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资源变股份 村民变股民 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8月12日        版次:T06    作者:方轶 王飞

     ■今年,福堂镇太平村元庆自然村的种植基地迎来玉米大丰收。

     ■小三江镇登阳村村民包装水果玉米。

     ■小三江镇登阳村高元组的玉米种植基地今年被确定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

     ■广州市花都区驻福堂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合影。

     ■福堂镇太平元庆村的玉米种植基地是连山2021年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以抓重点带普遍的形式推进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试点项目今年上半年的水果玉米非常好吃,供不应求,第二批也种上了,过半已经被预订。”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农业农村办主任彭惟维高兴地说。

  小三江镇登阳村的玉米辣椒种植项目今年被确定为连山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由村集体建设监管,专业合作社管理,村民以土地入股,三方合力盘活资源,预计每年可为登阳村集体增加收入约12万元。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积极落实上级精神,自2019年起开展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至今已发展试点12个。连山有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试点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以抓重点带普遍的形式推进连山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12个试点项目因村施策,各有特点

  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意。近年来,连山围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目标,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通过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地盘活村集体资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吉田镇旺南村种植水果、上帅镇东南村种植茶叶、永和镇上草村养殖肉牛、太保镇黑山村开展农机服务、福堂镇荣丽村种植小米椒和玉米……4年来,连山各镇村充分利用各自资源禀赋条件,已建立各富特色的试点项目12个。这些试点项目有的采用“村集体+合作社”的方式,有的采用“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方式,其中村集体将50万元的财政补助投入项目建设(其中中央财政一次性补助30万元),专业合作社作为运营方负责管理和技术,村民通过土地等资源“入股”项目。这样,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股份、村民变股民,各方资源得以聚合质变,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聚焦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各试点项目在收益分配方式都将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摆在了首位。比如,在永和镇上草村的肉牛养殖项目中,收益全部归村集体,其中30%用于完善村里基础设施,50%用于项目发展;在福堂镇元庆村的玉米蔬菜种植项目中,收益全部归村集体,其中48%用于打造元庆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累积启动资金;在小三江镇登阳村的玉米蔬菜种植项目中,收益的80%作为分红,其中50%用于增加登阳村集体收入……

  玉米大卖,试点项目发展前景大好

  在小三江镇登阳村高元组,7月份种植的60亩玉米长势良好,国庆时便可上市。“这是今年第二轮,现在已经预订过半了。”彭惟维语气中满是高兴。

  登阳村的祥源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水果玉米格外香甜,品质过硬,结合实际,小三江镇决定利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目前,该项目整合高元组土地120亩,轮作种植玉米和辣椒等蔬菜,采用“村集体+专业种植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登阳村集体主导经营,祥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管理,25户农户以土地作为资源参与项目。

  2022年初,项目种植水果玉米60亩,辣椒60亩,其中水果玉米供不应求,销售喜人。花都区驻小三江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黄新元告诉新快报记者,村里联系了本地的市场,但为了扩大销售,工作队通过联系派出单位的工会组织和朋友圈接龙也销售了4万多斤,“我们还帮忙联系了江南市场,结果(玉米)没货了。”

  彭惟维介绍,按照目前情况,预计试点项目今年全年利润大约30万元,其中20%作为明年项目启动资金,80%作为分红,这其中,50%归登阳村集体,30%归祥源合作社,20%归入股土地的25户村民。

  对于试点项目的发展前景,大大增加了小三江镇的信心,小三江镇将结合高元组试点,以点带面地推动水果玉米成为登阳村“一村一品”,并加大宣传推广,结合撂荒地复耕复种,在小三江镇逐步推广,稳步推进,将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确保项目持续稳定地发展壮大。

  试点刚开始,销售渠道已打通

  今年6月底,福堂镇太平村的元庆自然村的种植基地迎来了玉米大丰收。剥开绿色的外皮,一个个金黄饱满的玉米煞是好看,蒸熟后更是香甜可口。

  这个种植基地是连山2021年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之一,面积119.7亩,由元庆村集体进行投资,村集体委员会或理事会人员负责管理和运营,元庆村42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参与。项目采用玉米、马蹄、菜心等作物轮作模式种植,预计每年可产生收益约31万元。所有收益都归元庆村集体,其中40%作为村民分红,48%作为打造元庆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累积启动资金。

  花都区驻福堂镇工作队队长郑艳龙介绍,工作队积极支持试点项目,比如今年玉米收获期遭遇洪水,影响了销售,工作队队员兼太平村第一书记李海丹积极联系派出单位花都区教育局,解决了销售难题。“工作队正在帮助寻找农业龙头企业加入项目,也在考虑种植附加值更高的农作物,此外,结合连山‘归雁工程’,积极关注回乡人才,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宣传福堂,号召更多人才回乡发展。”

  福堂镇荣丽村的103亩玉米辣椒混种项目是今年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试点,采用“村集体+经营主体”的模式运营。福堂镇副镇长石宏达介绍,财政补助资金50万元,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经营主体莫翼彪出资29万元并负责项目具体运营,贤庆村股份合作部村民在股份量化工作的基础上,以103亩土地入股,享受土地租金收入。特别的是,项目一开始就联系到稳定的推广销售渠道,由连山秋田食品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推广服务并统一定价收购,确保了项目收益。

  尽管今年遭遇了龙舟水,但石宏达表示对项目影响不大,预计全年收益近37万元,收益支付村民土地租金后按出资比例进行分红,荣丽村和贤庆村的村集体收入都将稳步增加。“下一步我们考虑通过技术提高产量,通过试点宣传扩大荣丽村种植面积,让项目在荣丽村先发展好。”石宏达表示,项目刚起步,首先要确保项目能够活下来,一步步把基础打牢,步子走稳,才能谋发展。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 责编:梁美琪 / 美编:郑理文 / 校对:陈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