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方舱医院已启用 里面的大白和志愿者这样行动

来源:新快报     2022年11月16日        版次:A04    作者:王彤 黎秋玲 高镛舒

    

    

    

    

  昼夜搭建的方舱医院已启用了,这里的工作紧张而有序。医护人员除了要清点舱内药品,与患者核对症状及开具的医嘱,还会讨论特殊患者病情,评估上转病患。

  孕产妇腹痛不适,医生进舱细心检查

  陈新娟、侯红瑛

  职业:医生

  抗疫工作:方舱医院“准妈妈”们的指导专家

  10月29日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73名医疗队员连夜承担起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感染者托管重担,不到24小时,病区即启动收治工作。虽已是满负荷运转,但医务人员尽全力为患者送上暖心照护,特别是孕产妇和小宝宝们。

  11月3日,一名孕12周多的孕妇住进了黄埔方舱医院。11月4日晚8时,她突觉腹痛,持续数秒,无流血、腹泻、尿痛等其他症状。值班医生立即联系产科及外科医生线上会诊。

  “孕产妇是特殊群体,我得进舱看看。”正在休息的产科医生陈新娟放心不下,决定马上进舱去看看孕妇。进舱后,她很快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查体,基本排除了急腹症、肾输尿管结石等急症,考虑因宫缩引起腹痛,她给患者耐心解释了情况,细心安抚了情绪,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嘱咐:“先吃点药,有不舒适随时与我联系。”在陈新娟的治疗下,患者腹痛明显缓解。

  为了帮助这位“准妈妈”消除疑虑,积极应对产检不便而造成的影响,中山三院产科主任侯红瑛、产科门诊护士长饶燕珍第一时间在线为患者查房会诊。

  侯红瑛主任告知患者,目前尚未发现孕妇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胎儿异常或畸形的案例。从产检安排到心理疏导,从饮食到睡眠,侯红瑛主任和饶燕珍护长事无巨细耐心讲解。准妈妈说:“这下安心了,谢谢你们!”

  病区还有一位10月龄的宝宝小武,他和妈妈第一批入舱。由于走得比较仓促,妈妈没来得及带玩具。中医科医生招柏明查房时留意到后,随即与家人联系整理了一些女儿的玩具,消毒后委托增援的队员带入病区送给小武。在方舱医疗队的悉心照料下,小武情况稳定,小武妈妈入院时的咳嗽咳痰症状也逐日减轻。

  方舱内大白和志愿者用行动传递乐观

  邹旭

  职业:医生

  抗疫工作:进驻方舱的省中医院医疗队队长

  广州琶洲方舱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接管的病区内,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协助医疗队搬运物资、分发餐食、巡查安全等工作。

  “方舱面积大,患者近2000名,为科学管理,结合多次驰援抗疫经验,在进驻方舱第二天,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招募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队长邹旭教授表示,招募志愿者以党员优先。同时,希望用志愿者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要乐观向上,战胜恐惧和焦虑。

  经过规范化培训后,志愿者已经开始协助医疗队完成部分力所能及的工作。

  方舱内患者多,每日派发餐食、中药汤剂就是不小的工程。“阿姨,你有三份饭,记得拿筷子啊。”索先生是志愿者队伍的队长。“我是退伍军人,现在面对疫情,我有责任冲锋在第一线。”索先生语气温和却坚定。

  “我们区里有小朋友,这是给小朋友专用的中药吗?”有的志愿者还会结合自己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细心地向医护人员询问,协助医护人员一道给患者派发中药。

  舱内消防也是医疗队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医疗队组织志愿者对使用灭火器进行培训。“我会使用,曾经接受过培训,我可以帮忙。”志愿者刘女士主动找到医疗队,还把自己接受培训时的视频课件共享给志愿者伙伴。“能做到的事情要毫不吝啬,方舱的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一起守护。”刘女士说。

  医生联手诊疗 平复患者焦虑情绪

  刘婷、韩海燕

  职业:医生

  抗疫工作:琶洲方舱医院值班医生

  11月4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17位医务人员临危受命,进驻琶洲方舱工作。有些患者的症状可能涉及到不同的专科,在医院时可以申请会诊,但到了方舱,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刘婷医生和神经内科韩海燕医生迎来了考验。在琶洲5号方舱,一位病患焦急地说右耳突然听不见了。由于突发性耳聋可能是外耳疾病,也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中风(内听动脉卒中),当值的刘婷和韩海燕立即查看。由于缺乏手电筒、内窥镜等专科检查工具,两位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后,用手机的光源进行了专科查体,并商量了治疗方案。患者听后平复了焦虑的情绪,表示积极配合治疗。

  “我们来自不同科室,不同的工作岗位,甚至互不相识,我们只是这个集体渺小的一分子,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韩海燕说。现在,在舱内的医生们已经能熟练处理各种医疗工作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我的抗疫日记

  穿上防护服 进入工作状态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

  古智文、刘婷:

  穿上防护服、做好相关准备,方舱工作的一天就开始了。

  11月4日,收到紧急通知需要派医务人员到方舱支援,我们义无反顾地报名了,这是我们作为医生的责任。中午,回家匆忙收拾了行李,还来不及和没下课的孩子们告别,我们就回到医院准备出发了。晚上,住进了方舱附近的酒店,参与完领队召开的重要会议后,次日,便开始上班。

  虽然之前已经多次出去采核酸,但这一次是在方舱做大白。第一次来到琶洲方舱医院,紧张的是不知道能不能把“市一人”的精神展现得更好,希望能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为广州贡献一点力量。

  我们医院是第一家进驻方舱的医院,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每天我们的工作既繁琐,也忙碌。但我们都信心满满,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可能很多人会好奇,医护人员在方舱里面主要干些什么呢?我们平常工作的主要是:清点舱内药品,熟悉每天可开具的药物;医护沟通,核对患者症状及开具的医嘱;讨论特殊患者病情,评估上转病患。当然,除了上述进入方舱医院后的专业工作,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工作,比如搬运物资、后勤保障、心理安抚等。

  面对新冠疫情,需要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团结一致。舱内的工作,辛苦而有序,面对这样一个无硝烟的“战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我们每一位医生的使命;病患早日康复、顺利出舱,是我们每一位医生的心愿。

  ■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彤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高镛舒 通讯员 陈新娟 招柏明 吴贤君 周晋安 宋莉萍 魏星 黄月星 古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