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年轻人都爱的“车尾箱集市”如何走得更远?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8月30日        版次:A15    作者:陈福香

     ■北京路府学西街创意市集,大部分摊档都在经营饮料、食品。 (陈志强/摄)

     ■北京路府学西街创意市集,晚上8点左右,街市热闹非凡。 (陈志强/摄)

  成本低,人情浓;能交友,能赚钱

  台风过后的广州,时不时来一场暴雨,“秋”的气息越来越浓。“行过路过,唔好错过。”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伴随着车尾箱里传出的动感音乐,时下流行的“车尾箱集市”在广州也风生水起。

  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大约从去年底开始,陆续有车主在一些街道、休闲广场等区域卖柠檬茶和小物件,渐渐地,一些实体店和上班族也加入其中,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广州开辟出一些固定场所用于开办“车尾箱集市”,“这是双赢的策略,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得益。”车尾箱集市摊主陈先生说,这是都市年轻人创业的新方式,值得提倡。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

  创业太难?

  先试水“车尾箱集市”

  上周五傍晚,广州在台风尾声中下了一场暴雨,六点半左右,北京路府学西街车来车往,人行道上,陆陆续续有人支起帐篷,摆上小马扎,夜市的氛围感越来越浓厚。

  八点左右,街道两边已经禁止车行,越来越多的小车开进街道,车头怼上人行道,车尾向着街心,摊主们打开车尾箱,搬出各种物料,挂上照明灯、气氛灯、彩灯,打开音响,一个个摊档就开张了,人流逐渐涌入街道,吆喝声、音乐声、招呼声,在雨后的清爽中演奏一首火热的乐曲。

  记者采访得知,当晚有54家摊主营业,其中九成左右是茶饮、雪糕、咖啡、小食,此外是文具、健康用品等等,其中茶饮以柠檬茶为主,小食有鸡蛋仔、泰式小食等。

  为了吸引客人,不少摊主带上自家宠物猫狗“卖萌”。“我们今天专程过来喝果茶。”白领何小姐告诉记者,近期小红书和各大APP都有宣传车尾箱集市,今天特意过来打卡,“周末我打算把市内的车尾箱集市都逛遍。”何小姐表示。

  前来取经的陈先生一边喝茶一边与摊主聊天。他透露,白天上班晚上摆摊,是现在年轻人创业的新方式,他在芳村信义会馆一带已经摆了几次摊,效果还可以,只是那里不是政府划定的规范区域,经常被城管驱赶。

  “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但现在不敢随意投资,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集市创业可以缓解很多年轻人的压力。”陈先生认为,车尾箱集市更方便,大家可以用自己的特长兴趣做出特色,培养忠实粉丝,而且几个小时就有数百甚至过千元的收益,效果很不错。

  交个朋友

  车尾箱集市能玩也能赚

  谢先生经营果茶店多年,生意最好的时候公司有30多家分店,受疫情影响,如今只剩10家店。“我们从去年底开始试水车尾箱集市,这半年多效益很不错。”记者采访间隙,谢先生不停忙着招呼客人,其中多数是熟人。

  谢先生透露,车尾箱集市成本较低,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方面的许可证,一晚营业大约4个小时只需缴纳200元摊位费。

  谢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因为他们是实体店经营者,茶饮制作专业,加之团队擅长营销,因此经常受邀“出摊”。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捧场的粉丝不少,他们远远地就打招呼,熟络地点一杯茶,坐在小马扎上等待的间隙还跟谢先生聊几句。

  问及店铺经营和车尾箱集市的异同,谢先生娓娓道来:“车尾箱集市体现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拉近了我们和消费者的距离,一杯茶,一个马扎,像朋友一样交流,而隔着柜台的店铺人情味会淡一些。”正如记者所见,他们与左邻右舍的摊主和客人彼此像朋友般地相处,这种情怀和氛围确实和实体店不同。

  “有冇咖啡”档主Jan是稳当的上班族,大约十年前接触咖啡,目前是资深咖啡爱好者。只见他娴熟地摆放好冲调工具,旁边的饮料单上列出四大类十几个品种的咖啡。

  记者看到,Jan冲调一杯冰美式咖啡大约4分钟,短短半个小时就卖出了五六杯。过去两个月,他已经在广州的荔枝湾湖畔、天德广场车尾箱集市、流花展贸中心、琶醍等地出过摊,吸引了不少粉丝。

  “经营车尾箱集市,你会遇到很多客人,有给意见的,有行过路过喝一杯的,会认识到好多新朋友,一起玩,互相试食给意见。”Jan在社交媒体分享心得。

  在他看来,看似是在做副业,其实也是有长远考虑,万一失业,这个副业有可能变成主业。

  不仅是潮流

  也是粤文化的弘扬

  广州的夜间经济发展全国闻名,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第一家夜间音乐茶座、第一批夜宵大排档都诞生于广州,彰显了广州夜间消费的无限活力。有专家认为,集市不仅仅是潮流,也是粤文化的弘扬。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123个项目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广东有6个项目拟入选,包括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市广州塔旅游区、佛山千灯湖片区、深圳蛇口滨海文化创意街区等。若公示通过,广东将有11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夜间消费区的建立也呼应了市民的呼声。新快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有创业需求的摊主都希望可以在政府规划的区域内规范摆摊,还希望提高进场门槛,以免引起消费纠纷。市民王小姐也表示,车尾箱集市带旺了区域经济,但随之而来的噪音、卫生、占道、扰民等问题亟需解决。

  如何让车尾箱集市在热潮之余成为良性业态,走得更远?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表示,食品安全是一大问题,靠摊主自律远远不够。他表示,国内有些地方已经探索出升级“天光墟”或“地摊经济”的做法和经验,如景德镇陶溪川、成都宽窄巷子等。他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城管、市监局和专家、社会相关人士一起探讨,寻找最合适广州的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