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快步迈向新目标:成为无障碍标杆城市(1)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7月05日        版次:A06    作者: 陈红艳 陈慕媛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黄埔区分局调研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情况。

     ■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亲水公园的盲道设置在道路中间,宽为60厘米。

  目前已着手编制首个全市层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总体规划

  6月23日,广州召开无障碍出行专车服务座谈会。会上,20多名残障人士争相表达特殊群体对无障碍出行的急迫需求(详见《新快报》2022年6月24日08版的报道《广州百辆无障碍出行专用车下月上路》)。事实上,广州的户籍持证残障人士数量超过17万人。此外,全市常住人口中,0岁至14岁儿童有259万人,60岁及以上老人有213万人,他们都常常遇到出行不便的时候。

  那么,广州的无障碍环境如何?上述市民群体是否可以在城市中自由安全地出行?

  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多个路段,倾听市民声音,了解政协委员建议,邀请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分别简称市规自局、市规划院)相关人士释疑,共同探讨广州无障碍环境的现状,以及该如何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已着手编制首个全市层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步伐迈向新目标——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无障碍标杆城市。

  ■策划: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文图: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穗规资宣  王泽夏

  走访

  部分路段 设有盲道、红绿灯提示音

  早在2010年,广州以举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为契机,完成东风路、环市路、中山路、小北路、黄石东路、中山大道、白云大道等41条城市主干道无障碍设施升级改造,共新建和改造盲道1129.34公里、坡道11827个,以及1000套盲人过街音响信号装置。而在过去两年,市规划院推动广州122条主要道路实现无障碍品质提升、103项无障碍设施整治和存量空间改造。

  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城周边、天河区黄埔大道路段的盲道,发现除个别老化或因道路维修而有所受损或中断外,基本上能实现步行畅通。记者发现在设置盲道的区域,盲道宽度多为30厘米(一块砖)。而当来到海珠区阅江中路亲水公园,会发现这里的盲道宽为两块砖,且设置在道路中间,更便于视障人士通行。

  红绿灯提示音也是一种无障碍设施。它通过不同频率的响声,帮助视障人士判断能否安全通行。红绿灯提示音伴随指示灯进行转变,当提示音间隔较长时,红灯亮起,行人等候;当提示音间隔较短时,绿灯亮起,行人通行。

  在天河区科韵路与阅江中路交叉的十字路口,等候红绿灯的市民王先生说,孩子问起红绿灯为何会有声音,他回答说这是为了帮助视力不便的人更安全地通过马路。不过王先生提到,这里有很多个提示音,音量都较大,不容易区分清楚。

  在南沙区,市民陈女士和朋友一起从地铁金洲站步行到万达广场,这里的十字路口也有红绿灯提示音。她们说,伴随提示音的响起,“小人儿”跑了起来,特别有趣,她们觉得声音配合画面,对老幼市民比较友好,自己也会跟着提示抓紧过马路。

  疑问

  城市为谁无障碍?设施维护怎持续?

  近年来,广州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有市民发问,无障碍设施连续性问题如何解决,设施维护如何能够长远?城市为谁无障碍?

  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市民小刘说,有些盲道紧挨着墙边,还有些“走着走着就断了”。还有市民反映设施不太好用,比如很多盲道被共享单车占用,很多无障碍通道被杂物堵住,还有一些“无障碍坡道”如滑梯般险陡。有家住地铁大沙东站附近的市民说,从自己家走去地铁站要经过一处比较陡的斜坡,斜坡旁有台阶,他说自己可以走台阶,但如果需要坐轮椅的人士走这段路就不方便了。

  关于无障碍设施,新快报此前进行过多次详细的报道(详见《新快报》2020年4月16日06版至10版专题报道,以及2020年9月16日03版报道《不让盲道成摆设 南沙检察院率先开展盲道公益诉讼行动》),均提到目前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同样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经过调研,他发现从整体上看,无障碍环境设施不太友好的地方主要表现为覆盖的公共场所不够齐全、被占用或堵塞的情况较多、维护较差、损坏情况较多、设施种类不齐全也不够丰富。此外还有部分偏远地区缺乏无障碍建设、生活小区缺乏无障碍建设、设施标记不清晰且不易寻找。

  郑子殷建议,在这方面要注重维护、聆听、设计,如及时进行跟进、修正、改善,征求残障人士等群体的意见,同时,让设计更科学、更人性化。

  蓝图

  无障碍规划提出“三全四零”新理念

  一个全龄友好的无障碍标杆城市,应该是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所有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安全、便捷出行方式的城市。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以建设无障碍标杆城市为目标,探索“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的全龄友好无障碍环境新模式。2022年编制的《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是广州第一个全市层面的无障碍规划。《规划》提出“三全四零”的设计理念,以实现全龄全部障碍者全程主动出行为目标,达成“街区零高差、社区零距离、场地零障碍、信息零门槛”的建设愿景。

  市规自局、规划院方面表示,广州是全国首批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创建城市,有一定的历史成绩,未来更需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步伐,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指导思想,早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无障碍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