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驻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工作队队员刘佳:携老带幼驻镇 被称“三代人组团帮扶”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4月28日        版次:T13    作者:

     ■刘佳在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洋田小学开展“庆六一”活动。

     ■刘佳

  从一个“三农”的门外汉,到谋划、推动“稻虾共作”模式破解农村大量撂荒地问题,振兴产业,一年多来,刘佳凭着一腔热血和干劲,硬是把自己磨成“专业帮扶人”。而让同事和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她还带上小儿子和父亲驻镇,被人戏称为“老中少三代‘组团’帮扶”。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曾贵真 

  探索“稻虾共作”破解耕地撂荒问题

  梅州山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资源稀缺,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化技术不普及、种粮收益不高等原因,很多行政村留下了不少撂荒耕地。

  刘佳告诉新快报记者,工作队进驻后,为了破解这个困扰农村多年的问题,在广州市番禺区对口支援办的牵线搭桥下,驻华城镇工作队开始探索“稻虾共作”新型绿色农业发展道路。“稻虾共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但前期投入多、技术含量高、占地面积大、有准入门槛,当地农户顾虑较多,刚开始不愿尝试。

  为了打开局面,刘佳协助工作队陪同投资人及技术人员到撂荒耕地集中村进行实地查勘,然后组织镇相关部门、基层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等到综合种养试点基地参观学习,举办综合种养技术宣讲和培训等。仅一个多月,黄埔村就集约多年撂荒土地550亩,与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筹建“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队还定期邀请水产养殖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指导等。

  今年4月11日,五华县在华城镇黄埔村“稻虾共作”基地举行“稻虾共作助春耕”现场会,推动做大做强稻虾共作产业。在番禺区驻县工作组和各驻镇工作队的推动下,五华县现已建成22个“稻虾共作”基地,辐射全县8个乡镇,直接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1300多亩,种养面积超2330亩,产出罗氏沼虾约300吨、产值约1800万元,水稻产出约600吨、产值约200万元,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

  感激全家“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

  转眼间,在五华帮扶已快两年,回首这段日夜忙碌的历程,刘佳有感动,有收获,也有愧疚。

  “来五华帮扶前,我还没有农村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但觉得到农村可以帮更多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刘佳说,因此,当2021年6月单位发动大家报名参加驻镇帮扶时,她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想到要驻扎3年,她还是担心家里人有意见。报名前,她特地在家里开了个专题会议,征求丈夫、双方父母、子女全体成员的意见。没想到大家都很支持,公婆和父亲还表态可以轮流来番禺帮忙照顾孙辈,解决后顾之忧。

  “全家人对我驻镇帮扶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刘佳说,她很感激丈夫分担了许多家庭责任,儿女也很懂事。小儿子从去年9月开始,就在外公的陪伴下,一起到华城镇生活、就读幼儿园。“身边的同志有时开玩笑说,我家也采用老中少三代‘组团’帮扶。”她幽默地说。

  刘佳

  驻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办公室

  “将心比心,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再难做的工作也会迎刃而解,再大的困难也会战胜。”——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