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子女找对象,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 |
■有不少年轻人来到天河公园的相亲角,希望能觅得良缘。 |
新快报记者探访天河公园相亲角: 有家长逛了三年,最终寻得一位称心如意的女婿;有人期待缘分,愿意当上门女婿却多年未如愿;有人看重的是一套房子、一个好收入;有人则期望未来女婿人品要正、身心健康……热热闹闹的相亲角,让人读出了人生百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会来跟你“团圆”吗? 每周奔波于相亲角中,老年家长们道出了心中的苦:“儿女不爱社交,看着着急。”他们更希望利用退休的时间好好为孩子的未来把把关。但专家表示,相亲角现象折射出父母与子女婚恋观念的差异,并非解决婚配问题的主要渠道。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高京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喜茵 梁贤安 毛毛雨 林翠珍 通讯员 苏倩怡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高手过招】 倚靠在大树旁边的大叔分享说,开门见山的交流,是这里最普通,也最有效的相亲方式。新快报记者也在现场看到大家的出招和见招拆招。 借一步、再借一步说话 9月3日适逢周末,天河公园相亲角甚为热闹。 当天下午3时20分许,一名李姓男子搭讪一位中长发女生。“美女,能否借一步说话?我怕烈日晒伤你。”女生抬头瞟见男生的脸正对着太阳,眼睛有些睁不开,便点点头。 往前走了几步,男生正要开始自我介绍:“我是1989年的,不知你……”还没等男生说完,伞后的阿伯站了起来,用手拍了拍男生,又做出摇手的动作。原来,他们挡住了这位阿伯的“档口”。 两人便“再借一步说话”。“是这样的,我刚才听说你是1997年的,不知道你是否介意男生的年龄呢?”男生把未说完的话说出,期待女生的反应。 当听到女生希望找个90后的伴侣时,男生进一步补充,“我是1989年教师节出生的,现在还没过生日,你可以把我当成1990年的,我觉得两人相处,不要把年龄看得太重,要给彼此一个机会……” 女生摇了摇头,解释道,自己还是比较在意年龄,祝愿男生一切顺利。这时男生说道:“好吧,既然没有缘分,那我也祝你一切顺利。”新快报记者看到,结束聊天后男生继续搭讪其他人,而女生则是快步离开了相亲角。 00后引众人围观 00后廖小姐这天是第一次和母亲来这里。母亲提到,她女儿今年22岁,自己想帮她在广州物色一个好对象。 由于年龄优势,这位母亲话音刚落,十多个人立马围了上来。母亲此时正在介绍女儿的优秀条件,看到较多人关注,便停了下来,左看看,右瞧瞧。 “为什么姑娘这么年轻也来相亲呢?”“我女儿目前在梅州工作,想过来广州这边发展,所以想找一个在广州的女婿。” “和我儿子年龄相差有点大了,不合适吧。”面对此担忧,母亲说,“年龄其实不是特别介意,相差10岁以下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时有人凑了上来补了句:“我儿子1991年的,你看看合不合适。” 母亲对谈到1991年出生的儿子的这人有了兴趣,转过头问问其在广州有无房子,在听闻没有房子后,母亲摇摇头说,“没房子就可能不合适哦,我女儿从别处过来,希望找个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可以稳定过日子的。” 旁观的人插了一句:“那也要看工作能力的嘛,大家都知道在广州买房不容易,薪资不错的话也是可以过得挺好的。” 【故事分享】 在现场,有些人带着故事而来,旁人提问,他们就会分享。 有人特意从东莞来 “美女,加个微信吧。”每次看到有女孩在自己的摊位上看简介,赵先生都会问一遍。新快报记者观察了半个小时发现,虽然经过的女生和家长不少,但还没有人跟他加过微信。两位女生看完他密密麻麻的简介后,抿着嘴笑着走开了。 原来,赵先生的简介上写着“女婿上门”,他说,自己的老家在外省,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已过世,因此想找“另一个家”。1987年出生的他坦言可以接受比自己大9岁以内的女士。希望对方“心理年龄要成熟点”,如果聊得来,再大点也可以接受。 赵先生说,他在天河公园摆摊有几年了,至今还没有找到。“可能是因为我的收入比较少吧,我一个月才三四千元。”“那你为什么还要坚持?”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用手指了指天,他相信天意,相信缘分,不会放弃寻找幸福。 跟他一样相信缘分的,还有旁边一位1975年出生的男士。赵先生说,这位是他的“邻居”,专门开车从东莞赶过来的。“邻居”的资料显示,自己离异,但没有孩子,希望随缘找到另一半。“因为东莞那边没有这样的相亲角,他就特地跑到天河公园来了。”赵先生如是说。 过来碰碰运气 在人群中,汪先生略显紧张,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相亲角。“我正在度蜜月的老乡就是通过相亲角找到的另一半,刚好我周末休息,就想来碰碰运气。”与那些一上来就缠着女生要加微信的人不同,汪先生会先与人交流,他说自己生于1985年,2009年只身来到广州创业,现已定居广州。 他说,创业初期因工作繁忙,便一直没有成家。“那时候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敢向女孩子许下承诺?”他对自己找对象这件事也有过期待,但工作稳定下来的他,却发现自己身处“社交孤岛”,已经很难再认识适龄的未婚女性。汪先生苦笑道:“这些年来,父母催婚都已经催到麻木了。” 身边也不乏朋友给汪先生介绍,但由于双方在见面后相对无言,也就没有进一步发展。在相亲角转了一圈,汪先生发现在这里找到合适的人也并不容易,要么年龄相距悬殊,要么双方觉得不合适,他说,“爱情不是交易,不是明码标价就一定能成。” 空着手来 “我第一次就是在这儿遇到合适的。”出生于1992年、第三次来天河公园的董先生仍是空着手来,他说不想准备简历,因为不准备等待被挑选,他要主动出击,“碰到自己有好感的,会去了解一下,然后再把自己的一些信息介绍给人家。” 他说,用眼睛探寻、用真心交流是自己一贯的操作。因为择偶标准仅为“温柔”,他接触了不少女生。 “我是做IT的,平常圈子比较小,老家介绍的又比较远,所以才来相亲角看看。”董先生说,从河南到广州黄埔打拼多年,圈子慢慢固定下来,过年回家偶尔被“催一催”才觉得终身大事可以提上日程了。董先生没有那么多讲究,他觉得“看顺眼”就行,这几次在天河公园的经历,他认为“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会付出真心,但并不是没有真心的人”。他说以后周末还会接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