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脚沾泥土 说话办事更加接地气了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9月29日        版次:T12    作者:农艳芳 梁彧

    

     ■朱一鸣(左)每次来乔北供水站,站长都会亲切拉着他唠家常。

  驻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工作队队员朱一鸣:

  “村民的理解和包容令我感动,也为我投入帮扶加足马力。”

  朱一鸣

  驻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乔北供水站通水当天出现意外,得停几个小时的水,村民连做饭都受影响,但却没骂我一句,了解完情况就回去了,真的很让我感动。”广州驻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工作队(下称“驻湖光镇工作队”)队员朱一鸣谈起这个“小插曲”,仍是感激。进驻一年多,他坦言更加能切身体会基层和乡村的需求,自己脚下沾了泥土,说话办事也更接地气了。

  供水站改造提升 仅用18天完工

  “蔡屋村乔北供水站是我们工作队第一个落地开展的实体项目。”去年9月,驻湖光镇工作队进驻不久,便遇上蔡屋村乔北供水站水井突然坍塌,加上站内设备破旧,水质难保障,供水提升改造计划迫在眉睫。

  来自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朱一鸣此前对接过水投建设等工作,在此节骨眼上,他便挑起大梁,主动提出跟进乔北供水站的改造提升。“得益于广州交投集团等多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从动工到完工,我们仅用了18天!”但通水当天,意外来了。

  朱一鸣说,施工人员在接管时发现水管发生了位移,需返回市区重新购置零件,如此一来,周边几个村得从下午5点停水至夜里11点,可能连饭也做不了,“可想而知我当时心里有多忐忑。”晚饭也顾不上吃,他在水站门口迎接一波又一波村民,“但都没骂我一句,他们问完情况就走了,还说要来水站帮忙打扫卫生。”朱一鸣很意外,也深受感动,“只要耐心跟他们讲清楚情况,我们的努力与付出,村民们都能够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乔北供水站通水后还成为了湛江首个水质全流程监控供水站,周边的蔡屋、塘北、杨雪等3个村村民的安全生活用水获得充分保障,“现在每次过去,水站站长还亲切拉着我唠家常,我心里也觉得很温暖。”朱一鸣说。

  结合实际做规划 驻村工作冲在前

  除了在驻湖光镇工作队中负责跟踪推进帮扶项目外,朱一鸣还兼任外坡村第一书记。在工作队进驻初期,他就在镇党委副书记、工作队队长钟洪国带领下,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在或硬底化或泥泞的道路上留下了脚印与汗水。

  结合调研实际,驻湖光镇工作队引来广州市城规院,为外坡村制定了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决定优化配置旧县河岸景观与村内土地等自然资源,利用湖光岩风景区吸引周边高校师生,把外坡村打造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文旅综合示范区。由于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又能高度契合镇域发展规划,该村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获得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被列为市、区委党校的授课案例,党校学员也多次到外坡村现场参观。

  朱一鸣认为,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得到村民的认同。日常工作中,他冲锋在前,各类打扫清洁、入户慰问、防疫工作他都活跃在一线。

  5月份湛江全市第一次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朱一鸣利用在广州的志愿者经历,带头参与了外坡村采样点的布置设计,也与医护人员一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入户采样。“被老人家紧握着双手的时候,即使语言不通,也能感受到他们眼里的认同,这是最好的回报。”

  朱一鸣提到,眼下,他也在努力推进外坡村农文旅产业规划落地,为湖光镇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个人之力,“感觉自己时刻都在收获锻炼和成长,也希望能为尽己所能助力湖光镇村更美更富强。”

  /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梁彧 / 责编:赖妍 / 美编:梁瑛 / 校对:马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