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怀集 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建设湾区西大门、打造肇庆副中心”的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2021年06月30日 杨再睿、徐维宁、苏泳生

怀集城区风貌 梁恒志 摄

“十万亩”书记田,当地农民正在田间种植蔬菜 卢国红 摄

华辰玫瑰园盛开玫瑰花

  

  文/图 杨再睿 徐维宁 苏泳生

  

  集散基地冷链物流中心、交易博览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相继建成……6月的怀岭大地,生机盎然。

  近年来,肇庆怀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强化大湾区连接大西南门户节点的区位优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加快推进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大力统筹实施城乡发展,稳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抢抓“双区”驱动、“双城”联动重大机遇上,怀集县以产业招商落地为主要抓手,加快高质量发展,在建设湾区西大门、肇庆副中心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为肇庆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做出怀集贡献,体现怀集担当。

  

  探索产业闭环 大西南农产品直通港澳

  

  清晨,一台台满载着蔬菜的车辆从肇庆怀集大西南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驶出,6小时后将直达中国香港各大市场和超市。自“大西南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投运以来,怀集供港蔬菜实现了原料基地所在地申报出口,每天可“点对点”供应香港各类蔬菜20多吨。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和大西南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先后投入运营,肇庆供港蔬菜企业的物流成本和时间均有减少,有效提高怀集县当地及周边地区农产品的集散效率和产品价值,加快推动肇庆市进出口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要“高水平打造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怀集县积极探索前端市场、中端深加工、后端战略储备发展模式,构建以绿色农副产品交易博览为中心,以精深加工园区、肉类深加工产业园区、禽畜集中屠宰产业园区和战略储备基地等为节点的“一中心多节点”产业闭环,积极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瞄准“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坚持拓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各环节有机整合。

  在肇庆海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检测监管平台出具的直通国内外的检验报告,企业可凭报告实现出口无障碍,大幅减少绿色农副产品出口所需时间和费用。

  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平台服务并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和大西南地区充分发挥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集散”功能。目前,该平台已与广西富川合作社和贵州泓黔农牧公司签订蔬菜产销合作面积3650亩,预计平台2021年全年产销合作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销售量2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正在加快推进的交易博览中心,将积极集聚肇庆(怀集)、大西南等地绿色农副产品,保障港澳和珠三角大湾区城市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集散基地中的“集”与“散”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启动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信息服务中心,将为农产品实现“数字集散模式”,以市场信息大数据分析服务,紧密连接“集”“散”两端。

  为了提升融湾发展速度,怀集县积极谋划与推进惠肇高速(怀集段)、桂贺肇广货运铁路(怀集段)、怀集支线机场建设。加快推动贵广高铁怀集站以始发站规格改扩建,争取开通更多怀集始发深圳、广州、珠海、香港等高铁班次,不断统筹织密织快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通联。

  建立农副产品安全追溯机制,加强区域协作,引进物流龙头企业,加强湾区农副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随着集散基地重大平台和标志性项目建设,怀集县精准布局,正为当地建成大湾区“中央厨房”提供利好条件。

  

  打造生态产业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打造平台,抢抓机遇,修炼“内功”,才能夯实基础。围绕当地生态产业布局,怀集县全力以赴推进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

  5月25日上午,在怀集县永固镇多安村,活动集中签约、动工的7个项目,包括生猪养殖一体化产业、现代电梯、新能源汽车电机核心配件及5G基站配件、无线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类别。截至目前,该县新引进合同项目10个,计划投资额11.1亿元。今年1月—4月,该县重点项目建设呈现良好势头,完成投资进度排在全市第三。

  围绕产业布局,怀集县不断拓展延伸集散基地蔬菜、稻米、禽畜全产业链,依托怀集蔬菜和丝苗米两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建设10万亩“书记田”项目;新辉园、新好农牧、鼎和农牧等7个大型生猪产业项目陆续动工投产,集中屠宰产业园与肉类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加快推进。

  在怀集县蔬菜产业园,5000亩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可实现每天供港蔬菜约50吨,怀集菜心、怀集韭菜花、水果甘蓝等蔬菜名品深受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青睐,真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在怀集县丝苗米产业园里,5000亩种植示范基地,基本完成农业设施建设。按照规划,至2023年园区服务的优质稻种植规模达到21万亩,优质水稻产量可达到22万吨。

  怀集3个省级、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十万亩“书记田”项目,大力发展水稻、蔬菜全产业链。预计今年水稻播种面积约74.2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约22.97万亩,农产品进出口平台供港蔬菜年出货量达2万吨以上。

  突出生猪养殖优势,怀集县诗洞镇7个新建大型生猪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配套建设屠宰中心和肉类深加工项目,打造从养殖到屠宰、深加工、终端市场的生猪全产业链,预计今年全县生猪出栏118万头、产值45.7亿元、增加值19.5亿元。

  为了让当地的农业品牌根深蒂固,怀集县还匠心打造怀集农业品牌,新增谭脉西瓜、新岗红茶等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壮大水稻、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草药等传统优势种植业,全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做强怀集农业品牌。

  生态农业的格局,正在让怀集县大湾区“中央厨房”的建设进程加快。除了生态农业,当地也在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打造上下足工夫。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挖掘“生态+”的发展潜力,怀集县为全力建成生态产业示范区赢得先机。

  

  打赢脱贫攻坚战 迈上乡村振兴路

  

  搭上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发展快车,当地的联农带农的氛围日益浓厚。以产业为导向,通过产业振兴,怀集县实现精准脱贫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020年,怀集县41个省定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3172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2016年,怀集共有省定贫困村41个,占肇庆省定贫困村的36.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的35.6%,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占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42%。

  2018年,省供销社在怀集县打造了5000亩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后,辐射带动周边约1.5万农户种植面积5万亩,增加农户土地租金收入325万元,聘请当地农户务工作业,致富带动作用明显。

  为了实现精准脱贫,怀集县先后投入5.1亿元产业扶贫资金发展经营类产业扶贫项目270个,累计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33316户136168人次获得收益。

  在怀集县中洲镇沙山生态养殖扶贫基地,昔日的贫困户覃凤莲在基地学习养牛技术;在冷坑镇的李石文,在村里养鸭、种植百香果,实现了“家门口赚钱”的梦想;在宝信金属上班的冯炳生,感谢当地扶贫单位开展的“家门口招聘会”……昔日的贫困户,在就业创业的帮扶下,命运不断改写。

  过去一年,怀集出台了《怀集县实施“富民兴村、产业振兴”工程行动方案》,安排10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农业重点项目土地流转、提供农业科技服务。

  加快振兴步伐,保障脱贫成功怀集县将组织振兴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圆满完成全县326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消除了70%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将“组织振兴”的头号工程落到实处。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怀集县底气厚实、正气充盈,正在向全力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进发。

  

  城乡协同发展 民生改善有温度有厚度

  

  产业发展的同时,怀集县也在积极推进城乡协同发展。过去几年,怀集县通过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民生保障,先后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实现百万怀集人民的夙愿。

  在怀集县农贸市场,市场经过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垃圾的统一收集、清运,杜绝了市场内污水横流、垃圾随处扔等现象。“洁齐美”,成了群众对城市环境提升的直观感受。

  为了让城乡环境得到协同发展,怀集县落实县、镇、村三级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怀集县城,当地交警、志愿者、社区网格员、环卫工作者等无私奉献、默默坚守。围绕城市管理,当地建成数字城管,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奋斗在巩文一线。

  为了改善当地民生,当地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教育、医疗、文体、优抚等事业全面发展:办好群众满意教育,引进民办学校,新增1.8万个学位,破解“学位难”问题;建成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总院的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及其他新院,让医疗资源得到下沉与延伸;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130公里。10个乡镇运输服务站、“村村通”客车全面运营……。

  城乡协同发展,怀集县的城乡魅力得到了认可:建成的燕都国家湿地公园、华辰玫瑰园等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及塔山森林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周末怀集游”成了当地的旅游新潮,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坚持学用并举 汲取精神力量

  怀集县高标准做好党史学习教育

  

  从城区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怀集县党史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怀集县坚持立足实际、凸显特点,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1+10+N”模式持续开展“十个一”专题学习活动和“六个百”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形式多样学党史

  凝心聚力悟思想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示范带动全县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4月14日,在怀集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全县乡科级主要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班上,怀集县委书记黎晓华带头学习党史,并和与会党员干部一起谈体会、作交流。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怀集县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以上带下,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为全面学习党史,全方位覆盖学习范围,确保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不缺课”“不掉队”,怀集县委各级党组织持续开展“送书到家、送学上门、送教入心”和结对互帮互学等活动,全方位覆盖学习范围,让党史学习教育“不落一人”。

  依托本地红色资源为“活教材”,怀集县深入开展系列党史学习现场宣讲活动,使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

  “我是经历过战争的人,深知中国革命的艰辛坎坷。现在生活变好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却革命先辈的重要贡献。”5月6日,怀集县在甘洒镇中心学校,原怀东游击队队员、广东省农垦局离休老干部梁金田为在校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用好“互联网+”学习模式,激活党史学习教育的“神经末梢”。怀集县投资促进中心率先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微信交流群,方便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交流学习;团县委创作“传承红色基因 党的故事我来讲——红色游学”党史微视频系列展播,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成就和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选派部分优秀的中小学生代表倾情讲述背后的党史故事,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互联网宣传舆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

  

  民生实事大落实

  学习教育成效显

  

  怀集县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作着力点,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并分类实行任务清单制度,确保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乡镇(街道)、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立足本职工作领域,通过“开门纳谏”“调查研究”等方式,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任务清单共计306项。

  今年,怀集县按照“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标准,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积极组织引导全县党员干部贴近工作、贴近现实,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践行初心使命。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19个镇(乡、街道)和326个村(社区),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长效机制,共收集办理诉求113件、经济发展类165件、志愿服务类1832件。

  该县还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随着“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和“园区建设提升年”“干部作风提升年”的“一攻坚两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怀集县落实“双容双承诺”制度,“保姆式”贴心服务,坚持“一线工作法”,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全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促进集聚发展,健全产业招商落地机制,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加快推动项目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