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关山月践行写生与革新 构成中国画的“南方美感”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8月14日        版次:A11    作者:梁志钦

     ■《绿色长城》 关山月

    

     ■《春天》 林蓝 2022年 现藏广州国家版本馆

     ■《俏不争春》 关山月 1973年 中国美术馆藏

  收藏周刊记者专访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

  著名艺术家关山月先生曾先后在广州美院、广东画院担任过副院长、院长等要职,从对青年学子的培养,到对专业画家的引导,他一直不遗余力。他不但在艺术创作成果上丰硕累累,在创作方法上更形成了岭南画学的范例、体系,影响了一代代的岭南画家,其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也是其中一位,她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时,深入剖析了关山月先生艺术的方方面面,她认为,关山月践行写生与革新,构成了中国画的“南方美感”。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人物介绍

  林蓝

  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协主席。

  作品与“与人民同行”主题非常吻合

  收藏周刊:这次纪念关山月先生诞辰110周年的展览,与以往的不同,集中在人物题材方面的展示,您看完感觉如何?

  林蓝:这次展览如此全面呈现关山月先生(下称:关老)的人物题材作品,十分难得,无论是从画里的内容,还是其选取的角度,都与这次“与人民同行”的主题非常吻合。

  收藏周刊:这些作品,反映了关老艺术上怎样的探索?

  林蓝:关老一直具有宏大而明确的艺术抱负和志向,时刻与国家发展和社会大众的命运相联结。具体探索上,更是践行岭南画派所倡导的“折衷东西,融汇古今”的典范。他有十分敏锐的艺术眼光,时刻能洞察到新生活里的新景象,为表达这类新的事物,他都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提炼总结出与新题材相契合的新技法和表现方法,形成新的图式,每每成为供后人借鉴学习的典范。

  收藏周刊:通过这次展览,的确感觉关老的艺术又有一个新的面貌呈现出来了,他的变化确实多样。

  林蓝:如果用“变”与“不变”来形容关老的艺术,那么,“变”的是他时刻都在求变,笔墨无定式;而“不变”的,则是一切的绘画灵感都从生活中来,一切的创作都建立在写生的基础上,这是百年岭南画学最重要的基石。

  在遇到新题材的时候

  需要主动做新的尝试

  收藏周刊:他时刻求变的特质,是否在岭南画派的传承中也能找到脉络?

  林蓝:这一特质我们同样能在高剑父先生的作品中感受到,高师既能将亲眼所见的,被日军轰炸后的战场废墟等写生入画,创作出《东战场的烈焰》;也能把篇幅不大的,画过多次写生稿以后才创作而成的《南瓜》画得生意盎然,并且均有着与前人不同的崭新的视觉冲击力。两类题材如此大的跨越,正是他们每遇到新事物都在不停自我革新的典型体现,而对艺术家自身则需要很大的勇气。

  收藏周刊:为什么说需要很大的勇气?

  林蓝:因为这实质上需要艺术家对中国画千年传统的传承、思考与改良、发展,中国艺术延续了六七千年,还在不停孕育,不断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丰满、不断地往前走。正因为中国艺术有着如此久长的生命力,所以背负的东西更多,面对的困难更多,但越有难度的东西创造出来的意义就越大,就越厚量。同时,这更是艺术家对自身某阶段的探索所得的自我否定与进一步深掘,其中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也是关老的艺术给当下的启发之一,我们这一代艺术家不能让自己习惯于某种既得的技法效果。在遇到新题材的时候,需要主动做新的尝试。关老在自身宏大格局与明确方向之下,不断地自我革新,不同的作品中,都能感觉到他那一份勇敢,感受到他对艺术追求的那一份真挚感情,有真挚的追求,才不会计较小得小失。

  表现了挺拔向上的英雄主义品格

  传达了热情与昂扬的时代精神

  收藏周刊:关老的山水题材方面,哪幅让您最深刻?

  林蓝:新中国时期,关老的《绿色长城》开拓了岭南中国画对重大社会现实题材的有力度的反映。在这幅作品里面,他对大海的表现,海浪的表现,木麻黄防风林的表现,我认为用横空出世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这些题材在此前几乎没有可借鉴的典型图式。就像百年前高师提出并践行的,要博取众长、为我所用,只要是能够用以表现自己活生生的现实感受的各国各派艺术,都可拿来集于一身。

  收藏周刊:要成为大作,需要具备怎样的因素?

  林蓝:一张好的作品,首先要看艺术价值,这里就包含观念、表现技法、题材、角度等多方面因素;第二就是社会价值,主要是看作品与社会的联结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社会空间中具有怎样的坐标;第三个则是历史价值,这方面则是一个综合的体现,既是前二者的综合,又是作品本身被社会大众多方面评价的综合,即作品是否能够反映时代、记录时代并与时代同行。只有结合这三方面的价值,才能成就时代的大作。而在我看来,关老的《绿色长城》不但具有这三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倾注了不一样的情感,阳江是关老的家乡,他对大海味道的熟识,是大部分画家尤其是北方的画家难以体会的,因此,《绿色长城》所代表的也是一种开拓性的“南方美感”。支撑这种图式的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写生,传统的中国画,多是从临摹开始,而关老一直强调写生,他自己也是这么实践的。第二点就是在写生之上的,对不同事物不同表现方式的艺术追求,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指引,从而形成了他新事物新技法的图式。可以说,这两点也同时构筑了岭南画学的核心,也是形成“南方美感”的两个基点。

  收藏周刊:您刚刚说,《绿色长城》是关老山水题材的代表,那么,花鸟画方面哪幅让您倍感经典?

  林蓝:关老1973年创作的《俏不争春》是其花鸟画代表作之一,作品主题取自“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反古人画梅冰清孤洁之习,继承和发展了高师的写生传统,画面丰满霸悍,黑干老辣,繁花艳红,层层叠叠的梅枝梅花有着强烈的实境感,以浓墨重彩,以鸿篇巨制,表现了挺拔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品格,传达了热情与昂扬的时代精神。

  必须步步依从真实观感

  必须笔笔从自然生活中来

  收藏周刊:不同地方也都提倡写生,岭南画家的写生会不会有哪些不同?

  林蓝:百年前西方文化最早在这里上岸,中国文化从这里传出去,因此,岭南文化从建立始就是在多元文化混融的状态中发展起来的,是地域文化、中原内陆文化、外来文化、海洋文化等等的融合,一如岭南画家群一贯的创作状态。岭南画家的写生,与中原地域多概述意味的写“实”不同,与作为文化重镇的江南地域多文人意绪的写“意”亦不同,无论从创作意识还是画面样式来说,岭南画家的写“生”,重点在写生活之“生”,写的是可眼见可直观的真正活生生的“生”,究其原因,似乎应源自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岭南地域特有的务实的平民意识,这务求真实的态度,即平民视角。正是由于面对自然、面对生活的这种“求真”“求实”的态度,使得画家们从自身写生实践里发掘、发现、归纳、总结出大量岭南地域特有的花鸟新题材及与之对应的新的表现手法。而这些均无古人样式可借鉴,必须步步依从自己真实观感,必须笔笔从自然、生活中来。

  收藏周刊:在关老诞辰110周年的时候怀念他,我们最应该怀念什么呢?

  林蓝: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巨匠,关老一生勤奋,创作出大批令人叹服的时代经典。第一,在题材选择上,关老的经典作品反映了中国画在20世纪的创新所取得的成果——中国山水画表现内容的拓展,如《江山如此多娇》《绿色长城》《新开发的公路》等,也是中国画变革成果在此时的一个具体表现。第二,在思想内容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体现了艺术家对于新中国文艺思想的肯定,以深具分量的艺术实践集中地展示了他对艺术服务人民的理解,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在艺术创作上的具体展现。第三,在艺术风格上,关老的艺术实践,展现了新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与中国山水画变革创新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激励了我们代代中国画家,勇于对真山真水写生,勇于开拓新的题材,勇于创新表现形式,从而推动了岭南中国画学不断改造,在艺术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展示了新中国蓬勃向上的面貌与深厚坚毅的民族精神,鼓舞与振奋了广大民众受众。

  同时,关老作为出色的美术教育家,主持开创的独具特色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影响深远。关老通过自身创作实践形成了我们现在经典的中国山水画呈现图式,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画学经验与探索模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岭南学子,从而形成了岭南画学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是岭南画派精神得以延续的核心。我个人也是这个教育体系的受惠者,包括现在的创作与思考,我与我的同道依然遵循先生精神不断前行,从中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