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收托不超5人”如何盈利?政策或难落地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3月30日        版次:A04    作者:

     ■天河区某托育机构内,小朋友们在上运动课。

     ■黄埔区某托育机构中,老师在教小朋友画画。

     ■天河区某托育机构内,老师在吹泡泡逗小朋友们开心。

     ■黄埔区某托育机构的配餐室。

     ■黄埔区某托育机构的小朋友卫生间。

  《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相关内容引发业内热议

  家庭托育点是指利用住宅,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的场所;家庭托育点每一名照护人员最多看护3名婴幼儿;家庭托育点婴幼儿人均建筑面积不应小于9平方米,且收托人数不应超过5人……为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3月15日发布《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关内容也引发业内讨论。

  焦点1

  “收托不超5人”,如何保盈利?

  2021年7月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介绍,全国现有0-3岁的婴幼儿4200万左右。据调查,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的需求,但现在的实际入托为5.5%左右,供给和需求缺口还很大。

  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广州试水的两种主要家庭托育模式,一种是“住宅内的小型私人托育机构”,以住宅为单位接收幼儿托育服务,分散、运作简单,适合宝妈创业,照顾自己孩子的同时照顾邻里的孩子;另一种是“FAMIC放我家”那样的机构模式运营,一个托育服务点能收托15-20个婴幼儿。这也是这一市场里比较流行的方案。记者在走访中看到,黄埔区萝岗街道锐丰中心、万科东汇城,海珠区赤岗周边,均有不少类似的托育机构,这些机构收费普遍为5000元-6000元/生/月,每个班三四名老师照料16-18个幼儿。

  针对“收托人数不应超过5人”这一点,不少业内人士提了相关看法。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婴幼儿养育照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婴幼儿照护与早期发展行业协会会长孙伟文指出,这意味着该文件倾向于家庭互助式托育,“我有孩子,你也有孩子,我们凑在一起互相照顾或请育婴师上门来照顾。”她认为,收托不超过5人,可让婴幼儿照护更为精细,更注重家长端的需求。

  但从机构的角度考虑,创业者认为按这一规定难有利润,可能会遭遇落地难。林少慧和王悠都给记者算过账,他们经过测算,一个家庭托育点,扣除租金、水电、耗材开支、伙食费用以及三四名照护者的社保工资等开支,招收10-15个孩子能获得较好的盈利,且照护难度适中。林少慧还表示:“基于各地试点已有的经验,她更建议首推机构模式运营的家庭托育。但需要招收足够的人数才能分摊其管理成本。”

  焦点2

  监管是痛点,可否引入保险机制?

  《办法》对家庭托育服务点的监管也提出要求,包括要有全程视频监控并保留90天。对此,孙伟文表示,确实应关注照料者的职业技能和监督管理,这是家庭托育的痛点问题。

  《办法》重在推行“邻里互助”托育模式,但这类家庭托育的专业能力,不仅包含婴幼儿的照护本身,还包含家庭内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比如家里是不是有人吸烟,其他家庭成员会否对幼儿的日常托管产生不良影响等等,都会影响婴幼儿的健康发育。所以,政府的配套监管要整体、有效。

  她认为,照料婴幼儿毕竟有一定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她建议还可引入保险机制。“我们社会对家庭托育的信任度还没有那么高。国家出台试行办法有助于增加大众对行业的认知,增加互信,但要落实到位,整体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孙伟文说。

  声音

  全国三八红旗手、广州市人大代表、黄广教育集团董事长梁润佳:家庭托育难以监管到位,建议先增加社区托幼数量

  “将幼儿放进居民家庭里托育,我个人不太认可这个模式,因为牵涉的孩子比较小,容易产生监督方面的风险。” 作为来自教育界的人大代表,梁润佳对于教育机构的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她直指,对托育服务中的安全监督应该是全方位的,而家庭托育点很难完全做到监督全覆盖。

  梁润佳认为,托育点中的监管需求来自方方面面,除了大家第一时间就能想到的食品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还有很多可能意想不到的方面。即使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也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幼儿托育的监管需求。“家庭里面的环境还是有很多意料不到的一些东西。还有家庭托育点的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他的性格,他的照顾水平……我觉得家庭托育点的监督失控风险太大,这种托育方式比较低端。”

  在解决3岁以下托育的问题上,梁润佳比较支持机构托育的模式,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先增加配套的社区托育数量。今年2月召开的2023年广州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广州提出要打造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2023年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6.5万个,新增不少于30家社区普惠托育试点机构和1000个普惠托位。梁润佳对此深表赞赏,“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去把社区托育的架构建立起来。虽然之前没有去运筹帷幄做这些配套的安排,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在成熟社区把一些功能区域进行改建,例如会所、条件合适的架空层,去建设一些精致的,可以实现社区监管的托育点。还可以加大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例如一些大型企业,有空余场地,职工数量也有规模,办企业内的托管能够把职工的后顾之忧解决好,职工也会更努力。”

  梁润佳还建议,未来规划部门在批复商品房项目开发时,也可以要求配套社区托育机构,用规章帮社区托育增加数量。

  ■统筹: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李超朝 李佳文 许力夫 

  ■图片: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