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高温下有他们 市民生活更安心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7月12日        版次:A04    作者:

     ■广州花都区水域保洁员陈伯响冒着烈日在工作。

     ■估产小组全副武装来到样本田块踏田估产。

     ■高国军出车前检查车况。

  城市通勤、河道卫生、农业生产……

  7月11日,跨入三伏,我们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日子。近日,记者走访市内各地,从城市道路到乡间农地,有这么一群“高温战士”默默付出,维系着城市的有序运行。

  环卫工人:用汗水守护城市颜值

  “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没有坚持不懈的清理保洁,就没有那么整洁的河涌环境了。河涌干净了,也能让游客和周边居民更舒适些。”连日来,气温持续高企,热浪肆虐,负责花都湖水域保洁的环卫工人陈伯响和同事们不惧高温“烤”验,依旧在湖边来回穿梭,坚守在花都湖水域保洁一线。

  2022年6月加入河涌保洁工作以来,陈伯响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同事共同负责雅瑶大桥到铁路桥约1.5公里的河涌保洁,清理河道浮萍、杂草及其他各种垃圾。

  “相比路面保洁,水域保洁更辛苦些。湖里的水草、浮萍偏多,我们得用网慢慢打捞,急不得。”烈日高悬,花都湖水面上暑气扑面,陈伯响冒着烈日拿着工具在湖面打捞漂浮垃圾、杂草等。

  闷热的天气下,湖面就像一面镜子,把火辣的日光都反射到环卫工人身上。刚捞没多久,陈伯响就大汗淋漓,后背全湿了。

  在花都城区像陈伯响这样的环卫工人还有很多,他们身着蓝色工衣,在高温的“烤”验中,兢兢业业做好清扫保洁。

  针对持续高温天气,花都区环卫所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一线环卫工人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除强化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调整作业时间,加强机械化保洁外,还为环卫工人配发了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发放清凉饮料,供应解暑凉茶。

  早稻调查队:迎着丰收前的酷热踏田估产

  7月,早稻丰收的季节,在农民“汗滴禾下土”的开始收割前,广州白云区的田间已经有另外一班人在挥汗如雨地忙碌着,他们是国家统计局白云调查队。队员们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早稻估产工作,统计估算出样本田块的亩产,为接下来的早稻产量实割实测提供数据基础,提升测产准度精度。

  所谓估产,就是根据禾苗稀密、穗数、穗的长短、谷粒饱满程度、病虫害影响程度等,对田块产量进行分析和预估,估产结果将录入设备,为下一步水稻实割实测科学抽取地块打下基础。

  在白云区钟落潭,上午10时许,阳光已经十分猛烈,由调查队专业人员、钟落潭镇农技人员组成的估产小组头戴遮阳帽,身穿防晒衣,手持平板电脑、数据记录板、皮尺等统计工具,来到红旗村的样本田块踏田估产。

  工作程序都是标准作业,队员按部就班开展,丝毫没有受酷热影响。估产小组先是绕着田块的四边走一圈,全面掌握水稻长势情况。接着走到田块的中央,仔细观察其中间和四边的水稻长势是否存在差异,并与辅助调查员沟通了解水稻种植情况及影响产量的各项因素等,以确保估产的精准度,天气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进度。一片田地走完,他们已经满头大汗。

  “从今天估产的情况看,今年早稻的产量要略高于去年同期,因为病虫害较少,受风雨影响也小,预计亩产能达到800斤左右。”国家统计局白云调查队粮食产量调查指导员刘锦兴说。在调查队员眼中,这样的天气并不足道,他们一路上交流的话题都围绕这稻子的长势展开。队员们告诉记者,每年的早稻收成天气都是酷热天,大家一早做好了准备,一有空就会多补充水分,身上也带好了防暑药物。“相比起农民要在这种天气下收割,哪怕是有机械,我们的工作都算轻松了,所以更加要保证数据精确,为农民做好服务。”有队员告诉记者。

  公交车长:顶着烈日与“热浪”同行

  连日来,广州持续高温,热浪滚滚,出门仿佛进“烤箱”。在这些连出门都需要勇气的高温日子里,有一群人,手握方向盘,穿梭在大街小巷,一趟又一趟地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

  高国军是广州巴士集团二分公司836线党员车长,至今已在广州工作25个年头。7月10日下午2时,地面温度已接近40℃,高国军正在做发车前的准备工作。出车前的检查让他汗流浃背:绕车一圈、查看车灯轮胎、擦拭车体、玻璃;进入车厢,检查扶手杆、座椅是否牢固,服务设施是否齐全有效……一切妥当后,他才坐到驾驶座位上,待发车时间一到,便驾驶着836线公交车开出海珠客运站公交总站。

  836线贯穿市区南北主干道,全程19.5公里,28个站点,途经多所学校、医院及商圈,外来客流较大,遇到需要为乘客提供咨询服务的情况非常多。高师傅总是笑脸相迎、耐心解答,他表示,公交车司机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要给城市增光,不能给城市丢脸。

  下午3时30分,高国军驾车安全进入白云山制药厂公交总站。车停好后,头顶着烈日,他打来一桶水擦拭车轮。滚烫的轮毂遇水后“哧哧”直响,冒出一阵热气。他又把车上的卫生仔细清理一遍,一切停当,才拿起水杯,到站长室里倒水喝下去,舒了口气。“开车一趟,最艰难的时段是发车前后的车况检查,从低温的车内走出来,温差太大,皮肤都火辣辣地疼,这时最需要防中暑。”他对记者说。

  奔波在热浪中,为广州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在这个酷热难耐的夏天里,高国军只是广州数万名公交驾驶员中的一个。

  ■统筹: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李佳文 李应华 通讯员 蔡列标 毛婕 钟小敏 李泽宇 周亚君 周佳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