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心声 希望活动少而精 少一些走过场 2019年12月17日 要闻·焦点 蒋隽

  12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进行解读。记者注意到,《意见》直面教师减负最焦点的问题,对教师反映强烈的“评比考核多”“填表多”“进校园泛滥”“随意抽调借用教师”等几方面的问题都做出相应规定,可以说是直戳“痛点”,表现了国家对于教师减负工作的决心。同时,《意见》还要求列出具体的减负清单,采取这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来保证减负工作的实效性。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广州多位教师和家长发现,老师们对减负热烈欢迎,同时希望对于过多占据精力的非必要性教育任务也减一减。

  点赞:有明确减负目标,盼实实在在落实

  对于此次实实在在的减负,老师们都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各地教育局尽快出台细则落实相关规定。

  广州一小学语文老师表示:“松了一口气。之前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公开课、填不完的表格、会议……都快让教学变‘副业’了。现在明确提出‘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有明确的数据目标,能够实实在在的落实给老师减负了。”

  让学校和老师最头痛的是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意见》对减少社会事务进校园作出六项规定:对于扶贫任务,要充分运用校园和课堂,通过扶智方式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多作贡献;对于扫黑除恶、防灾减灾等重要专项工作,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由教育部门严格按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对于城市创优评先任务,原则上不得安排教师上街执勤或做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不得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等。

  一位三年级学生家长对“进校园”的形式主义深有感触,“此前禁毒教育进校园,发了一张卷子要求孩子做,其中包括写出海洛因的化学成分,要求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答这种问题意义在哪里?禁毒教育是应该的,但什么年龄、什么方式应斟酌。”

  呼声:非必要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减一减

  《意见》规定,减负要减掉的是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但也有教师和家长认为,教育教学的定义太过宽泛,在实际教学中非必要的教学任务依然耗费了教师大量时间与精力。

  “今天手抄报大赛、明天班级墙报评比、后天画井盖……一周一小活动、一月一大活动,老师每周都在协调各种不同主题的活动,能有时间备好课、上好课吗。”天河区某小学一位四年级家长直言,因为学校各种活动太多,老师将改作业的任务推给了家长,“从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这种活动也不能说跟教育教学没关系,但的确耗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家长们希望,学校的活动少而精,一些走过场、形式主义、非必要的教学活动减一减。

  在日益强调综合素质培养的背景下,初中老师们反映工作量增大。以本学期开始实行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例,“每个学生有100个项目要打分,还要写评语,各种考核证据上传网络,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期末本来复习、考试、改卷等任务就挺重。”一名知名中学老师表示,类似研学、综评等工作正在成为老师正常教学之外的挑战。

  (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