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作品《生命之船·智慧之舟》(313cm×124cm)。 |
■《万众一心》于2012年编入小学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 |
■2012年作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313cm×124cm)。 |
■收藏周刊记者 邱治 日前,关于黄宾虹的话题在艺术界再次引起关注。除了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不少艺术家也就此谈到自己的看法。国家一级美术师陈训勇在接受收藏周刊专访时表示,黄宾虹是近代山水画领域绕不过去的高峰,但必须层层抽丝剥茧,才能真正认识到黄宾虹。 会抽丝剥茧了才学得到黄宾虹 收藏周刊:新快报收藏周刊上两期采访了好几位名师画家,对黄宾虹的艺术成就进行探讨。大部分人肯定黄宾虹在笔墨上探索,但也有人认为黄宾虹的风格太高冷,没必要在年轻人中推广,对此您怎么看? 陈训勇:黄宾虹是近代山水画领域绕不过去的高峰,曲高和寡。真正高的艺术不用推广,我觉得黄宾虹的艺术现象的价值在于如何学习其精神,分析其成就的形成。从认识上,他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站在美术史的高度,结合个人的全面修养,在经典中闲庭信步。在方法上,他总结“五笔七墨,墨团团里天地宽” 等,非常到位。从实践中提炼出强烈的个性艺术符号。 黄宾虹在临习经典作品时借古人之目看自然,用自己的心写生经典,都是以主观的感受写心中之丘壑。后来者应该反推其递进的过程,析其“毛之于皮,皮之于肉,肉之于骨,骨之于髓,髓之于灵魂。”只有层层抽丝剥茧,才能寻找一种应万变艺术规律。 了解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自然会在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艺术定位。 事不怕小,就怕不“专” 收藏周刊:您的求学之路很坎坷。在艺术学习上,您有怎样的心得? 陈训勇:以我从艺近六十年的经历所得到的感悟就是:读书趁少年。外界一切都在变,唯自身的全面素质可以依靠。要珍惜初衷与事业,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另外,方向对了就要执着追求。事不怕小,就怕不“专”。只有“专”才能成就大事,致广大尽精微。 收藏周刊: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年轻人? 陈训勇:我在带学生的教学理念中提倡:品读经典,分析经典,选择经典,出自己的经典,从而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形成一个属于自己专属的独特艺术符号,持之以恒做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系列研究。默默耕耘,定有收获。 好艺术一定要有腔调有符号。好比那华阴老腔苍凉豪迈,昆曲水磨腔细腻软糯,京剧京腔韵味醇厚……都是各有各的特点。故择业不可不慎。 同时我想与年轻的艺术家们分享一下学习传统经典的两个现象:一种是泥古的模仿秀,做无我之功;一种是学传统精神,转变成自己独特完整的笔墨结构符号,自圆腔调。像黄宾虹的临古境界,虽是临马远、夏珪等,但用的是自己研究的五笔七墨的笔墨符号。所以修好内功,了解历代经典,深厚学养,才能用有高度的笔墨语言去书写自己独特的感受。 中国大写意中,徐渭堪称顶峰 收藏周刊:您早年的工笔画也很有名气,后来过渡到大写意,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陈训勇:工笔画是中国的基础,磨人心性,是格物。总的来看,工笔以写实手法为主,其制作性强,适合表现大场面大工程,参加大展有优势。之前读美院的毕业创作《冬晨》及入选全国美展的《国色》等都是大型创作。而大写意是致知,是畅神写心,是格物后的致知,也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书写性的书法线条,水墨氤氲淋漓的笔墨升华。从这个角度看,转变是自然的发生。 收藏周刊:有不少人认为,大写意比西方现代抽象画内涵更多,您是怎样理解的? 陈训勇:中西方的抽象、意象、写意均为同理,同样是“丹青难写是精神”。好的畅神写意作品,不管是中是西,都是艺术的升华。这好比酒都是粮食酿出来的,用的材料都一样,你说是洋酒好还是白酒好? 收藏周刊:您认为中国大写意里面,哪位画家的成就最高? 陈训勇: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大写意中成就最高的是徐渭。徐文长集诗文、书法、绘画于一身,整体修养极高,他笔墨恣肆,泼写宣泄,定格情绪,可谓是大写意精神的最高代表。一句“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有腔调、有韵味。 此外,当然还有极具大写意代表性的梁楷、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他们都是我膜拜的艺术大家。 蚂蚁题材丰富广泛,灵感不断 收藏周刊:您创作蚂蚁题材也有二十年了。这些年来,对于同一主题(蚂蚁)的创作,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题材相同、风格类似等,您是怎样去克服的? 陈训勇:这个问题提得好,既是观众的疑问,也是我创作必须挑战的难题。 “大道至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蚂蚁题材是我后半生不变的创作主题,二十年来对此情有独钟,因为我发现它是一个别人没有开采的金矿。主题性的创作的生命力,就像地质学家探测油田一样,探到是百吨级的还是万亿吨级?中间有天渊之别。 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都是在自己的角度上出发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某一物做一个系列的文化艺术节。比如:荔枝可以举办一个“荔枝文化节”:做荔枝宴,填荔枝词,作荔枝诗,写荔枝赋,追荔枝源,寻荔枝史。我缘蚁二十年,以蚁载道,以蚁问道,演绎国学,承载艺术,启迪人生。蚂蚁题材丰富且广泛,正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蚂蚁既有老庄的涵义,又符合儒家孝义之道……在我看来,“上善若蚁”已是哲学命题。除了自我的思索,更有许多有心人遇上蚂蚁相关的素材都会为我输送。诗、词、歌、赋、典籍、时事等等,随时都会触碰灵感。所以蚂蚁题材内涵不会枯竭,当下我更在意的如何提升完善笔墨语言表达——这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无止境探索。 面对同一个创作主题,我也尝试多元的创作风格。我膜拜传统的中国大写意的笔墨,欣赏书写性的线条,运用和吸收抽象艺术的平面构成与分割。从抽象到意象,从纯颜色到高级灰,从平面到立体,从衍生品到动漫。一切风格,皆因需而定。 收藏周刊:您曾说过《万众一心》是您最满意的作品。相比《万众一心》,您觉得新作《生命之船·智慧之舟》有没有胜出的地方? 陈训勇:《万众一心》是蚂蚁生存中给人们的基本印象:一是勤劳,二是团结协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我颂蚁主题系列作品之一。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抗震救灾,应急救难。平时在我们的印象中,对蚂蚁的审视总是以俯视角度,但我们必须还“普罗蚁众”一个仰视角度,予以应有尊重。我认为蚂蚁也是“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图腾”。 从2012年至2022年,我以蚂蚁为载体创作了三件大型作品,分别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渡》和去年创作的《生命之船·智慧之舟》。 《生命之船·智慧之舟》的灵感来自一部纪录片。洪水来时,蚁群用身体织成一艘“母舰”,将蚁后蚁卵保护在中间,漂到安全的地方。这体现蚁群在应对紧急情况所体现出来的超级应变能力和集体智慧。从另一角度看,“救母护幼”的行为也暗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同舟共济,勇毅前行”具有撼人的英雄气概!《生命之船·智慧之舟》构思创作前后十六年。《生命之船·智慧之舟》和《万众一心》二件作品虽是同一主题,但风格迥异。哪一件更胜出?还是由观众去评判吧。 人物介绍 陈训勇 笔名墨牛、蚁民、野豆,广东澄海樟林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和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