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表示:广东雕塑在近现代影响非常大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5月07日        版次:A09    作者:

     ■《艰苦岁月》潘鹤

     ■《剑斩风浪》吴雅琳

     ■九曜的故事 谭旭

     ■没有指挥的乐章 俞畅

     ■许鸿飞《吻》在西班牙萨拉曼卡站展出。

  “阔步新征程——第九届南北雕塑联展”日前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涵盖来自广东、陕西、海南、广西四地85名雕塑家近年创作的90件优秀作品。早在2016年,一场大展提出了“南派雕塑”的提法,引起过行内热议,目前的雕塑有没有形成地域面貌?作为南方雕塑重镇——广东的雕塑现状又如何?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走访调研,并结合历史史料梳理广东雕塑传统,尝试勾勒出属于广东的雕塑特点。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谈到广东雕塑时表示,广东雕塑在近现代的影响非常大,上世纪初期的李金发,就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先驱。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在全国雕塑界,广东雕塑走在前列

  在美术史上,民国时期较为重要的来自广东或者对广东雕塑产生影响的雕塑家包括李金发、梁竹亭、郑可、梅与天等,另外,从广东出外留学雕塑的则有雷毓湘、胡光弼、林达川、丁纪凌、萧淑芳、司徒杰等。广东得风气之先,较早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雕塑,在这方面,广东和上海均比较早,这跟它们都是活跃的对外通商有关。

  而通过史料梳理,以代际划分,广东雕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了四代人:第一代是民国时期,以梁竹亭、李金发为代表的一代人,他们是新雕塑的引入者;第二代是新中国时期,以潘鹤、尹积昌、唐大禧、胡博、梁明诚、曹崇恩为代表的一代,他们横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之后两个时期,是奠定广东雕塑在全国地位的主要力量;第三代是改革开放之后涌现的一批人,以黎明、俞畅、吴雅林、许鸿飞、陈克、陆增康等为代表,他们承上启下,是当前广东雕塑的实际承担者;第四代人是2000年以来,活跃在雕塑界的一批年轻雕塑家,例如谢远清、谭旭等。

  吴为山也梳理表示,“广东雕塑在近现代的影响非常大,上世纪初期的李金发,就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先驱。1949年之后,广东出现了一大批有名的雕塑,比如潘鹤先生的《解放纪念碑》《珠海渔女》《开荒牛》等。可以讲,广东的雕塑与时代的发展是同步的,并且不断地寻找新的语言的变化,他们不满于纪实写实的表现方式,还有抽象主义的,凸显材质特点的方向等。在全国的雕塑界,广东雕塑是走在前列的。”

  吴为山:潘鹤提出的“雕塑应该走向室外”是对的

  如果从学院教育的脉络来分,构成广美雕塑传统的脉络同样是形成广东雕塑面貌的主要因素。其中一条是集各家所长自学成才的潘鹤先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雕塑技术,还有则是受国外教育影响的曾新泉,作为著名雕塑家刘开渠的学生,受到法国学院派的影响;还有蔡里安先生是留学越南,攻读法国人开办的美术专科学校。而关伟显等先生从中央美院或者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毕业后在广美任教的传统。多方面的教育背景交集而成为多元的广东雕塑面貌。

  改革开放之后,潘鹤提出“雕塑的出路在室外”,带领了一阵户外雕塑或城市雕塑的风潮,对中国城市雕塑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典型的作品包括潘鹤的《开荒牛》《珠海渔女》,尹积昌等的《五羊雕塑》、唐大禧的《欧阳海》、梁明诚的《风正帆悬》等都是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代表作品。

  吴为山认为,广东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它在思想上、精神上、情感上以及在经济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必定也必然引起在艺术创作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一百年来看,广东的美术主要特点就是“中西合璧”,因此,在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和雕塑等领域都不断地在创新。“雕塑要走向室外。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雕塑需要光的辅助,雕塑艺术与光的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艺术价值。它在天空下,土地上与伟大的大自然对话,以及随着时间变化,阳光与月光的交替同样使得雕塑有着无限的美妙的艺术魅力。因此,潘鹤先生当年提出的‘雕塑应该走向室外’是对的。”

  许鸿飞带“肥女”游世界 用雕塑助力乡村振兴

  不少行内专家一致认为,广东的雕塑比较关注艺术本体,充分考虑艺术本身的感染力,像潘鹤的《艰苦岁月》,非常抒情和具有人性的温暖。还有胡博的《喜开镰》、梁明诚的《新嫁娘》,他们均着力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索,显得温馨、恬淡。此外,广东雕塑的探索精神让人值得称道,在艺术上敢于创新突破。例如唐大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做了一个裸体的张志新骑马射箭像,引发了全国争议;胡博的《樊于期》,这位壮士用双手捧出自己头,形式上非常震撼;还有黎明在长沙创作的毛泽东雕塑,以人为山,气势恢宏,这都是不可多得的探索和创新。许鸿飞带领“肥女”系列,环游世界,把属于广东的雕塑身影带到世界的多个重要场所,近年更用雕塑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把雕塑带到广大农村,让普通农民百姓也能与雕塑对话,这是广东雕塑勇于探索的重要案例。

  用地域区分雕塑艺术的不同特色的说法有点滞后

  但对于地域不同的雕塑特色或南派雕塑的提法,目前确实少有认可,著名雕塑理论家宋伟光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互联网时代,用地域区分雕塑艺术的不同特色的说法有点滞后了。如果说雕塑要分南北,在民间艺术或传统工艺美术中,或许明显一些,例如陈家祠的屋脊陶塑,石湾陶塑等。如果放到现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系统来审视,各大美院的雕塑差别则不大。“因为写实主义美术教育依然是主流,在造型和审美方面虽有手法上的差异,但这一点支撑不了南北雕塑,或者说南派雕塑这种说法。在我看来真要区分的话,广州美院的雕塑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包容性则相对较强。”他同时表示,“我感到现在中国雕塑积极的一面,是现在的年轻雕塑家试图找到一种用中国的美术观、艺术观来解读和直面当下的问题,产生了很多具有中国式哲学性思维的当代雕塑艺术,其中,就不乏来自广东地区的年轻雕塑家,他们逐渐从单纯学习西方走出来了,显现出一种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这一点很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