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许愿瓶行动”又来了 百名“小瓶主”的心愿,期待您的认领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5月09日        版次:A08    作者:严蓉 李斯璐 潘芝珍

    

    

    

    

    

    

    

    

    

    

    

  “圆梦·许愿瓶——中行微心愿点亮计划”启航,100个愿望先“放流”于中行青年志愿者;读者认领渠道同步启动

  开篇语

  2012年5月3日,体弱辍学的地贫男孩阿文,通过新快报“许愿瓶行动”,说出深藏于心的梦想,“好想要一台能用的电脑!我能在电脑里学东西,交朋友,无聊的时候还可以打游戏。”16岁的他红着脸说,这样的要求可能“很过分”,“旧的就行,新的好贵啊!”

  阿文是新快报“许愿瓶行动”的首位受助者,他的心愿,经新快报天天公益平台播报,很快得偿。

  时空经纬,如白驹过隙。自2012年首发至今,新快报“许愿瓶行动”已帮助300多个孩子,美梦成真。“谢谢帮我的叔叔,我一定好好治病,好好学习!”阿文常说,一台电脑,一份温暖,让他拥有自信和力量。

  回想300多张纯洁稚嫩的笑颜,虽流经岁月,仍清晰可见。

  5月8日,第29个“世界地贫日”,“许愿瓶行动”守善如初,再次启动。今年参与活动的“小瓶主”,包括地贫患儿、留守儿童、城市困境孩子和重症贫童,在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支持下,我们征集了100个愿望,先期“放流”中行青年志愿者,冀以青春之火点燃困境儿童梦想的方式,献礼建团百年。

  本次活动同步启动读者认领渠道,期待这些“许愿瓶”,能够被暖流回环,驶入您的视界。

  百梦待圆。今日起,新快报天天公益将持续刊登40位“瓶主”的心愿故事,其他孩子的小愿望,将在新快网天天公益频道持续更新并接受读者一对一认领,认领热线18665089067。

  感恩有您,与我们一道守望孩子。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严蓉 李斯璐 潘芝珍

  图片: 受访者提供

  许愿瓶1号

  “想有一台空调扇,过个清凉夏日”

  “经常输血的人,体质特别怕热。”夏天到了,儿子阿卓“苦夏”的问题,又在困扰妈妈黄伙娣。接过“许愿瓶”,阿卓满怀期待,“想有一台空调扇,过个清凉夏日。”

  阿卓原籍广西,家里还有一个哥哥。2003年,阿卓1岁的时候,因为严重贫血去就诊,结果确诊重型地中海贫血。为了输血有保障,父母带着他从老家移居到广州,定期输血,从此贯穿阿卓的成长。

  妈妈和其他病友交流的时候,发现常常输血的人,有一些相似的“体质”——怕热。“儿子从小到大都怕热,冬天也不用盖棉被睡觉,夏天就更难过了。”眼看邻居们的生活日益提质,大都装上了空调,但靠打工维持生活的黄伙娣夫妇,根本不敢奢望买空调,“我们一家,年年都靠吹风扇度夏,儿子也熬得很辛苦。空调太贵了,我们只希望有一台比风扇更能降温的空调扇,让儿子过得舒服些。”

  阿卓身体弱,20岁了仍在家待业,性格相对腼腆。空调扇虽然是此刻最迫切的愿望,但妈妈更希望儿子能获得一些就业的机会。“儿子能力不差,如果有机会找一份在家办公的工作,我们就轻松了!”

  许愿瓶2号

  “我能代儿子许个愿望吗?”

  与阿卓遭遇和体质相似,同样怕热“苦夏”的“贫友”,还有小伙子阿锦。“孩子就要放假回家过暑假了,但所里没有空调,房子闷热不通风,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阿锦正在一所大专院校读大三,虽然未放假,但妈妈已经开始为儿子打算。

  “我能代儿子许个愿望吗?”年近六旬的妈妈何笑华说,儿子很乖,从未因为怕热而对父母提过相关要求,但作为父母,总希望身体并不壮实的孩子不用再苦熬,所以,希望添置一台空调扇。

  何妈妈说,浩锦半岁就确诊了地贫,从小与“血魔”博弈,过程很艰辛,但在妈妈眼中,他是争气的好孩子。“我们家是菜农,孩子得了这样的疾病,家庭经济一直负担很重。但儿子很争气,从中专一直读到高职,考上了大专。下个月就毕业了!妈妈不无自豪地说,毕业后浩锦能获得汽车修理专业的大专文凭,“如果梦想成真,这台空调扇,就是浩锦的毕业礼物!”

  许愿瓶3号

  “一上网课,我就怕手机爆炸!”

  南沙区初二学生罗世鹏很怕上网课,“一上网课,我就怕手机爆炸!”他瞪大眼睛说,摸着越来越烫的手机,他坦言“每节课都胆战心惊”。鹏妈告诉新快报记者,手机是世鹏爸爸生前用过的,“机龄”已经5年。

  妈妈记得,4月22日,世鹏刚上完上午的课,手机就突然黑屏自动关机,再也打不开了。“手机坏了,叫我以后怎样上网课啊?”世鹏急得落泪,幸好当天,广州宣布复课,很快恢复线下学习。

  “现在是时刻准备着上网课,还是需要一部手机。”世鹏想让妈妈给他买台新手机,可是,妈妈表示无能为力。“世鹏每个月要花钱打排铁针,自从孩子爸爸去世,经济情况更糟,房租要交,排铁药要买,还有生活各种开销……不敢乱花钱。”鹏妈说,自己在南沙一家酒店做清洁工,这两年酒店生意不好,“开源”无望,只能“节流”。

  得到“许愿”机会,母子俩几乎异口同声,“手机!不要贵,能上网课就行!”

  许愿瓶4号

  “有一台打印机,能省好多钱”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陈蔚妍就没再去过学校了,如今她已经18岁。在长达8年的时光里,除了去医院,大部分时间她“窝”在家里。“我是地贫患者,当时身体很弱,医生不建议我再读书。”蔚妍说,长期“蜗居”,她最大的快乐是能帮爸妈干家务,不要他们忙里忙外太劳累。

  在蔚妍的记忆里,自记事以来,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医院输血,否则就会像被魔法抽走了力气一样,走路都抬不起脚。“妈妈是珠宝店的销售,爸爸要经常带我去输血、治病,只能打一些散工,家里还有两个妹妹。”蔚妍说,家里经济条件一直不好,但能陪伴两个妹妹一起长大,她很开心。

  得到许愿的机会,蔚妍想留给妹妹,“妹妹上初中了,要打印很多的学习资料,有一台打印机,能省好多钱!”蔚妍说,希望能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帮助妹妹们好好学习,也圆了自己无法继续上学的梦想。

  许愿瓶5号

  “等他身体恢复,骑单车也是锻炼”

  2021年,梁丽婷和儿子俊轩一起,闯过了人生迄今最大的难关:骨髓移植手术。

  俊轩五岁时确诊地贫,为了救儿子,梁丽婷听从医生的建议捐出半相合骨髓,成功帮助俊轩获得新生。“我们是2021年2月出院的,到目前虽然小问题不断,但整体恢复都很成功。”梁丽婷回忆说,俊轩确诊时,老二才刚刚出生,当时的日子很难熬,日日以泪洗面,幸好,这一切都过去了。

  俊轩确诊后,梁丽婷就没法再去工作,家里的经济收入就靠丈夫一人在工厂里做检测员赚得,每月也不过5000元左右。为了给俊轩做移植手术,梁丽婷掏光了家底,还四处借债、在网上筹款,花了差不多40万元,才终于为儿子赢得新生。“我们这样的家庭,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前段时间俊轩还因为有感染又去住院,十天就花了2万多元。”梁丽婷说,尽管波折不断,但能看着孩子好起来,她心里还是充满了希望。

  梁丽婷母子很珍惜“许愿”的机会,他们想要一辆16英寸的自行车,实现孩子与堂弟并肩“风行”的愿望,“等他身体恢复,骑骑单车也是锻炼。”梁丽婷说。

  许愿瓶6号

  “我想送孩子一台点读机”

  2019年12月,24岁的邹女士怀孕才7个月,胎儿就“抢闸”出生,早产的小承熙出生体重只有3斤,大家都怕他熬不过来,没想到他坚强地活了下来。但是,满月没多久,他又被查出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这些坎坷波折,让邹女士夫妇满怀愧疚。

  邹女士下定决心要为孩子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举根治地贫。“我们很幸运,已经配型成功了。承熙今年2岁4个月,医生说,等再长大一些,就可以手术。”邹女士是一名初级护师,与丈夫都是初涉职场,积蓄不多。为了挣得孩子未来的昂贵治疗费,他们将承熙留在从化老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只能在宝贵的周末。

  “承熙常到亲戚小姐姐家玩,特别喜欢她的点读机,天天跟着学儿歌、念古诗……”邹女士说,她很想给儿子买一个,但考虑到治疗要用钱,生活要用钱,还是忍住了,“很幸运有参加许愿瓶活动的机会,我想送孩子一台点读机给他做六一礼物。”

  许愿瓶7号

  “夏天太热了,希望有台空调扇”

  入夏的节奏快了,陈水莲心里发慌。“家里只有两台风扇,孩子们晚上热得不行,几个人挤在一起吹风扇。”陈水莲家住从化区鳌头镇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向不好,尤其在二儿子潘烨桦被查出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后,更是雪上加霜。

  烨桦在2018年确诊,那一年,他的小妹妹也刚出生。从那之后,陈水莲一家每月都要从牙缝里节省出2000多元,给烨桦输血、排铁,“我在家里种田看孩子,孩子爸在附近做散工,收入很不稳定。”陈水莲说,有时候钱不够用,只能四处找亲戚朋友借。

  这些年,陈水莲家中一直没有空调,但能在晚上睡一个凉爽的好觉,是她和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愿望。“听说空调扇降温效果比普通风扇要好得多,耗电量也比较小,但一台空调扇少说也要好几百块,我实在舍不得……”陈水莲怯怯地说,如果能实现这个愿望,全家人都会好开心。

  许愿瓶8号

  “种地又热又累,多想回家就能吹到凉风”

  冼伟英最近很苦恼,15岁的大女儿沅蓥就要初中毕业了,家人很想让她继续读中专,但电话咨询了几个学校,都因沅蓥患有重型地贫而坦言“无法接收”。

  14年前,半岁的沅蓥检出患有重型地贫,医生曾建议冼伟英在合适时机考虑骨髓移植手术,无奈天意弄人,他们始终未能如愿。

  冼伟英告诉新快报记者,为了给女儿配型,他和妻子想尽了办法,甚至又陆续生了三个孩子,但可惜无一匹配成功。因为有了大女儿的前车之鉴,在生育后面几个孩子时,夫妻俩做足产检,确保了孩子的健康。

  孩子多,大女儿又需要定期治疗,夫妻俩都没办法外出打工,只在家里种几亩薄田艰难度日。“幸好政府给我们办了低保,除了低保金,输血也不用花多少钱了,就是吃排铁药还需要一些费用。”冼伟英说,输足了血的沅蓥和常人无异,也会在课余帮着父母下地干活,经常汗流浃背。

  “种地又热又累,多想回家就能吹到凉风。”一听说“许愿”,沅蓥脱口而出,“想让全家人都能清凉一些,舒服一点。”她说,看到父母的操劳,心里实在心疼。

  许愿瓶9号

  “如果家里有电热水器,就再也不用烧水洗澡了,更安全”

  杨亚燕的日子过得匆忙而焦虑。在饭店打工的她,每天都要等到下午两点休息时,飞跑出去买菜煮饭,等10岁的儿子宇杰放学后自己加热来吃。

  宇杰在2012年确诊重型地贫,此前一家人经济条件尚可,杨亚燕夫妇也打算拿出多年的积蓄为孩子做骨髓移植手术。在宇杰四岁多时,终于等来一份匹配的骨髓,但移植之前,供者身体有恙,手术就此作罢。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意外,改变了宇杰一家的命运。“手术没做成,孩子爸就想先用手里的钱去做投资,等赚到钱了,以后再做移植就不用去借了。”杨亚燕说,无奈投资失败,他们还背上了巨债,宇杰想要移植也成了奢望。现在,宇杰爸找了一份司机的工作,早出晚归,更是无法照顾到家里,而杨亚燕也要在饭店打工,他们除了偿还债务,还要保证宇杰每个月定期的输血和排铁费用。

  “家里没有电热水器,每天晚上宇杰都要在我下班前自己用锅或者电饭煲煮好热水,保证洗澡有热水。”杨亚燕说,每天一想到宇杰要自己煮热水,她就提心吊胆,生怕孩子被烫伤,“如果能有一台电热水器,我就不用担心了。”

  许愿瓶53号

  “有了微波炉,热饭更方便”

  3岁的俊林晚上七点才能等回爸妈下班。“爸爸妈妈,吃饭饭。”孩子的话让父母心里泛甜。其实,俊林和爷爷奶奶已经吃过饭了,但爸妈拖着疲惫的身体,每天还要点火热剩饭剩菜。

  爷爷心疼儿子儿媳,多次提议购买一台微波炉,方便他们“快餐”。“可是,家里的经济条件有限,一直都在犹豫。”俊林爸爸有自己的考虑,“孩子是重型地贫患儿,每隔二十天要输血,还要定期开排铁药,开销很大。”更重要的是,他正在考虑给儿子做移植,切断重型地贫对孩子的折磨。当下,俊林已经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但要存够移植费和治疗费,缺口仍相当大。

  “我是司机,妈妈做家政,每天都拼命工作存钱,哪有钱买微波炉?”他说,如果能通过“许愿瓶行动”实现家人的愿望,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