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续红色血脉 写绿色传奇 振兴“老苏区”,融入“大湾区”,“客都”奋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2021年05月28日 危健峰、辜昀玥

梅州城区林城相融 何志林 摄

梅州平远梅畲美丽乡村 刘育杰 供图

梅州综合保税区 宋金峪 摄

  

  羊城晚报记者 危健峰 通讯员 辜昀玥  

  

  五月的梅州,梅江碧绿、青山葱荣,良好生态构筑着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

  五月的梅州,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干部群众发挥苏区精神铆足干劲谋发展。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梅州的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梅州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在全国脱颖而出,将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亿元;广东省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现场推进会在梅州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央和省对革命老区梅州的关爱,为梅州建设生态发展区先行示范市,奋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近年来,梅州立足“功能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参与“双循环”,培育形成现代经济体系;融入“大湾区”,拓展梅州发展新的空间;振兴“老苏区”,建设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共创“新生活”,扎实推动走向共同富裕;筑牢“大安全”,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日前,梅州组织申报的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原中央苏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从全国29个竞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正在公示,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亿元,这是梅州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中央奖补资金。

  据了解,该项目分南岭山地水源涵养区、梅江上游脆弱生态修复区、梅江中下游城乡生态提升区、韩江干流水生态保护区4个区,将实施退化土地生态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流域水生态保护、森林生态保护、城乡生态保护5大类28项工程;实施期限为2021年-2023年,总投资6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20亿元,地方政府投入31.85亿元,社会资本10.25亿元,将实现“山青、水秀、林优、矿绿、田良”修复保护目标,保障粤东2100多万人饮水安全,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粤闽赣生态安全屏障,为碳达峰、碳中和及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广东力量。

  该项目成功获得奖补,是梅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让习近平总书记“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指示精神在梅州大地结出丰硕成果,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的重要举措。

  实际上,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梅州一直坚持生态优先,注重保护绿水青山、保持绿色底色,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据了解,梅州森林覆盖率达74.35%,位居全省第一,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在粤北地区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世界长寿之都”认证顺利通过。

  

  构建“5311”,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梅州具有丰富的绿色资源和先天的生态禀赋,如何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持续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近年来,梅州提出的思路是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5311”绿色产业体系中,“5”是推动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是加快培育三个新兴产业,即做强文旅产业,发展体育产业,深耕互联网产业;“1”是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促进健康中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生产业创新发展;另一个“1”是壮大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等优势传统产业。

  遇见梅州,遇见美好。“今年‘五一’期间,‘客都人家’单日接待游客最高5万人次,总接待游客20万人次。”梅州翼天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杰告诉记者。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是2018年梅州市新引进的文旅项目,项目从签约、落地、开工、建成和开放,只用了短短的500多天,这足以说明“梅州速度”和“客都魅力”。

  创新引领,慧聚苏区。2019年至今,梅州互联网大会已成功举办两届,成为一个互联网人才、产业、资本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吸引了一批互联网企业落户梅州,形成了阿里云创新中心、金山云广东总部、飞翔云大数据产业基地,广梅共建大数据产业园、兴宁互联网产业园,梅州互联网创新中心、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三云两园两中心”的互联网产业新格局。

  梅州积极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大健康产业。深化与广州药业集团帮扶合作,引入王老吉、采芝林等项目,建设广药大健康产业园;扶持嘉应制药、新南方青蒿药业、康奇力等17家本土中药制药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中国中药、香雪制药、四川新绿色药业等大型药企落户。至2020年,该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2万亩,产量14.8万吨,产值11.5亿元。此外,梅州不断壮大特色农业,做优做强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寿乡水等优势产业,打造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其中,梅州柚品牌价值227.5亿元,位列“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榜首。

  

  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创业赢在客都

  

  “梅州,因客而名。梅州,因商而兴。梅州,将因您而好。”4月18日,在梅州举行的广东省工商联(总商会)十二届五次执委会议上,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向企业家们发出真诚邀请,希望企业家在梅投资兴业、大显身手。

  投资梅州,投资未来。当天同步举行的广东民企参与乡村振兴梅州行暨梅州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上,现场签约意向项目18个、计划投资额达118.1亿元,项目涵盖制造业、现代农业、康养文旅、教育服务、科技研发等领域,梅州的营商环境得到企业家的赞许。

  梅州服务,天天进步。近年来,梅州深入推进“放管服”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完成年度改革重点事项60项。在全省营商环境试评价中成绩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荣登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进步最快城市榜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不见面审批、零跑动申办。下放实施市级权责清单事项26项,县、镇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信用体系建设全国排名大幅提升,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信易贷”全覆盖城市。

  同时,梅州积极构筑新的产业发展平台,2020年6月底梅州综合保税区获批,成为梅州首个国家级发展平台。此外,梅州还获批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园区”,平远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今年,梅州提出到2025年,区域创新能力达到粤东西北地区领先水平,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高至5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新增上市公司5家左右(含新三板精选层),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达到165个以上。

  

  数据眼

  

  ●2020年,梅州坚持生态优先,致力绿色发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41.2万亩,全省第一个国家储备林项目落户梅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标况居全省第一;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河(湖)长制全面落实,建成碧道31.9公里。

  

  ●2021年,梅州市经济实现了良好开局。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1季度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76.27亿元,同比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2.45亿元,同比增长4.0%,两年平均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7.12亿元,同比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6.70亿元,同比增长12.4%,两年平均增长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