肥等20分钟就能搞掂。”

  说到硇洲火龙果,不得不提到宋皇村党总支部走出的“党建+”特色发展道路。原来,在引入火龙果种植时,宋皇村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并带头转种火龙果,村党员向村民“传经送宝”,推动了产业转型。同时,宋皇党总支还支持党员向高校、科研院所取经,自主创新嫁接工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向群众宣讲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努力打造“火山火龙果”优势特色农业品牌。

  目前,硇洲镇种植约1.2万亩火龙果,年产约1.2亿斤。“在农产品品质和群众的种植技能上,我们是有优势的,还需加强品牌打造。”驻硇洲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豆宪介绍,目前他们计划先将火龙果基地打造成农旅结合示范点,以火龙果灯海观光为切入口带动农产品销售,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引导农业电商规范发展,以政策落实壮大当地农业电商实力,逐步打造硇洲岛农产品品牌。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 责编:赖妍 / 美编:黄海艳 / 校对: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