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0万个 其中公办基础教育学位30万个

来源:新快报     2021年11月03日        版次:A08    作者:邓善雯 黄闻禹

  广州发布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 

  11月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新闻发布会。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谷忠鹏介绍,《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教育规划》),将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未来五年,广州将构建以公办学位为主,民办学位为补充的高质量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体系,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0万个,其中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30万个,进一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黄闻禹

  广州教育“十四五”发展总览

  《教育规划》是未来五年推动广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广州教育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广州教育新格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示范城市。

  据悉,广州将重点落实包括新时代高水平教师(校长、园长)培养工程、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新时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新时代高等教育优化提升工程、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工程、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提升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

  教育学位

  学位一直都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增加多少学位?广州市教育局规划建设处处长查吉德介绍,《教育规划》积极回应广大市民对优质基础教育学位的热切需求,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0万个。查吉德表示,接下来广州将以高标准新建一批优质学校、改扩建一批老旧学校,调整优化一批民办学校,构建以公办学位为主,民办学位为补充的高质量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体系,推动基础教育学位扩容提质。预计“十四五”期间增加优质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超过30万个。此外,结合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做好住宅配套教育设施的统筹协调,加强基础教育学校规划建设。

  高质量教育

  “十四五”期间,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教育各学段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孙立新给出了四个关键词。

  在学前教育方面,关键词是普惠优质发展。“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出台幼儿园课程指南、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动态监测督导评估体系。调整优化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补助标准。

  在义务教育方面,关键词是优质均衡发展。广州将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铸牢学校教育主阵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落实“双减”的各项举措。

  在普通高中方面,关键词是优质特色发展。拟开展普通高中“校内走班”和“跨校走班”相结合的分类分层教学,同时健全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探索普通高中导师制育人模式。

  在特殊教育方面的举措,关键词是融合优质发展。广州将着力健全多元安置网络,让每个特殊孩子都享有合适的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职业教育

  近年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广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李营介绍,“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将增强职业教育面对不同需求的适应性。

  面对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成长通道的需求,广州将保持中职规模基本稳定,适度增加高职学位供给,加快建设1-2所职业本科学校,推动职业本科招生规模不低于高职的10%。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将会提升,并且,以高中阶段为重点推动职业教育课程的普及,探索建设综合高中,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广州将建好10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创建6-8所国家优质中职学校;持续推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所学校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面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广州将调整院校布局和专业布局,推动职业院校的主干专业群高度匹配广州重点产业领域。其次,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持续推动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探索“岗赛课证”融合改革等,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国际教育

  本次发布会上,广州市教育局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处长陈柳斌表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是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工程之一。

  在“十四五”期间,广州将每年确定15至20所普通中小学(含公、民办)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单位,到2025年,全市共培育和创建不少于5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目前,创建评审工作已全面启动,首批将确定约2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单位。

  另外,在丰富国际教育供给方面,“十四五”期间,广州将高水平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加快推进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建设。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新增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新增若干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构建多层次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就读体系,同时探索建立与就读体系相匹配、适应的升学途径和课程体系,满足其子女国际化的求学需求,以吸引境外高层人才到穗定居,参与广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