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新园区启用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4月28日        版次:G03    作者:

    

  大湾区再添科创新地标

  新快报讯 记者杨英杰报道 4月25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五周年大会暨新园区启用仪式举行,全面回顾总结实验室建设运行五年来在科研创新、队伍建设、机制探索、产业转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经验,并隆重举行一批重大合作项目签约及创新样板工厂团队新一轮融资启动仪式。其间,以国际领先的超快物质科学与技术研究为目标的阿秒科学中心揭牌成立,未来将提升我国在超快科学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上海光机所范滇元院士,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院士,中科院物理所所长方忠院士,中科院物理所沈保根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院士,广东省、东莞市相关领导,以及海内外多所高校、兄弟院所、实验室、合作企业负责人等出席。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党委书记、副主任冯稷主持活动。

  阿秒科学中心揭牌成立

  2018年4月25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作为广东省首批4家省实验室之一,正式挂牌成立。5年来,实验室积极探索“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并迅速发展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5年间,实验室队伍从3人到千人,顺利建成了四大核心板块,成功布局十大科学研究方向,参与并见证了松山湖从“科技产业园区”到“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蝶变。

  大会期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院士对实验室五年来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五年来,在中科院、广东省委省政府及东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实验室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协同创新、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突出成效。

  目前,实验室汇聚7位两院院士、3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50多个创新团队,实验室总人数超千人。与此同时,实验室实现“过渡场所+永久场所”的双园区运作模式,新园区二期也正在筹建。

  科研创新方面,承担国家及省级研发项目182项,研究成果先后入选“2019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0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2023年1月,实验室首次进入ESI“材料科学”前1%。创办英文期刊《Materials Futures》并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海外稿源达40%。

  5年来,实验室探索实践出了一条“项目开源-概念验证-融通资本-先奖后投-联合中心-滚动发展-品质管理”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实现了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应用,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死亡谷”上逐步架起了一座“铁索桥”,取得了市场的认可,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体制创新的“松山湖模式”。此外,实验室在开放合作、科学普及等方面也取得扎实成效。

  推进先进阿秒激光设施项目的建设,是实验室下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活动期间,在多位院士专家及相关领导见证下,阿秒科学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由中科院物理所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建,定位为国际领先的超快物质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以推动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的建设,联合开展并强化阿秒科学研究,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提升我国在超快科学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实验室新园区正式启用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实验室与中国中建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中铝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央研究院)、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君乐宝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宝武特冶有限公司、广东邦固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合作企业代表现场签约,未来将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度技术合作。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板块总投资10亿元,产业化团队孵化的公司受到了资本的青睐,已有16个团队的产业化公司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融资总额4.98亿,市场估值30亿元,成功实现从财政投入转为风险资本投资等多元化投入的可持续发展,加速了产业化的进展。

  实验室新园区一期项目12.68万平方米,占地263亩,于2022年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是一座涵盖综合楼、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会议中心和专家工作室等多栋建筑的大型科学园区。当天上午,在与会院士专家及领导嘉宾的见证下,实验室新园区正式启用,大湾区再添科创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