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湖艳村: 发展特色产业奏响振兴“大乐章” 2020年10月27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全良波、李诗名

湖艳村变得生态宜居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全良波 通讯员 李诗名

  走进茂名化州市南盛街道平垌村委会湖艳村,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房、一条条洁净的柏油路、一个个规划整齐的“小四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奔往小康画面。26日,记者走访获悉,2019年,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在“加强党建”核心引领下,发展特色产业成为湖艳村奔小康的主要抓手,一步步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党建引领振兴蜕变

  

  “湖艳村能发生蜕变,既得益于抓住乡村振兴政策机遇,也是坚持党建引领的成果。”村委会主任陈林兴说,2007年村里扩宽道路时,党员陈亚林、陈亚旺等纷纷争做表率,放下生意回乡协调村路扩建工作,带头出让屋地。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时,党员干部废寝忘食地进村入户推进项目建设的例子数不胜数。“外出经商党小组”16名党员让出自家屋地就超2000平方米。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湖艳村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动员在家村民、外出乡贤、外嫁女、学生等群体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村中工作中。陈林兴说,湖艳村在组织上进行改革创新,拓宽了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除了党支部以外,还成立了“二会”(妇女联合会、村民理事会)、“三团”(学生团体、青年团体、志愿团体)等积极参与治理的组织团体,实现“村民事由村民议”的共建共治共享目的。

  

  产业兴旺脱贫奔康

  

  湖艳村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参股方式大力发展种植业,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集体收入也多了起来。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家家户户都住上花园式小楼房。

  湖艳村祥华田园果业基地占地300多亩,种有百香果、火龙果等特色水果。该基地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实施,全村30多户农户参与相关种植经营和务工,年创收益200多万元。据介绍,湖艳村依据自身优势和山村特点,结合“村企联建”,发展绿色园林经济产业、岭南特色水果种植产业、特色水产养殖和休闲垂钓产业、服装品牌连锁销售产业等四大特色产业。

  其中,绿色园林经济是靠企业承租村集体土地发展起来的。湖艳村利用临近公路的600亩坡地,引资1000多万元,建成沿路名贵树木、园艺花卉一条街,成为茂名最具规模的特色园艺产业,产品远销各地,带动百余人就业,成为推进乡村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

  目前,湖艳村积极鼓励在外发展的“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并借鉴他们在外创业经验,培育新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为湖艳村持续发展做好知识、人才与产业储备。

  

  扬新风激发内动力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湖艳村是茂名市文明实践示范村。近年来,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逐步开展,文明之风正吹遍湖艳村这块热土,激励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建设美丽家园,使乡村文化内涵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2008年起,湖艳村每年举办一场“奖学敬老”活动,通过举村参与表彰的仪式将文明实践的荣耀感深度强化,让“奖学敬老、仁孝传家”的传统家风与现代生活方式实现了有机融合。村民陈先生说,2007年,在外出乡贤的捐助下,湖艳村成立教育奖学基金,对每年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和在校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坚持至今。这个传统极大改善村庄的风气,大学生数量从2008年以前的10个提升到如今109个。“现在大学生群体成为村中奖学敬老等活动的骨干,尊老爱学蔚然成风。”

  在湖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目前,湖艳村在册志愿者共213名,由村干部、乡贤、文艺爱好者、致富能手、爱心人士等人员组成,按照个人所长组成不同志愿服务队。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湖艳村组织相关志愿服务队进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