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 心居 2020年03月22日  钟红明

  钟红明   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上海作家滕肖澜的写作,是和这个城市的日常紧密联系的。小说的故事往往贴近百姓日常,物质感非常扎实。不知她会不会也有烦恼,因为流畅的小说叙事,与笔下人物贴近,会造成小说的敏锐和动感,但也被视为世俗和通俗。

  之前有电视剧《蜗居》,如今有电视剧《安家》,《收获》2019年冬卷发过滕肖澜的长篇叫做《心居》。都是人生不可离开须臾的“居”,滕肖澜写的,最终是心能否安居的所在。

  她的《心居》是从“家宴”写起的:每周六,上海一个典型市民家庭顾士宏家统共十三口就会聚在一起吃饭,各种典型的上海家常菜迭出,三代人聚集一堂。家宴自然和外面酒店的宴席不同,扭结起历史和现实的交错,核心小家庭和大家庭的种种冲突,遭遇现实问题后情感遭到痛击……贫穷与财富,在人际关系里疏密相见,沉沉浮浮。

  如今,如果要了解上海人在世事变迁中的遭遇,进入他的房子,无疑便找到了答案。房子在个人财产中占了主要部分,就像滕肖澜在小说里说的:“——房产证一堆拿在手里,扑克牌似的。房子是真金白银,跟它相比,银行里那些存款就不值一提了。”于是,家庭伦理和婚姻情感,在这桩大考验面前必定纤毫毕现。房子是这部小说情节的推动力,是现代城市人的共同焦虑,而且,房子在滕肖澜的笔下,早就不是物质的,而是代表着一个人的审美、品位、个性,等等。

  我的90后同事说,她的同学和同济的一个博士生恋爱,她的家庭却因为新开发区动迁,年纪轻轻名下就有多套房子,父母仍旧和老邻居终日打麻将,她则属于“拆二代”。于是她母亲反对她的恋爱,说虽然是博士在读,但他是外地人,后面的日子太辛苦了,不如再找个“拆二代”。看来,有房子的,没有房子的,都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