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汪晓曙:通过画作为古代名人造像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4月30日        版次:A14    作者:

     ■昭君出塞图

     ■苏武牧羊图

     ■班超赴疆图

     ■鲁班授徒图

     ■板桥观竹图

     ■徽宗习书图

     ■汪晓曙

  “百幅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新作展”近日在广州展出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在亘古辽阔的神州大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富强与兴旺砥砺前行,继往开来,成为炎黄子孙中杰出的精英和翘楚。他们或昂首于苍穹之上,或鼎足于大地之间,或屹立于世界之巅,或雄踞于民族之林。

  “我常常以这些为中华民族创造辉煌的先辈而自豪。”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汪晓曙以“炎黄风骨”为主题的“百幅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新作展”在广州开幕。他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想通过这个系列作品,为古代名人造像,重塑历史形貌。”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1. 常以这些创造辉煌的先辈而自豪

  收藏周刊:什么时候构思历史人物造像的?

  汪晓曙:十年前,我开始构思为这些炎黄历史人物造像,让他们的形象通过画作永远留在华夏子孙的心中,成为中华儿女永远的偶像,着手创作了中国一百位历史人物的图画故事作品。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完成,并分别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一次巡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后来发现,可以画的名人太多,所以,继续又新作了五十位历史名人。现在看来,以后可能会分行业类别,例如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文人艺术家,还有历代皇后妃子等。我决心把这一项创作变成今后永远也不停顿下来的神圣职责和艰巨的任务,永远画下去,永无止境地创作下去。我常常以这些为中华民族创造辉煌的先辈而自豪。我想通过这个系列作品,为古代名人造像,重塑历史形貌。

  收藏周刊:历代古人没有照片可以参考的情况下,您是如何构想他们的外貌形象的?

  汪晓曙:这的确是一个挑战,我经历大量的资料阅读之后总结发现,以往留下来的古代人物肖像画非常概念,处理手法都很模式化,对于人物特征,无非就是胡子多一点少一点,头发的发型有点变化,人物胖瘦有点不一样,如果要从具体人物的气质来看,几乎没有可参考的价值。

  2. 平均两三天画一幅,难的在于掌握更符合史实的资料

  收藏周刊:那您采取了什么办法进行构想?

  汪晓曙:我根据人物的历史背景、经典事件和人物相关的思想观点的表达文字和一些历史上留下来的图像形象进行综合参考,让自己重新认识和创作历史人物的形象。比如唐玄奘,历史的图像只是把他作为一位和尚去描绘,这样就凸显不出玄奘的人物特点。我们进一步了解可以发现,首先玄奘是一个人以苦行僧方式西去天竺,历史资料显示,他身上背着的道具实际上是一把可以装简单衣服的“椅子”,走路的时候背着,累了可以放下来坐着休息。我的画面凸显相关人物的最具代表的元素,通过还原历史场景来塑造人物形象,也可以说是把人物放回到历史现场中去。

  收藏周刊:画这么大量的一个系列的作品,大概花了多长时间?

  汪晓曙:150幅作品,全部用在画画的时间估计就是一年左右,平均两三天一幅,但这仅仅是画的,如果包含前期的准备工作,时间则太长了,而创作这个系列更难的则在于如何掌握更符合史实的资料,这个过程有时候可能一幅画就得花上几天甚至一个星期的时间。

  收藏周刊:我注意到您描绘宋徽宗的时候,背景就添加了一些瘦金体的书法元素。

  汪晓曙:现在回头看,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我的这个系列作品并非肖像画,也不能说我这么画就完全符合古人的真实长相,我只是通过故事、历史背景去想象或者努力还原他们当时的情形。比如我画发明造纸术的蔡伦,他是一名太监,我了解到的是他当年是辅助太后搞宫廷斗争的人,他研发纸张目的也是为了便于传递私密信息。从造纸术的角度,他是一位创造者,但从社会政治的角度,他却是一位阴谋家。表达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如何还原历史背景,就非常考究。再比如要表现王羲之,也不能完全把他作为书法家去表现,因为他同时也是一位将军。

  我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艺术创作,让观众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更真实、更全面,而不至于停留在被曾经某些原因过度渲染之后的单一认知。

  3. 海昏侯并非昏君,要用艺术手段把他放回真实历史去

  收藏周刊:这一刻有哪位是您特别想画的?

  汪晓曙:海昏侯,我曾专门到南昌去看关于他的考古发现,历史上文献记载他是一个昏君,骄奢淫逸无恶不作,但考古发现的文物表明,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是一位温文尔雅,对孔孟之道了然于胸的人,而且他所构想的法律文书,都是从老百姓利益出发的。后面历史文献对他的描述,不过是推翻他的统治之后的人为了利益而杜撰的形象。我接下来,可能就会好好表现一下他,用艺术的手段把他放回真实的历史现场去。

  收藏周刊:表达这样的题材,最难的是什么?

  汪晓曙:历史上很多人留给大众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形象,但这样的形象又往往跟客观历史有差距,甚至相悖。例如和珅,我了解到的,他是一位很俊俏的人,很有才华的人,但如果按照这个表现出来,可能不少人会反对。那么,如何取得一个平衡,既不过于偏离约定俗成的形象太远,又能把人物本体的特质表现出来,这是最难的。

  收藏周刊:之前也有一些画家画过系列的古人形象,例如卢延光老师的《一百帝王图》,您认为自己的跟他们的会存在什么区别?

  汪晓曙:区别很大。他们表现的更接近肖像画,而我则更强调故事,我的会更接近连环画,强调情景,以情节取胜。

  【人物介绍】

  汪晓曙

  江西抚州人,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广州大学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主席。

  《徽宗习书图》

  作品背景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1135年),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宋徽宗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