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修鞋配匙哪里找?幸福就在转角处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3月30日        版次:T22    作者:

    

  全国首份“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出炉

  “梦里又再遇见故乡里的街,老爹两手颤抖补鞋……我很清楚,当初您以热爱牺牲的心,来造这鞋,交给我沿路穿戴……”

  传唱超过三十年的粤语经典老歌《一对旧皮鞋》,每句歌词都触动着老广们最柔软的心底。

  依稀泪眼间,陪伴我们走遍天下的,是那一双双旧鞋和老爹们在榕树下、小巷中埋头苦干的身影。

  哦,还有那给游子密密缝就“身上衣”的亲人,左拧拧右转转就让一台台旧单车轻松再上路的修单车大叔,眼睛总夹着放大镜像个魔术师的修表师傅把爷爷的手表修好传给爸爸、爸爸又传给了我……如此种种,叫人怎能忘怀?

  只不过,到了今天,为什么想要再修修补补的时候,却忽然找不到、见不着这些身影了呢?

  今年2月,商务部再次强调要积极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在民间,新快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派出记者走街串巷,去探访这类手艺人摊档,去讲述他们的故事(详见新快报2月22日、24、27日“大城小艺”专题报道)。

  致力于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助手”的腾讯集团,旗下微信和腾讯地图联合发起「“小修小补”引路行动」,筛选出全国200多个城市,超50万个包括修鞋、开锁、配钥匙、裁缝店、自行车维修等七大类修补小店的地理位置和服务信息,为用户引路,也为小店引路。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1 因为热爱,因为需要,所以坚持

  磨刀、修鞋、裁衣、修单车、开锁配匙……有多少手艺已经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又有多少正在消失?有多少手艺人还在为生活而奔波,同时服务了街坊呢?

  新快报记者走街串巷探访这些摊档,去讲述他们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试图归纳、总结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说,是什么让这些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一代传一代地坚守那小小的岗位呢?

  今年93岁的陈伯读过私塾,十一二岁就从台山来到广州,当学徒做鞋,他开过店,也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个体户。从2002年起,陈伯就守着中山三路银山大厦旁边巷口的“足下登修鞋档”,二十年一晃就过去了。

  一位帮衬了陈伯多年的街坊告诉记者,陈伯还在大塘街与妻儿一起住,只是这几年腿脚不便,没怎么出来摆摊了。但他一直对补鞋念念不忘,经常对家人说,只要身体好些,就会出去干活。“我那个工具箱要保管好啊。”他经常这样吩咐女儿。

  这位街坊感慨地说,“陈伯的坚持令我领悟,他的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想让更多人穿上舒适的皮鞋。”

  荔湾区龙津东路驿巷35号的“嫦记藤器”,老板娘嫦姨在广州从事藤编行业已经三十多年了,这是从父母手里继承下来的手艺,从小就学。她的很多亲戚都改行了,只有她和丈夫还一直坚持下来。

  实际上,这些年来已经有不少街坊邻居跟她说已经习惯了藤席,还请她一定要一直做下去。而她,总是回答说,“会的,要干到干不动了为止。”

  说着同样的话的,还有在番禺化龙镇龙丰路转角楼梯口摆缝纫摊超过二十年的张阿姨。今年73岁的张阿姨头发已然花白,双手也已皱纹深深,但穿针换线的手法依然娴熟。她说,“这一行我是打心底喜欢的,所以只要我还有能力都会一直做下去,做到做不动了我就不做了。”

  是的,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为了同样的客户需要和支持,说着一样朴素的话语。

  曾经似懂非懂的那句歌词,“当初您以热爱牺牲的心,来造这鞋,交给我沿路穿戴”,今天是如此鲜活地在脑海间萦绕。

  2 总在默默支持我们的小店,如今更需要我们的支持

  然而,这些伴随我们成长的街头小店,为什么会在某天需要的时候,才惊觉已经找不到、见不着呢?

  新快报记者在采访了一批这类街头修补业摊档后发现,它们多在老城区和城中村等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如在市场周边的横街小巷最常见。大多数是不用租金,约定俗成在家门口或某个相熟摊档前,或街头巷尾大榕树下,只要不阻街,没投诉,就能相安无事地摆下去;条件好的才租个档口,入室经营。换句话说,不是天天经过的老街坊,就算帮衬过也很容易就遗忘,智能时代人们找路导航必需的数字地图上就更难找到了。

  「“小修小补”引路行动」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修补小店是城市居民真实存在的民生需求,但“小修小补”服务往往藏在街头巷尾,甚至可能没有一块招牌,不像叫外卖、打网约车那么容易。

  有人可能会说,那为什么不找个更多人流的店面,挂上更显眼的招牌呀?

  现实里,这类摊档本身就不属于高频的需求,本小而利薄,很难承担得起商业地产昂贵的租金。

  在海珠区前进路的万松园市场里开档做缝纫的花姐,她说在这里摆摊不需要租金,也不收管理费,每天干十三四个小时,五元、十元地挣,每个月也就四五千元的收入。如果要她每个月再给个两三千块的租金,可想而知负担会有多重了。

  发哥的单车修理店就开在横沙小学门前的沙边东街上,每天虽说有几百块钱的营业额,除了铺租后,也就是赚个几十一百。他说,补一个单车轮胎需要十来分钟,但只收5块钱,“街坊生意,尤其是上学的学生、接送孩子下课的老人,收不了高价钱。”

  3 再小微的企业,也能借数字化引流增收

  3月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进一步指出,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优化社区消费空间布局,配强消费载体设施,提升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丰富多元消费业态。

  在商务部的动员之下,全国各地地方政府和各界也都行动起来,想方设法支持小修小补的摊档和手艺人开源节流、减负增收。

  广东华南和谐社区发展中心主任周活宁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成立专班,以服务为导向,摸查这些摊档的经营情况,包括摊档地点、项目特色等;二是编辑摊档推介清单,可以有统一的标识,并以手绘地图等方式推广宣传,让更多的街坊能“按图索骥”;三是帮助摊档解决存在的困难,给予综合性的扶持。

  在帮助有需求的街坊“按图索骥”上,微信和腾讯地图为全国便民修补小店打造了一份专属主题地图,用户只要在微信搜一搜或腾讯地图App搜索关键词“小修小补”,即可进入“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快速找到家门口的“小修小补”点位,查看地理位置、门面照片、营业时间、联系电话等,并可一键导航。

  「“小修小补”引路行动」也对市民开放了地图共建入口,希望更多市民成为“小修小补引路官”,送小店上地图,共建自己的一刻钟生活圈。

  实际上,近年来,腾讯坚持通过数字技术为产业升级,做企业的“数字化助手”,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转型需求,提供了多种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新增的修补小店,腾讯也提供了更多数字化帮扶权益,包括腾讯地图未来计划为更多入驻小店提供免费的“便民小店权益”,微信支付“烟火计划”也通过经营物料、经营保障、商家福利等持续普惠小微商户,助力轻松智慧做生意。

  记者发现,善用微信的数字化工具,往往能给小微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

  白云锁城(新塘店)老板白云,通过小程序编织了一张汇聚全国各地开锁师傅的巨网,如今已有1万多名开锁师傅入驻白云的“开锁总部”,所接到的最远的一笔订单是澳大利亚。从一穷二白到月入三万,白云让开锁业内人士刮目相看。相信在腾讯的数字化帮扶下,手艺人们和小微企业将得以更好地服务街坊,而我们的城市也会愈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