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8度地震烈度区建起世界首座海底隧道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9月29日        版次:A04    作者:许力夫

    

  ​汕头海湾隧道免费通行,从北岸到南岸较之前可节省30分钟

  9月28日上午,汕头海湾隧道正式通车(见图,通讯员供图)。这是世界首座地处8度地震烈度区的海底隧道,也是国内首条采用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复杂地层、综合难度最大的大直径盾构法海底隧道。隧道通车后实行免费通行,汕头市民由北岸到达南岸的滨海新城仅需10分钟,较之前可节省30分钟。

  ■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最具挑战性的世界级工程”

  汕头海湾隧道起点位于汕头市龙湖区金砂东路与天山南路交叉口,依次下穿长平东路、中山东路、华侨公园,穿越苏埃湾海域后,在汕头市跳水馆西侧约200米处上岸,终点与规划的南滨南路相接。全长6.68公里,双向六车道,行车时速60公里。其中海域段长度为3047.5米,采用盾构法施工。该隧道是国内首座地处8度地震烈度区的盾构隧道,具有“大、高、硬、浅、险”等特点,施工难度大,被院士专家誉为“最具挑战性的世界级工程”。

  针对海湾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经过多方比选论证,决定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进行施工。盾构机全球招标采购,经过激烈竞争,中国企业中铁装备、德国企业海瑞克各中标一台。西线盾构机是由国内自主设计制造的首台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刀盘直径15.03米,相当于5层楼高,总重量达到570吨,是真正的“巨无霸”,当之无愧的跨江越海地下工程施工的“国之重器”。与东线国外盾构机同台竞技中表现毫不逊色,月平均掘进速度还高于进口盾构机,且少用时76天。

  施工中,中铁隧道局建设者攻克了孤石群地层掘进、高粘度软土地层掘进、长距离浅覆土高水压掘进、海中高强度基岩凸起、淤泥地层带压进仓等世界级施工难题,创建了“可感、可知、可掘、可稳”的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体系,对未来中国隧道建设、世界隧道建设将起到示范作用。

  汕头海湾隧道是汕头市第一条海底隧道,也是第三条过海通道。隧道路面采用降噪沥青,隧道两侧采用蓝白相间的装饰板营造清爽愉快的视觉感受。在南北两岸分别建有64米高的风塔,为隧道输送新鲜空气,外形别致,灯光美轮美奂,成为汕头新地标。海湾隧道的开通,不仅解决了恶劣天气下的过海交通问题,更打破了之前需绕行礐石大桥、海湾大桥的局面,将汕头湾南北两岸通行时间从40分钟大幅缩短至10分钟以内。

  海底隧道里每80米一个逃生口

  据中铁隧道局汕头海湾隧道南岸总工程师杨杰介绍,汕头海湾隧道单向内部结构共分三层,上层是排气通风通道,中层是三车道的行车通道,下层是检修和逃生通道。

  汕头海湾隧道路线全长6公里多,隧道长度5300米,属于特长隧道。传统的隧道救援一般采取横向救援法,当一侧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通过横向隧道进入另一侧隧道疏散撤离。汕头海湾隧道位于8度地震烈度区,设置横向连接通道,不管从结构设计还是施工上都存在较大的难度,经过各方充分研究论证,最终决定采取盾构段内部纵向通道疏散,与两边非盾构段横向疏散相结合的疏散方式。

  在行车方向的左侧,每隔80米就有一个长方形黑盖,那便是逃生通道口,上方标有非常显眼的绿色字体“疏散通道”,并附有图文的隧道逃生疏散通道使用说明,遇到紧急情况,司机和乘客可第一时间离开车辆,来到紧急逃生口这里开启盖板,然后走楼梯来到下层的疏散通道安全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