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街坊报料推荐心水摊档 手艺达人留下城市温度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2月24日        版次:A07    作者:张小奋 邓毅富 林翠珍

    

    

    

  “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大城小艺燃起人间烟火气”后续报道

  【编者按】

  新快报2月22日关于“大城小艺便民服务”的报道推出后,受到读者与街坊的欢迎,踊跃向报社报料,推荐心水摊档和手艺达人。与此同时,相关物业管理公司等也纷纷发表意见、介绍经验,记者则继续探访报道,收集整理便民摊档地图。

  大城小艺之修单车

  找到像发哥这样的老店和老师傅,

  才能找到一些旧件

  @黄埔区沙边东街11号

  发哥的单车修理店每天有几百块钱的营业额,除了铺租,也就是赚个几十一百,并不多。补一个单车轮胎需要十来分钟,但只收5块钱,街坊生意,尤其是上学的学生、接送孩子下课的老人,收不了高价钱。而且这种手工修理不能量化,在提倡成品化和标准化的今天,这些手工制作有时候也会出差错,所以发哥给客人的承诺是“包修好”。

  生意是一个人做,发哥用这门手艺养大了孩子,等孩子出去工作了,他还守着铺头,让自己有些寄托。

  发哥的店就开在横沙小学门前的沙边东街上,位于老居民区和城中村之间,是比较典型的人口密集区域。

  “我是靠手艺混口饭吃,托赖大家,还有三餐。”今年60岁的发哥见证了广州单车的兴衰史,从1998年到2007年摩托车兴旺的年代,他的修理档很旺,修摩托车比较赚钱。“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这是当时致富的口号。禁摩后进入生意低迷期,直到疫情这三年,一是为了健康,二是通勤更方便,骑“电鸡”和骑单车的人又多了起来。

  发哥现在的客户年龄层从10岁至70岁都有。街坊们送孩子上学后,喜欢来铺子里一边闲聊一边修车。“现在的共享单车集中在交通枢纽地带,转乘更快捷。老社区老街坊还是喜欢老单车,出入可以更自由,骑单车也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生活方式。”老顾客袁先生有一部日式的老单车,骑了20多年了,很多配件都过时了,找到像发哥这样的老店和老师傅,才能找到一些旧件,或者知道如何用替代品修理。袁先生的单位就在附近,上班前拿来修,下班来取。

  大城小艺之修鞋包

  因为手艺好,总有忠实客户跟着他

  @东风西路72号

  记者在前往地铁站的路上碰到一家闪着霓虹广告牌的修鞋铺。走进店铺,五十多岁的曾叔正坐在小椅子上,用一台满是铜锈的机器缝着一块皮料。最近,他的缝纫机坏了,于是又拿出已经成了“古董”的三十多年前的机器,他说,只要有这门手艺在,就永远不会被淘汰。

  1994年曾叔从湖南来到广州。如今的店面是从一个传统的小作坊发展起来的,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洗鞋、修鞋、修拉杆箱、奢侈品护理翻新、修伞,他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业务。曾叔一开始在鞋厂工作,后来在火车站附近开店,几次辗转到了现在离西村地铁口几百米的地方。最开始几年,他还挣了钱,回家建了一栋房,又供孩子上学。

  现在,曾叔做饭的锅就放在小店门口,干完活,自己随便煮点饭吃。

  “以前一天做几十双鞋,一双皮鞋五六十块;现在一年做几十双鞋,定做三百块起。”曾叔的生意渐渐没有优势了,但他也一直在坚持着。现在,他的桌面上也放着手机支付二维码,也曾有热心的顾客帮他上过“大众点评”,他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还是跟不上时代了。

  正说着,一位住在附近的靓女前来拿包,那是一只粉色的皮包,记者实在看不出到底是哪里修复过,经提示才知道是更换了包带,从外观上完全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这位女士告诉记者:“周围也有其他档口修包,但我更信任在这里十多年的他。”因为手艺好,所以尽管曾叔多次搬迁,但总有忠实客户跟着他。

  读者报料·摊档地图

  靓姨车缝档

  地址:同福中路牛奶厂街

  靓姨在这里摆了20年摊,从最早的手动缝纫机到现在的电动缝纫机,一样受街坊欢迎。她把各种用线用一个木箱子盘点好,挂在缝纫机旁边,让人觉得很规整,很值得信赖。

  红姐缝补摊

  地址:海珠区万松园市场

  红姐在这里车缝衣服已经十多年,她每天干十二三个小时,价格低廉,手工好,生意不错,每月有五六千元收入。

  深哥配匙店

  地址:花都区花山市场街五号之六

  深哥被街坊称为“眼镜哥”,他斯斯文文,但修理起东西就快手快脚,尤其是配锁匙,二三下搞定。

  经验之谈

  康景物业:将手艺达人请进小区

  修补档口开在深巷好难找?居民不用出门就能磨刀、修风扇,在海珠区盛景家园小区,每隔几个月就开展一次的便民服务日,从下午两点到五点半,特别邀请磨刀师傅、维修师傅等进驻小区开展服务。

  事实上,不只是这一个小区,凡是康景物业所辖小区都会轮流开展便民服务,在“一切以业主需求为中心”的理念下,2019年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除了磨刀、补鞋,还拓展了给老人义剪、修单车、修风扇、清洗空调过滤网、清洗地毯、修小家电等服务。

  “年轻人觉得刀不好用或许就换一把,但老年人往往会选择磨一磨,包括很多旧物也是维修继续用,而在我们小区当中老龄人口是比较多的。”康景物业华南区域总经理何超华说,物业工作人员在上门慰问交流时发现了居民们的需求,有不少老人选择自己磨,或者选择机器磨,但质量很难保证,于是找到了周围的师傅,自开展后业主们都表示对服务效果非常满意。

  前两年,请师傅进广州社区一般是200元,现在则需要600元左右,由物业支付,业主则是全免费,而有时候,会有一两百把刀需要磨,每把刀上贴着业主房号和名字,完成后可以统一送上门。

  “一开始找到这些师傅花费了不少功夫,尤其是磨刀的师傅很难找,会这项手艺的并不多,如今来来回回已经建立了长期的联系。”盛景家园小区朱经理说,康景物业会持续做这样有温度的事情。

  部门建议

  组织手艺达人进社区办集市

  谢志民(广州市民建综合二总支副主委):看了新快报的报道,我们十分赞成将小修小补作为一件民生实事来实施。我们有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希望能有机会反映一下这方面的问题。我们非常同意放手和扶持,从操作层面来说,像萝岗市场这种便民服务点是比较容易推广的,当然可以有更好的服务,帮助这些摊档做得更干净、整齐、美化,也可以打包式地推广。另外,一些大型的社区可以组织这些手艺达人进社区举办集市,定期、常态、长效地为街坊提供便民服务。社会公益团体也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小手艺人的工作和生活,给他们更多的帮助。

  来!一起寻找身边的大城小艺

  ●征集令

  “大城小艺”栏目修补小摊档故事继续征集中,欢迎广大读者报料。

  报料方式

  邮箱:z797526@163.com

  电话:19586450525

  ■策划:张小奋 ■统筹: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撰文/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林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