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李濛:不断提升手上电缆技艺,攻克技术难题 自小成绩优异,一路读研深造的李濛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未来意气风发的样子,却独独没料到是如今的景象:头戴安全帽,身穿长袖绝缘服,在39℃闷热的天气里挖开井盖,翻开脏兮兮的泥沙,几公里逐段逐段地测寻埋在地下的故障电缆,抽空在路边牙子蹲着吃个盒饭。不过,这位从没吃过苦的“90后”说,自己从未后悔。 两手手心,长了一层老茧 2018年,李濛进入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工作,现在是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的二级运维工程师。从小到大,李濛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加努力,让他在读书的路上甚少遇见挫折。然而,这份顺利在入职不久就被打破了。 刚刚脱产培训完毕,李濛就迎来了110千伏棠茶线的抢修。此刻,他刚刚把一个呈黑色圆柱样的半导电断口削去一层1毫米厚的外衣,露出内里白色的主绝缘,接下来的任务是把主绝缘打磨光滑。然而,李濛拿着砂带,怎么也进行不了下一步。 “这个环节必须纯手工操作,精度在毫米内,一不小心没处理好电缆就会报废。当时,心里很没底,因为是真的要投入生产。你要对它负责,确保它之后能运行几十年。”最后,只得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代劳。 “感觉很羞愧。”回忆起彼时心情,李濛情绪仍显低落:“一般谁刨断口,谁打磨,因为只有自己最清楚工艺处理的真实情况。你相当于把烫手山芋甩给了别人。”知耻而后勇,此后,李濛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断练习。火、玻璃、钢丝刷是电缆安装的常用工具。记者看到,李濛的胳膊上,留下了去年烫伤的两块疤痕;左手手背有一道线,是玻璃划伤的;两手手心,长了一层老茧。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全国电力行业电力电缆安装运维职业技能竞赛中,李濛一举斩获个人一等奖、团体一等奖,取得“中国职工技术协会金牌技工”的称号。从不敢做,到成为全国最优秀的电缆附件安装手艺人。 做事认真细致,有想法也很靠谱 2022年7月25日23点左右,上完一天班的李濛准备入睡。突然,一通电话响起:220千伏犀永甲线电缆故障,电网面临重大风险。犀永甲线是广州最长的电缆之一,长约12公里,是白云区、越秀区中心城区的主要供电线路之一,线路停运,给整个片区的电力供应带来很大压力。时间紧、任务重,十几公里的长度下要如何找到故障点?电力抢修人员要先通过施加测试信号初步判断故障范围,然后带着设备进行精确定点,进一步缩小范围,在确定故障点位置后才能开挖修复故障。 这场战斗进行得尤为困难。“我们拿着机器,戴着耳机,每3~5米就停下来听一下是否有放电的声音。”李濛回忆道,夜晚的大马路上,货车频繁驶过,为了不错过故障的信号,他把声音调到最高,耳朵不一会儿就涨得通红。到了白天,温度继续升高,连机器都受不了了。“当时温度高得有点极端,装有测试设备的电缆故障车都不耐受,因为长时间反复输出高电压信号,导致过热。”头戴帽、身穿长袖工作服的李濛亦不堪重负,有人短暂地休息起来,但他不想请假。直到26日18时许,领导勒令李濛必须去补眠。这20小时内,汗流浃背的李濛共喝了9瓶水,其间却没上过一次厕所。他不再推辞,简单睡一觉之后,马上回来工作。直到28日17时,故障点确定,终于可以开始抢修了! 8月1日上午,线路抢修完毕。李濛也如释重负,经过五天五夜的奋战,如今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睡一觉了。“这孩子做事认真细致,有想法也很靠谱。”李濛的师傅刘东林说道。 择一事、终一生 “以前确实没想到会这么辛苦,但是一点也不后悔,因为电缆真的有意思呀。”李濛高兴地向记者分享道,他参与研发的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修复液与长距离抢修接头产品已经通过了鉴定,预计每年可为广州供电局节省数千万元的费用。“过去的电缆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不成熟,过了很久我们才发现,交联聚乙烯电缆缓冲层有轻微放电和烧蚀现象,这种现象逐步恶化,严重时便会导致跳闸故障。以前,解决办法只能是整条电缆更换;有了新技术后,为缺陷电缆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手段,电缆寿命能大大延长。” 从一名满怀梦想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扎根现场的技术技能专家,李濛心中始终怀有对专业的赤诚。“择一事、终一生,这就是工匠精神吧。我希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不断提升手上的技艺,不断攻克生产中的难题,这将是我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钟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