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7月03日        版次:A03    作者:王娟 陈海丹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雅红:

  “今年,华南农业大学新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既是对华农综合实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日前,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雅红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作为农业特色的综合性高校,华农提出了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并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未来华农如何建设“双一流”?且听刘校长来为我们一一解析。

  ■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陈海丹 通讯员 杨志群 郭灼 陈芃辰

  谈教育热点

  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

  在刘雅红看来,我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双一流”建设是我国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的战略擘画,也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双一流”高校,华农提出了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一方面,“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刘雅红表示,华农有110多年的办学史、70年的建校史,红色基因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丁颖精神”、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发扬。她表示,“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

  另一方面,华农将瞄准“世界一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并实现突破。既要大力用好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又要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我们将以由我校牵头发起、中国和拉美15国63所涉农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组建的‘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为重要依托,共建全球首批‘中文+农业科教发展中心’,促进中国和拉丁美洲在语言文化、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刘雅红说。

  谈学科发展

  作物学引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刘雅红告诉新快报记者,华农以作物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建设优势重点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实施学科分类建设、组团建设,不断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升。

  刘雅红表示,未来学校将实施学科组团建设,布局打造四大学科群。聚焦国家战略,强化区域特色,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学科整体建设发展思路,通过重点学科(“点”)的建设,带动学科群(“线”)的发展,进而推动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面”)。以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为核心学科,带动相关支撑和关联学科联动发展,逐步构建形成“粮食安全、人畜健康、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四大学科群。

  在实施学科分类建设方面,做到“建高峰、增优势、强特色、促交叉”。要瞄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将作物学、兽医学和农业工程3个学科作为高峰学科进行建设;重点建设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园艺学、畜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优势学科,打造“国内一流学科”;加强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生态学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设;谋划发展智慧农业、低碳农业等交叉学科,夯实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鼓励理工交叉、农工融合、文理渗透,促进优势学科与支撑学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

  刘雅红表示,“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不断巩固拓展深化涉农学科优势,努力攻克一批科学前沿问题与“卡脖子”关键技术,尤其是要在服务打好种业翻身仗上努力取得新突破;还要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

  谈人才培养

  培养知农爱农拔尖创新型人才

  “华农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刘雅红告诉新快报记者,华农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同向同行。学校构建“价值—情怀—知识—能力”“四链”联动、第一二三课堂“三环”相扣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的“三制五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今年,华农依托作物学一流学科设立“新农学”本博贯通创新班。“新农班”课程对标国内外顶尖高校设置,学生将在八年的培养年限中完成本科到博士阶段的课程、实践和学位论文要求,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学校还将深入推进“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强化“丁颖创新班”、基地班、特色班、企业班等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大力度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兴农创新班”“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生专项”等项目实施,全面推进耕读教育,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谈本科招生

  转专业门槛低 辅修政策宽松且无需跨校区学习

  今年华农全国招生计划9000人,是广东省招生人数最多的“双一流”高校。89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包括27个国家一流专业,30个广东省一流专业。

  刘雅红介绍,今年,华农新增现代化农业急需的乡村振兴、智慧农业、低碳农业等专业方向,物理类新设集成电路(芯片)专业组,历史类新增思想政治教育招生专业。

  学校对各专业选考科目尽量不设限,少数专业因对特定学科基础或身体条件要求严格,学校才对再选科目或者考生身体条件(主要涉及色盲色弱)进行限制。

  她建议考生,可根据自己选考科目要求,在第1-10个志愿报考华农可以填报的全部专业组,结合考生兴趣和各专业组去年最低排位,用冲—稳—保策略,确定专业组顺序,形成合理梯队,提高录取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按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接近华农去年各专业组录取最低排位的考生,或者是在华农各专业组最低排位之后1万-2万名的考生,校方建议可以大胆在第1-5个志愿冲该校相应专业组,争取被录取。此外,学校转专业门槛低,辅修学士学位和辅修专业政策宽松且无需跨校区学习,考生可放心大胆填报。

  谈学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是学校最大的民生工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刘雅红告诉新快报记者,华农把毕业生就业当作学校最大的民生工程,明确目标任务,出台政策性岗位吸纳行动、就业指导服务强化行动、创新创业推进行动等五大行动共15条举措,并强化落实和督促检查。

  实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坚持书记校长带头常态化访企拓岗,利用校友及社会资源,多渠道挖掘毕业生就业岗位。截至6月中旬,华农已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100场,实地走访了70多家企业和单位。走访单位新增岗位数超1000个,新增加59个实习实践基地,90%的企业表示未来2年招聘人才需求不会减少。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加大力度办好行业招聘会,增加就业机会;适当增加科研助理的招聘岗位。

  此外,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包括建立毕业生资源信息库和就业需求计划,集中向社会发布并动态更新;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为毕业五年内校友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和创业服务等,全方位促学生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