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四五”城市更新:因民而生 大有可为 2021年05月28日 广筑新时光·黄金版图 陈玉霞 刘云

广州持续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梁怿韬 摄

荔湾区旧厂经过活化,成为网红打卡点 陈玉霞 摄

  

  策划/孙璇 刘云

  统筹/刘云 陈玉霞

  设计/杜卉

  

  指导单位: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

  智库支持单位:连接汇 广州创新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玉霞 刘云

  

  

  写在前面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在总结过去十年城市更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20年,广州市提出以城市更新为核心抓手,系统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继续探索将城市更新与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功能修补融合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行动目标。2020年,广州全市“九项工作”共盘活存量用地空间34平方公里,新增配套公共服务设施17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77万平方米,圆满完成年度任务。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是党中央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21年,也是广州市“十四五”开局之年。近日,广州市正式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于未来,广州立下了2025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并以“六个之城”和“八个新”将目标进行“分解”:到2025年,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到2035年,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毫无疑问,城市更新依然是目前广州城市发展的主要引擎和重要抓手。

  作为广州城市更新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以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为指导、以连接汇和广州创新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为智库支持,《羊城晚报》推出《广筑新时光》系列策划升级版,多方合力再出发,持续聚焦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探讨全新城市更新纲领下的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化传承、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等关乎经济和民生的主流话题。

  

  城市有机更新 广州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城市因人而生,因人而变。城市更新的实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然。

  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比2010年增长47.05%;广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6.19%,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水平(80%)。

  这样的城镇化率,说明越来越多人口向广州聚集,它将成为广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而在城镇化的中高级阶段,中心城区的扩张空间越来越有限,城市要发展,其主要途径就是城市更新。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产,升级产业机构,提高城市土地、基础设施等产出效率,让城市价值得以持续攀升,成为所在地区城市群众星捧月中的那个“月”。

  城市更新工作,一头牵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如何用好城市更新这一战略引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政府已有答案,即继续统筹推进“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三园”(村级工业园、专业批发市场、中心城区物流园)转型、“三乱”(违法建设、黑臭水体、“散乱污”场所)整治等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另外,还要增配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以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等。

  不难看出,城市更新就是要从存量中获得增量,不仅是空间上的增量,更加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居民获得感的增量。

  “十四五”期间,广州在全市划定三个城市更新规划建设圈层,对各圈层提出更新改造的产业建设量占比的目标要求,强调产业导入,促进产城融合,实现职住平衡,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这方面看,全新时代中的城市更新,不仅是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更承担起了帮助提升产业格局和城市发展能级的重任。政府更新目标中的“力争实现城市面貌年年有变化、五年大变化、十年焕然一新”,是对城市更新效果最直接的表达。未来,广州的城市功能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将不断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城、实力之城、枢纽之城、机遇之城、智慧之城和品质之城”。

  

  多方参与下的社区治理 机遇与挑战并存  

  

  时至今日,广州已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时间,面临全新的发展阶段和机遇。大规模增量建设力度减弱的同时,广州的发展转入存量提质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阶段。

  2020年,广州全市“九项工作”共盘活存量用地空间34平方公里。2021年,这样的工作仍会继续。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样的盘活量可能就是个数字;但对于其中的参与者而言,他们能从中读懂更多信息:这是一个多方参与、多元利益共赢的城市更新新时代。

  恰恰是多方、多元、多样,让新时代的城市更新多了几分挑战。

  一个旧村或旧厂的改造项目,有制定政策的政府,有参与改造的社会企业,还有具有话语权的村民或工人,多方利益如何协同,这是改造要思量的核心问题之一。多位参与旧村全面改造的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城市更新承担着更重的推动片区发展的职责,这要求管理实施者需统筹考虑片区开发的整体效益,运用全周期的管理理念,对旧村旧厂旧城进行连片整体开发,在熟悉的开发建设环节之后,需更注重片区后期的运营效应,如何定位引入产业及如何让产业运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都非常考验每一位城市更新的参与者。

  应该说,城市更新,已经不再是过往单方面自上而下的粗放式管理,而是转变成为强调多方协同共治、共同创造城市公共价值的治理,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这样的城市更新,和片区的社区规划管理与治理有着本质的相同。

  不要小看社区治理。一个高质量的社区,体现的是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化传承、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等城市更新目标。当一个一个高质量社区通过更新而生,人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城市更具活力、动力,点滴汇流成河,这个城市的提质增效也就水到渠成了。把这样的挑战,化为探索前进的动力,广州的城市更新便拥有更广阔的描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总共超10万字的《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枢纽功能、绿色转型、民生福祉、安全保障等六个方面设置的24项主要指标中,有关民生福祉类的相关指标有7个,占比近30%,为历次五年规划(计划)最高。

  “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的“八个新”: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创新驱动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城市文明实现新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取得新进步、乡村振兴实现新跨越、城市治理达到新水平,均围绕“‘十四五’期间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这个总目标而动。

  广州城市更新,因民而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