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 学百年党史引航初心路 高质量发展扬帆新征程 2021年06月30日 林翎、钟轩

中山市奋力推进“头号工程”等各项工作,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余兆宇 摄

中山人民抗日斗争展览开幕仪式在古氏宗祠举行 王云 摄

兴中叠翠 夏升权 摄

中山红色记忆大型媒体采访活动走进南桥村红色旧址 余兆宇 摄

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党员到杨殷故居门前重温入党誓词 余兆宇 摄

  

  文/林翎 钟轩

  

  “没想到一段时间没来,这里变化竟然这么大。”6月23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在中山人民抗日斗争展览开幕式中,以全新面貌亮相。中山独立团政委黄旭的儿子黄跃进专程来到现场,望着焕然一新的景象,感慨万千:“希望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能够成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在这样一段历史中有所感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百舸争流。当前,中山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市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重振中山“虎威”,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不忘初心担使命,砥砺奋进正当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山市正紧紧围绕省委赋予的“三个定位”,奋力推进“头号工程”“三个年”“六大战役”等各项工作,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出新求深实

  打造千人宣讲团开展万场宣讲

  

  近日,中山南区街道“党史流动学堂”走进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邀请离退休干部晚晴讲师团成员、南区街道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郭昉凌,为车间30多名职工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系统回顾了杨殷烈士、刘广生烈士的一生。

  烈士至死不渝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党为革命的崇高风范,令广大职工深受感动。“这堂课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时代责任,要更加努力工作。”该企业职工纷纷表示,把党史宣讲开展到工作车间、开展到生产一线,便于他们在工作中见缝插针地开展学习,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便捷、高效、深入人心。

  3月26日,南区街道启动“党史流动学堂”巡回活动。7支党史宣讲队伍依托“党史流动学堂”,让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打造党史宣讲的基层“轻骑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党史流动学堂”是中山市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山市委高度重视党史专题宣讲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第一时间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报告会,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宣讲团动员会暨备课会、宣讲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部署全市宣讲工作。今年3月5日,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深刻领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开启中山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把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改革精神传承好,永远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当前,中山市围绕“打造千人宣讲团,开展万场宣讲,覆盖百万人群”的工作目标,通过统筹宣讲力量、丰富宣讲内容、创新宣讲形式,推动党史专题宣讲聚人气、有生气、接地气。目前,全市已建成由1386人组成的宣讲队伍32支,集中宣讲5400多场次,受众达110万人次。

  中山市委书记带头开讲第一课,其他市领导先学先讲,各级党组织书记层层跟进,用“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组建以党政领导干部、党史研究专家为主的市委宣讲团,推动25个镇街均建立镇级宣讲团,形成市镇两级联动、上下衔接的大宣讲格局。同时,聚焦青少年学生、企业职工、农民群众三大重点群体,充分发挥市直机关工委、教育工委、国资委职能作用和工、青、妇组织联系广泛优势,组建囊括青年、教师、职工、巾帼、晚晴、大学生、互联网行业等类别的特色宣讲团,把理论宣讲延伸至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网络。

  “守正”与“创新”并重,增强宣讲吸引力感召力。中山依托“两中心一平台”和同心圆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建成国防教育公园、“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线下体验馆,加快推进中山市党建展览馆和新时代党建广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地标”。中山还积极打造“学党史直通车”“流动学堂”“网络直播+思政课堂”“红心互联汇”等一批特色宣讲品牌,通过LED车载流动展板、文艺节目巡演、党史故事巡回展览等形式,将宣讲阵地建在休闲广场、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历史文化故居、田间地头、融媒体中心和互联网云端上。建好掌上党史宣讲载体,创新办好“中山党史”微信公众号、网站两个平台,研发上线“中山党史网上云平台”,开展“建党百年百期微党史”网络传播活动,推出“红色文化网上行”中山红色革命文化景点H5地图,策划制作系列微视频、微动漫、微音频、H5、互动小游戏等宣讲产品,实现党史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

  

  活化谋发展

  “红色基因”化作乡村振兴动能

  

  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杨殷烈士的故居,坐落在古朴静谧的翠亨村里。每逢春日,木棉花灿烂盛放,衬托出青砖建成的杨殷故居格外肃穆。“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杨殷这样的烈士,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希望年轻一辈能够铭记他们的无私奉献,好好珍惜。”从2017年起,每年红棉盛放的季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都会举办以纪念杨殷烈士为主题的“留住木棉红”英雄家风代代传活动,邀请杨殷外孙女崔静薇回乡,向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宣讲杨殷烈士的革命史迹以及家风故事。这时,她都要讲述杨殷的革命事迹,以及杨家人身体力行,数十年传承先辈革命家风的点点滴滴,勉励青少年奋发图强建设国家。

  杨殷故居工作人员张道有介绍,1989年6月,杨殷故居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12日杨殷故居全面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共接待各界参观者逾50万人次,其中党员干部约30万人次,成为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纪念、继承和发扬先烈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要阵地。张道有说,中山对杨殷故居及周边文物建筑进行片区式规划建设,串联起在翠亨村与杨殷烈士相关的革命人物及遗址。杨殷故居展示区将于2021年7月重新开放,届时杨殷故居展示区除杨殷故居外,将涵盖《用生命捍卫信仰——杨殷纪念展览》、中山市地方党史展览、翠亨村村史展览、杨维学故居、杨日韶杨日暲故居等内容,进一步丰富本地红色革命教育资源,提升地方党史教育功能。

  伶仃洋畔,风起潮涌。作为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无论在风雷涌动的革命年代,还是在逐浪潮头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山市皆领风气之先,积淀了深厚的红色资源。

  “非常幸运能够参与那次的拍摄工作,有幸亲耳听到邓小平同志说‘不走回头路’,能亲身见证改革开放这条路走对了!”当时正值壮年的周永西现已年过八旬,对当年邓小平同志中山行过程记忆犹新。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下榻于中山温泉宾馆,在罗三妹山留下“不走回头路”名言。周永西作为摄影人员拍摄了100多张照片。

  中山温泉宾馆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旅游企业。该宾馆总经理潘诚表示,中山温泉宾馆将充分利用中山温泉独特的改革开放元素和历史积淀形成的红色元素,促进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党史如灯塔,照亮奋进路。红色革命遗址是承载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重要场所,是党员干部教育中最厚重、最值得挖掘的教育素材。中山市不断加强中山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力度,加快“不走回头路”警世名言、中共早期领导人杨殷故居、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广东“小岗村”里溪村等四个红色教育阵地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挖掘东区卖蔗埔起义遗址、黄圃石军村等一批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点,以点带面建好全市红色“基因库”。目前,通过整合本土红色资源,精心打造“红色记忆”旅游线路近20条,认定了124个革命遗址及其他遗址,组织革命亲历者讲授鲜活的口述历史。

  为了让“红色基因库”焕发新活力,中山推动红色革命遗址连片打造工程,着力提升党史教育功能。同时,还将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优秀革命传统文化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

  古氏宗祠位于中山五桂山南桥村。1945年1月,珠江纵队在古氏宗祠宣布成立,统一领导和指挥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游击战争。6月23日,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改造项目和相关配套、中山人民抗日斗争展览开幕式全新亮相,并新增了英雄广场、红色主题雕塑两个红色打卡点。

  南桥村党总支部书记冯秀凤介绍,南桥村拥有古氏宗祠、岐澳古道五桂山段等丰富资源,将整合周边重要的古道文化和红色资源,把红色基因注入乡村振兴,将红道、古道、绿道串珠成链。同时,探索集深充、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民宿游发展模式,让乡村们能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板芙镇里溪村因上世纪70年代的“联产到劳”改革,被誉为“广东小岗村”。1976年,该村老书记林德成带领村民,冒着风险大胆推行“联产到劳”生产模式,让社员们不但完全摆脱了饥饿的困扰,还破天荒第一次拥有了余粮,开始搞起了农副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前,在中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里溪村计划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里溪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推动开发里溪精神元素的文化创意及旅游产品。里溪还以党建引领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深挖里溪“革命老区”等红色资源,探索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实干见真章

  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

  

  6月16日上午,临近午餐时间,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总监马杰等一行人赶往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开展实地陪餐检查,和学生们聊起学校食堂的看法、意见,自费与学生“同吃一锅饭”。

  马杰一行察看食堂用餐环境和厨房卫生情况,检查了环境消杀、食品快检记录等台账,以及供餐单位、从业人员相关资质及食品进货来源等。饭点时间,他们分头与就餐的学生交流,听取食堂饭菜的意见,之后自费品尝了学生们的日常饭菜,切身感受食堂的运营情况。

  这是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民天卫士”行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5月起,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学校饭堂、养老机构饭堂和长者食堂、建筑工地饭堂等集中用餐单位进行了全面摸底,发动全局党员干部分赴重点单位,自费与集中用餐群体“同吃一锅饭”,开展实地陪餐检查,现场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将严肃的监管转化成有温度的服务。截至目前,已出动145人次,陪餐检查33家集体用餐单位,发现问题151处,并逐一跟进整改。

  把为群众办实事的“真心实意”转化为群众的“称心如意”,中山全市各部门、各镇街着力将学史与力行结合,深入调研发现群众“急难愁盼”,把难题转化为课题,把举措转化为行动。中山市打造“现场办公会”品牌,市领导带队每周到各镇街、部门问计问策、解难题、办实事,通过“分片区联系镇街”“万干扶万企”“对口帮扶”等举措,目前已妥善解决54个历史遗留问题。各部门领导干部带头落实,积极推动“拿地即开工”“打造联合党支部攻坚黑臭水体治理”、全省首家“智慧车管所”“千警进万家”等一批民生实事落地,受到群众一致赞扬。镇街领导干部冲在一线,聚合力量敢摸“烫手山芋”、敢揽“陈年旧账”,组织开展“百个支部办百件实事”“千名党员做千件好事”“民生微实事”“镇容村貌大提升”,让群众感受到变化、感受到实惠。

  “清单式”解决“急难愁盼”,中山市在全市各镇街各部门初步梳理出1700余件“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基础上,明确了81项中山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种类已全部覆盖省所要求的“五个着力”重点类型,也涵盖了就业、教育、医疗、道路交通、食品安全、政务便利、妇老幼服务等17个民生领域。如中山市委网信办借助“中山发布”政务微信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问政平台,听取民意、跟踪督办,运行以来已解决了926件群众身边“老大难”问题。

  目前,全市116个市属部门和镇街已全部启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截至5月底,各单位“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覆盖群众约20万人次。

  

  奋力开新局

  绘蓝图奋战新征程

  

  中山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总指挥部在今年4月召开的2021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中提出,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山市实施“头号工程”“三个年”“六大战役”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聚焦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攻坚各环节,解决问题、狠抓项目、推动发展,为中山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提供不竭动力。今年第一季度,中山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实现了“开门红”: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总产值等多项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名靠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2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7%,增速亦居全省第一。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中山市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吸取强大精神动力,以信仰为舵、奋斗为楫,深学实干奋战新征程。中山市在今年3月召开“攻坚2021”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市今年“3+4”重大产业平台“头号工程”工作任务作出部署,明确了“头号工程”的任务书。这是中山重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重振中山虎威的新征程。

  七个重大产业平台总规划研究面积超过700平方公里,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从2021年开始,中山将集中力量开展“重大平台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三个核心平台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四个万亩级产业平台规划建设。

  在2021年6月公布的中山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梯度布局和城市功能科学划分,进一步拉大城市发展框架,构建“三核两带一轴多支点”城市发展新格局。其中“三核”就是指建设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将翠亨新区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火炬开发区将在打造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当好领头羊,岐江新城将重点发展高端商务、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城市新客厅。“两带”则是指做强做优东部环湾创新发展带、西部优势产业升级带。 “一轴”是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高水平打造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和深圳—中山创新轴的“主动脉”。

  此外,中山“十四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方面20项定量指标,分领域阐述11项重点任务。规划重大项目共计221个,总投资6554.1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5340.3亿元,项目数量、总投资和五年投资额分别较“十三五”时期增长32.7%、39%和124.4%。

  未来已来。中山已吹响新征程的冲锋号,牢记初心使命、激发前进动力,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