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开启独立运营,R品牌能否成就“飞凡”?

来源:新快报     2021年11月03日        版次:A14    作者:张磊

    

  面对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自主品牌向上进阶的趋势,10月29日,上汽旗下的R品牌宣布,拟设立飞凡汽车科技公司,以独立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而R品牌也将更名为飞凡汽车。在上汽集团第三季度营收利润双下滑的背景下,R品牌独立能否给上汽在新能源赛道增添新的突破点,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新快报记者 张磊

  R品牌更名飞凡汽车,加速抢占中高端智能电动车赛道

  据了解,飞凡汽车由上汽集团投资成立,注册资本70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汽集团出资66.5亿元人民币,占股比95%;员工持股平台认缴出资3.5亿元人民币,占股比5%。而回到R品牌,去年5月10日由上汽集团正式推出,宣布R品牌全年销量目标是2万辆左右。但截至今年9月,R汽车累计总上险量为8759辆,距2万辆的全年销量目标距离较远。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此番调遣了“双营销干将”:原上汽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首席执行官吴冰,出任飞凡汽车CEO,原R汽车COO姜辉则继续担任飞凡汽车COO首席运营官。二人均有营销经历,其中吴冰曾任上汽通用雪佛兰营销部部长/品牌部部长、上汽集团保险销售公司总经理等职,既有传统车企的一线营销经历,又有新形态新经济模式的开拓能力。

  随着智能电动车市场结构加速从“哑铃型”向“纺锤形”优化,中高端市场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吸引国内新老车企、互联网科技公司等众多玩家投身其中。上汽集团表示,公司将R品牌通过飞凡汽车以独立品牌、独立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探索数据驱动和产业共创的新模式,有助于加快开拓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

  分析来看,上汽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规划,不仅落后于头部新势力,与同期自主品牌相比,步态也稍显缓慢。一方面,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头部新势力均已实现月销过万辆,并陆续实现交付破10万辆;另一方面,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的首款车型001也收获了市场端和口碑的双丰收,而上汽集团的R品牌和智己汽车仍处于爬坡阶段。

  上汽三季度净利下滑,电动化战略更加清晰

  面对缺芯等外界因素影响,上汽集团今年营利收入不及预期。10月29日,上汽集团发布2021年三季报。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866.16 亿元,同比下滑13.17%。此外,在营收和利润同时下滑的同时,上汽集团单月整车产量和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9月份销量为6.4万辆,本年累计销量为47.9万辆,同比增长231.23%。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总销量的13.2%。新能源层面的利好,也让上汽顺势而为,加快了R品牌的“重生”和押注新能源。

  而上汽在自主品牌投入的心力并不少。今年以来,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持续发力,陆续推出新车型趁势而起,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增幅也跑赢大盘。在这样的基础上,上汽集团也在电气化和智能化两大方向上谋求突破。

  飞凡汽车独立运营后,上汽集团将形成智己汽车、飞凡汽车、荣威、MG四大品牌的新能源车布局,覆盖几万元至40万元的广泛市场,也形成较为鲜明的高中低档搭配。

  事实上,智己汽车与R品牌此前的定位是存有“冲突”的,两个品牌发布时都对外释放过冲击高端市场的信息,而R品牌更名飞凡汽车后,这两个品牌之间的定位相对更加清晰。不过,上汽乘用车在新能源车市场仍有不少挑战,销量重心目前还集中于中低端车型,R汽车发布一年多销量表现也不温不火,智己汽车更是还没有正式交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飞凡汽车独立运营可被视为上汽意欲抢占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里程碑式的一步。面对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自主品牌向上进阶的趋势,立足R品牌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基础,上汽集团顺势而为,正式推出“飞凡汽车”,以独立公司的方式进行运营,加速抢占中高端智能电动车赛道。

  写在最后

  R品牌最早由上汽荣威进行管理、运营,这也导致此前的冲击中高端之路有所受限,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而此番独立运营,让飞凡汽车去开拓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剥离荣威印记,必将掌握更高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此外,在品牌独立运营的基础上,飞凡汽车还将继续充分整合上汽优势资源,包括以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质量保障等,这也在独立与成本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从R品牌到飞凡汽车,“用户导向的数据驱动型科技公司”用户画像逐渐清晰。所以,飞凡汽车能否在冲高之路取得成绩,用户、科技始终是要着重考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