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回头客来了!清远的乡村民宿火了

来源:新快报     2021年10月29日        版次:T05    作者:农艳芳 王飞

     ■清远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委会大水坑村,一幢幢四层小楼排列整齐,墙上是有趣的田园墙绘。

     ■清远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委会大水坑村有23户村民通过改造民宅经营起特色民宿。

     ■下午四点半,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委会大水坑村的一家特色餐厅开始接单制作美食。

     ■清远清新区三坑镇布坑村的米墅稻田野舍营地民宿依托环保绿色的装配式建筑,将民宿房间与乡村景观自然融合。

     ■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委会大水坑村建起“乡村民宿小部落”。

  清远初步探索出乡村民宿发展“六活六支”模式,推动乡村民宿全产业链发展

  清新舒适的农家小屋坐落在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委会大水坑自然村的“乡村民宿小部落”里,房间整洁温馨,不落窠臼的现代设计里交融着浓浓家庭气息;装配式移动建筑矗立在清新区三坑镇布坑村的稻香禾穗间,温泉水汩汩而入,优雅简洁的房间中,静享自然灵韵……

  在广东省最新评选出的乡村民宿示范镇中,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清新区三坑镇、英德市九龙镇三镇名列其中,乡村民宿正逐渐成为清远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持续助力当地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目前,清远市正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依托“离大湾区最近、发展空间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初步探索出乡村民宿发展“六活六支”模式,积极推动乡村民宿全产业链发展。

  “水坑村”变“美丽村” 村民自发打造乡村民宿

  平坦黝黑的柏油路连接绿树青山间的村落,大水坑村一幢幢四层小楼排列整齐,巷道分明,整洁而开阔,屋墙上是饶有趣味的田园墙绘,屋门前的乡村民宿招牌各有千秋,刚下车的游客提着行李悠然步入其中一间……谁曾想到,约摸十年前,这片清净闲适的乡村民宿群落只是一片破瓦危房。彼时,作为革命老区村的大水坑村仅有15间破旧的泥砖危房,房前屋后杂草丛生,还有蚊虫滋生的臭水坑,是名副其实的“水坑村”,又穷又破,村集体年收入不到1万元。

  转折从2012年开始。当年,大水坑村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扶持下,统一拆除泥砖房,重新规划建设和翻新房屋。同时依托“美丽乡村”等建设,完成了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真的要感谢党委政府,村里基础设施、公共环境的改善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新桥村委会副书记卢振宇说。

  房子翻新了,村子变靓了,大水坑村青年的想法也活泛起来了。

  原来,大水坑村位于清远市黄腾峡、牛鱼嘴、金鸡岩三大知名旅游景区的三角中心位置,与省职教城一河相连,还拥有天然氧吧大帽山和近5000亩的黎塘半湿地水稻公园等生态资源,“村里的青年党员看中这里的发展潜力,带头打造起乡村民宿来。”卢振宇说。

  2019年,大水坑村党支部青年党员夏锐辉在党支部支持下,与同村伙伴投入资金参与到民宿客房装修设计中,并开办起民宿。同年,大水坑村也借清城区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引进项目并设立清远市第十届清远鸡旅游文化节分会场,由此“一炮而红”。整洁亮丽的小洋房和旅游配套设施齐全的乡村游乐园不断吸引游人前来,乡村民宿也迅速发展起来。

  探索“乡村民宿+”

  助乡村民宿持续发展

  如今,大水坑村41户村民已有23家通过改造自家民宅经营起特色民宿,全村共有218间标准客房,约318个床位。“去年村里民宿营业额最低的一家有13万元,最高的达到30万元。”卢振宇说。这背后,与大水坑村探索的“乡村民宿+”模式关系紧密。如今,“乡村民宿+村集体+酒店”“乡村民宿+旅游”等模式正在不断发力夯实大水坑村民宿发展基础。

  在引进乡下美食村项目中,大水坑村流转了村里28间杂物房和23栋民宿的首层住房,打造出传统特色餐饮小吃的网红打卡点。现在,借着临近省职教城的优势,还与部分学校合作,开展美食配送服务,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

  今年6月,大水坑村成立了清远市乡农乡村民宿专业合作社。卢振宇说,民宿发展有了“主心骨”,各自为战局面得以转变,他们还将进一步规范民宿的发展和服务。同时,该村还通过村集体与清远市国际酒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酒店培训体系、开展专业培训,共同打造民宿行业品牌标准,确保民宿服务更贴心。“原本村民们多是‘半路出家’,培训后都说获益良多。”眼下,他们还在深入探索“乡村民宿+村集体+酒店”模式,寻求共赢道路。清城区也以大水坑村作为试点,探索建立由政府引导、酒店指导、民宿运营三位一体的“商政民”合作经营管理模式。

  大水坑村还在尝试联动周边景区,构建“乡村民宿+旅游”发展模式。“坐在我们民宿房间里,能直接看到黄腾峡夜景。”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大水坑村已与周边景区达成初步合作,专门针对民宿住客制定了景区优惠措施,还组织游客参与采摘农事体验,再逐步形成“旅游+住宿+餐饮+采摘”旅游产业链。

  一体化投入乡村民宿

  “空心村”重焕光彩

  连片稻田在秋风下翻滚出金黄色麦浪,稻穗摇动着饱满颗粒沙沙作响,稻影中的禾花鱼悠然游曳,等待着夜幕来临。稻田边,铝制的装配式移动建筑早已倾泻暖黄色灯光,给静谧乡野平添了一份温馨暖意。这是清新区三坑镇布坑村委会岗边一村的秋夜。

  这个原本已空心化的自然村,在2018年底,米墅稻田野舍营地民宿(下称“米墅”)开始正式营业后被重新激活。不仅曾经空置的宅基地得到全新改造利用,80多个就业岗位也让不少村民直接在家门口上班。

  米墅创始人苏海通介绍,他们在布坑村建设了6栋移动米墅和22栋民宿,46间客房平均开房率达到75%。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是其“制胜法宝”之一。依托环保绿色的装配式建筑,他们最大限度地将简洁舒适的住房与乡村自然景观结合,并保留当地淳朴的乡土人情,经二次创作配备田园体验场景,确保在居住和服务上提供给游客最佳的体验。米墅由此成了三坑乡村民宿回头客的多数选择。

  同时,米墅还一体化投入民宿装备、投资、运营、民宿学院、金融和民宿导流平台,探索由“米墅、农户、新农人、米墅会员、米墅金融”合作共建经营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苏海通说:“我们要带领1万名老百姓开民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米墅率先在三坑镇探索实施民宿模式,也与当地独有的温泉资源密不可分。此外,近年来三坑镇结合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推动当地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大力提升,也吸引了许多民宿主前来投资。

  新快报记者还了解到,目前,该镇也在结合利用温泉资源促进乡村民宿产业发展,除了引导各民宿差异化发展外,还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丰富产品品类,让旅游与乡村民宿产业互促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 责编:方轶 / 美编:吴煌展 / 校对: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