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审计署:23家中小行少披露1709亿不良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6月23日        版次:A12    作者:杨依泓

  6月21日,审计署网站发布了《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审计发现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经营风险;内部控制薄弱,外部监管不到位;以及普惠金融政策执行中存在变形走样等问题。其中,中小金融机构存在资产质量不实,23家中小银行少披露不良资产1709.62亿元。

  ■新快报记者 杨依泓

  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实

  《报告》显示,审计部门审计了23家地方中小银行、20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至2020年底,44家金融企业账面资产总额12.46万亿元、负债11.31万亿元,除1家亏损外,43家净资产收益率介于0.03%至14.84%。

  《报告》指出,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两方面经营风险,包括资产质量不实和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其中,23家中小银行少披露不良资产1709.62亿元。20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偏离主业违规对外融资,其中151.07亿元形成不良或逾期。

  银行掩盖不良的情况在此前也曾被审计署指出,在2021年发布的审计报告中,审计的5户中央金融企业和2户地方银行有6户通过降低标准、虚假转让等方式掩盖不良资产1423.14亿元。2019年发布的审计报告则披露,抽查的43家地方中小银行平均账面不良率2.48%,其中16家实际不良率超过账面值2倍。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65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9%,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防控的影响下,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导致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下降,这是中小银行不良少披露的一个重要原因。”金涌投资首席策略师杜彬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防控的角度看,首先要明确内部监督、风控机构的权责、增加内部自查的频率,并完善自查的制度。银行内部的合规风控部门、监事会要发挥更重要的监督和风控作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其次外部监督、包括金融监管机构的检查要更细致,可以引入独立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亦对记者表示,从内因看,部分中小银行前几年存在盲目扩张,经营不规范等问题,且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相对不规范,部分中小银行没有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不良资产压力较大,这些问题在近几年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董希淼建议,要拓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渠道,丰富处置方式和手段,加快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减轻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历史包袱。

  今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要求改进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鼓励资质较好的银行通过权益市场融资补充资本,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服务小微企业的情况与财政奖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