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在农村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向上的种子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9月29日        版次:T04    作者:潘芝珍 方轶

    

     ■梁峰(左二)和村干部在旧仓村入户调查原建档立卡户家庭生产生活情况。

  驻阳江市阳西县新墟镇工作队队员梁峰:

  “从农村走出来,学有所成再回到农村去,这是最好的安排。”

  梁峰

  驻阳江市阳西县新墟镇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

  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政府

  夕阳如金,梁峰骑着单车缓缓行过村道,目力所及,嬉闹的孩子、散步的老人,远处青山绿水,竹木摇曳,都令他欢欣鼓舞。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会计核算中心副主任到乡村振兴驻镇工作队队员,梁峰用了1年多时间与阳江市阳西县新墟镇深度交融,他见证着新墟镇每一条村居的改变,也收获了来自乡亲们的无数感动和温暖。

  难得的机会

  新婚第三个月,梁峰就如愿以偿收到了上级单位的通知。“其实我报名时,已经知道妻子怀孕了。”他很感激爱人的理解与支持,去农村发光发热,一直是梁峰想做的事。

  早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梁峰就曾请缨奔赴扶贫一线,但遗憾未能被选上。2020年6月,他作为首批“双百计划”引入西藏林芝的交流人才,任职林芝米林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评审中心副主任。

  梁峰在当年12月圆满完成援藏任务,返回珠海,并于次年3月与恋人结婚,但甜蜜的二人世界并未冲淡他“去农村”的梦想。“我是农民的儿子,懂得农村的需要。几年前错过了脱贫攻坚,这一次不能再错过乡村振兴。”梁峰说,妻子比任何人更明白,“去吧,这是难得的机会。”她深明大义,临别前夜,还在灯下为梁峰整理行装。

  2021年7月9日,珠海市斗门区驻阳西县新墟镇乡村振兴帮镇扶村工作队正式进驻。截至目前,工作队已实现村居遍访全覆盖,开展各类调研100次并制定了年度帮扶计划和三年工作计划,完成了12个驻镇帮镇扶村资金项目申报入库和年度实施项目申请。2021年,全镇防止返贫监测户返贫风险消除率100%。

  难忘的点滴

  “来新墟前真有点紧张,担心不大擅长与人打交道。”他笑着说,内心的小忐忑很快被热情的阳西人民“摆平”。

  “微笑是世界通行的语言。”梁峰说,工作队在东水村检查工作时,一位带孙子的老婆婆拿出手机示意求助,“我们普通话、方言,再加手势比划,才弄明白老人让我帮忙登记粤康码。”梁峰欣然“接活儿”,不一会就为婆婆刷出健康码。婆婆开心极了,一声招呼周围涌过来七八个老人家,举着手机往梁峰手里塞,路边“手机服务站”随即喜庆“开张”,梁峰乐呵呵地为老人们解决了所有问题,阿婆阿公们乐开了花,“靓仔,去我家吃饭!”“别急着走,到我家摘点香蕉”……

  那一刻,梁峰眼眶湿润,“多质朴的农民!对我来讲只是举手之劳,但他们很感恩。”梁峰说,帮扶干部更要把百姓装在心里,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尤其在乡村振兴一线,要担得起党和国家的重托,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赖。

  32岁的梁峰是农家子弟,回忆自己在湘西山村的成长,他感慨良多。“扶贫干部来我家送慰问品、慰问金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他动情道,干部们的笑容和鼓励给予他无穷的力量,而今成为一名帮扶工作队员,他也时常入户探访农村学子,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我希望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向上的种子,催生一个梦想,就像当年扶贫队员对我做的那样。”

  前几天,梁峰和工作队队员成功说服一名新墟村脱贫户的男孩重回校园,这让他开心到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让所有农户增收,稳步迈向更好的生活。”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方轶 / 责编:曾贵真 / 美编:张汉松 / 校对:王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