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与科学家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引起广东科技界热烈反响 投身“健康中国”建设伟大事业 2020年09月13日 李钢

  羊城晚报记者 李钢

  

  9月1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传到广东,立即引起了广东科技界的热烈反响。

  生物医药企业

  用更多更好的科技产品造福群众

  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表示,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其中,总书记指出了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科技力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表示,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医谷的不少生物科技企业纷纷投身其中,用科技力量为抗疫做出了贡献。

  总书记还提出了科研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对此,谢嘉生认为,以前的科研工作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发表论文,但是科技创新强调的是真正的产业化,要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科技产品去造福群众,而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如此。园区的一些企业用自己的行动落实了两个导向,譬如一家企业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解决华南地区高发的重度地中海贫血疾病,解决了几十万患者的实际问题,具有非常大的社会意义;另一家企业的创始人,经过17年研究,做出了全球首创的人工玻璃体,让因为重度眼外伤、重度视网膜脱落的患者保住了眼球。

  生物健康院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作用

  “会议非常鼓舞人心,总书记的谈话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很受振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下称生物健康院)院长陈新文说。

  他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总书记高屋建瓴提出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物健康院作为从事生物医药与健康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在肩。

  陈新文介绍说,面对本次新冠疫情防控,生物健康院自1月23日就组成团队集中全力投入攻关,在动物模型、药物及疫苗、检测试剂及病毒致病机理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此外,该院还通过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提升未来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系统防控能力。

  陈新文表示,生物健康院将坚持“四个面向”,特别是面向人类健康与“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陈新文说,“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我们有党中央作为坚强后盾,更要锐意进取、笃行求新,投身‘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事业,在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篇。”

  土壤专家

  讲话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的意义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李芳柏认为,讲话中提出的“四个面向”,进一步拓展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他认为,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长期以来以跟跑为主。近年来,我国在主要学科方面取得了不小进步,国际论文的发表数量、专利授权数量都取得了领先,但是在科研质量上仍然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差距。总书记的讲话特别强调了从“0”到“1”的突破,强调原创性的基础研究,也谈到了与国外的差距,这说明党中央意识到了我国在基础研究,在底层、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上还有所欠缺,因此,今后对于基础科学研究,更要加大力度。

     总书记讲话中提到了耕地污染严重的问题。作为土壤科学专家的李芳柏说,我国土壤科学长期以来是围绕着粮食高产来进行的,但是近十年来发现,土壤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我国的土壤科是从国外的污染修复学科发展过来的,但是国际上污染修复与国内很不相同,欧美国家人少地多,如果土地污染了,可以保护起来进行修复,但是我国要在污染治理的同时进行生产,因此在科研难度上要大得多,这就需要我国的科学家从国情出发,去着力解决一些基础学科问题,然后进行技术研发,最终实现应用。

    青年科技工作者

    尽快成长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特任研究员张艳利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总览全局,阐明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指明了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她表示,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选题上要牢记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加快创新为己任,志存高远,要迎着问题上,不要绕着问题走。要保持青年人的锐气和好奇心,思维上要天马行空,行动上要认真向老一辈科学家看齐,始终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戒骄戒躁,不求短平快,能坐冷板凳,把科研工作做实、做深、做强。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情况下,青年科技工作者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要勇挑重担,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尽快成长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