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培养出大量农民运动的骨干,如星火燎原,将革命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 |
农讲所的中式建筑群落恢弘大气。 |
陈列展室以实物、图片、文字以及新媒体方式展示出农讲所曾经的光辉历程。 |
这里成为东漖街道“五星之旅”参观线路的第一站。 |
红色游击区裕安围村的村口处。 |
缅怀裕安围九烈士。 |
家门口的红色印记 “英雄之城”广州,拥有大量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见证着近代广州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争取人民自由的英勇斗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勾勒出近代广州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体现出广州“近代革命策源地”的地位,更为青少年、党员、群众了解和学习红色事迹提供了“活教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个暑期不妨带孩子一起走进家门口的“红色学堂”,例如广州农讲所、西塱裕安围,在“红色精神家园”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新快报记者 陈斌 文/图 1 农民运动的摇篮:广州农讲所 矗立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的这组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的建筑群,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农民运动的摇篮,周恩来亲笔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十六个大字的横匾悬挂于门楼正中,从这里,培养出大量农民运动的骨干,如星火燎原,将革命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是注重研究农民问题的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丛刊》中明确提出的观点。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为适应农运发展需要,在彭湃等共产党员的积极倡议和推动下,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为宗旨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办,至1926年9月共举办了六届,其中第六届招生规模最大、招生范围最广、办学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毛泽东任所长。 与前五届不同的是,这一届,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27名学员中,仅有两名是广东学员,根据当时的课程表看到,第六届农讲所的课程设置达25门之多,内容涵盖革命理论、中外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训练等,毛泽东主讲《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地理》这三门课程。 第六届农讲所的所在地,前身是建于明洪武三年的番禺学宫,明清时期是培养儒家生员和祭祀孔子之处,有“岭南第一学府”之称,前五届分别选址在越秀南路的惠州会馆及东皋大道1号,第六届因人数较多而移至番禺学宫。番禺学宫的大成门被分别间隔成教务部、值星室和庶务部,正后方的大成殿则是当年的课堂,300多名学员在这里留下朗朗书声,再后的崇圣殿作为饭堂给学员们提供餐食。 走在农讲所恢弘的中式建筑群落中,依次经过棂星门、泮池拱桥过大成门,踏进草木葱茏的院落当中,大成殿便坐北朝南伫立在此,东西两耳房分别为图书室和所长办公室,左右两庑曾为教师和学员宿舍,陈列展室以实物、图片、文字以及新媒体方式展示出农讲所曾经的光辉历程。据不完全统计,1925年至1928年间,在广州农讲所的影响下,广东、福建、江西及湖南湖北地区先后开办了40多个农讲所或农训班,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农民运动骨干,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不断蓬勃发展。 1953年,在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落成;1961年,被国务院公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广州红色游击区:西塱裕安围 广州荔湾区东漖街道西塱经济联社西有一处不起眼的小村庄,一幅典型岭南水乡的样貌,因这里的人们希望生活能过得富裕安稳,给村庄取名“裕安围”。 从地铁西塱站A出口上来,顺花地大道南一路向西南方向约800米,“缅怀革命先烈”的字样赫然出现在眼前。鲜红旗帜下“西塱裕安围历史文化中心”几个黄色大字的标识牌与一旁记录“裕安围九烈士”及裕安围村革命历史进程的碑文不约而同提醒你——你已站在广州曾经有名的红色游击区裕安围村的村口处,穿过“裕安围”牌坊后80米,便是2022年6月正式揭牌的“西塱裕安围历史文化中心”,原“西塱裕安围革命老区纪念馆”。 “裕溯当年要承先启后,安居今日应继往开来”,裕安围牌坊上的楹联时刻提醒人们牢记革命先驱的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 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98年前,广州市最早的区一级农民协会于芳村谢家祠成立,当时第一批加入农会的就有西塱裕安围村,裕安围村选拔村民陈锦生、陈秋成两人到“广东省农协干部训练班”学习,陈锦生在训练班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裕安围村第一名共产党员。 1925年5月,裕安围村党小组成立,共有陈锦生等10名党员。同月,村里成立了自己的农民协会,家家户户踊跃加入,还自发组成“农民自卫军”,先后两次击退企图对裕安围村不轨的土匪。 1927年12月11日,裕安围农民自卫军参加广州起义,陈锦生带着23名队员与市郊一区农民自卫军、三区农民自卫军和南海县农民自卫军一起攻占石围塘火车站,后渡过白鹅潭进入广州,与工人赤卫队并肩作战。 广州起义失败后,裕安围农民自卫军退隐辗转重回裕安围,村党组织的地下斗争却从未停止,接受了新思潮的党员们,人虽年轻,但正直讲义气,在村民中有很高威望。 1928年12月3日这一天,裕安围村被数百名敌人包围封锁,16岁以上男性都被赶到村里的晒谷场上——裕安围曾经的党员姚常叛变了,他指认出陈锦生、梁耀、梁添、梁灿坚、陈秋成、陈巨成、原南、叶佳、郭珠9名共产党员,被敌人当场抓捕。 9人中,出生于1910年仅18岁的陈巨成在狱中被折磨致死,其余8人1929年2月17日被杀害于广州东较场(现烈士陵园正门前的英雄广场),其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36岁…… “裕安围九烈士”的牺牲没有消解裕安围人的革命斗志,不论是其后的抗日武装斗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秘密据点,裕安围“红色游击区”的印记从未磨灭。 新中国成立后,裕安围村陈锦生等9人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63年,裕安围村被核定为“红色游击区”;1995年被芳村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州起义70周年时,裕安围村民筹资自建了裕安围革命老区纪念馆,缅怀这些找不到遗骨,也没留下影响记录的先烈们。 2012年裕安围村委集资重建“西塱裕安围革命老区纪念馆”,2018年这里成为荔湾区第一批“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2022年更名为“西塱裕安围历史文化中心”,并作为“荔湾非遗,东漖印记”历史文化传承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成为东漖街道“五星之旅”参观线路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