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40项党建改革制度,形成20项创新举措 广州白云 基层党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 2021年06月30日 符畅

白云全区村社党员均在家门口悬挂了实名牌 石建华 摄

  

  文/符畅

  

  把党组织覆盖到农村、城市社区最末端,全区1768个经济社全覆盖组建党支部1704个,全区341个备案住宅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超95%;全面推行“4+5+1”基层党建制度,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两个作用”;在166个村(联社)全面推行村一级的“十件民生实事”,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广州白云区先后出台40项党建改革制度,形成20项创新举措,打造“4+5+1”等系列党建品牌,着力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广州市基层党组织满意度调查中,白云区获得四项第一。

  

  基层党组织全覆盖 打通令行禁止“最后一公里”

  

  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之一,白云区具有“区位好、空间大、功能全、市场活”的显著特色。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白云区常住人口达374.3万人,是全市人口总量第一大区,其中流动人口规模较大,占全市约1/4,也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白云区发展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归根结底还是发展质量不高、党组织不强的问题。为此,我们抓住党建引领的‘牛鼻子’,把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作为突破口。”白云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李灿邦说。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此,白云区大胆改革创新,优化组织设置,把党组织覆盖到农村、城市社区最末端。白云全区1768个经济社全覆盖组建党支部1704个,推行经济社社长任命制,由村级党组织提出候选人名单,镇街党(工)委审查同意后任命上岗;推动实现党支部书记和经济社社长一肩挑,打通重点工作执行落实“最后一公里”,把令行禁止体系延伸到农村最基层。

  “经济社党支部书记、社长一肩挑的比例从12%提升到70%,实现党组织领导经济社运作,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更加顺畅。”白云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学刚说。

  石门街鸦岗经济联合社党委书记蔡享声也感叹道:“干部队伍更有担当、更有责任感了,通过发挥主心骨作用,联社、经济社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在推进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用地项目过程中,联社和经济社的党员干部都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以身作则,积极做好社员的思想工作,确保该项目土地收储工作推进顺利。

  白云区还大力推进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党支部建设,围绕党对业委会领导缺失、行业监管缺位等社区治理难题,率先破题,在124个业委会上组建95个党支部,覆盖率76%。在没有业委会的住宅小区,先行成立235个业主党支部,主导成立业委会,担任“八小时外红管家”,全区341个备案住宅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超95%,配套建设56个物管公司党支部。

  在云城街,业主党支部通过“线上+线下”齐联络,实现了小区共治共建。“线下,党员干部走家串户了解业主所期所盼;线上,通过‘群众呼、党员应’二维码收集意见,居民网上‘下单’,小区业主党支部‘接单’后,开启‘三级呼应’服务模式(即群众呼、小区党支部应,小区党支部呼、社区党支部应,社区党支部呼、街党工委应),最终统筹资源、畅通渠道,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回应,困难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云城街相关负责人说。

  

  推行“4+5+1”管理制度 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

  

  大源街大源村是著名的“巨无霸”城中村,外来人口超过16万,各类企业约3300家。由于外来人口众多、物流发达、出租屋多,大源村承受着巨大的社会管理压力。

  “党委组织领导力弱,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两委’能力缺失、责任缺位,是大源村存在诸多问题的最根本原因。”白云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以来,市、区、镇街联动,启动大源村的重点整治工作。三年来,大源村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硬核心”,创新村级“大党委”领导机制,将支部建在23个经济社上,同时推行“4+5+1”管理制度。

  “4+5+1”管理制度是白云区全面推行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是指“两委”干部4项管理制度、党员5项管理制度和党支部星级评定。

  以4项管理制度中的“述责述廉述德”为例,大源村村社干部根据自身的政治表现、承诺践诺、结对联系党员群众等情况,向村民进行述责述廉。“他们讲的是实际情况,也确实做了这些工作,让我们老百姓对村里各项事务更了解。”村民黄俊文说。大源村党委委员张桂财表示,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他们会认真梳理、逐一整改,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大源村从软弱涣散城中村到城市综合整治工程样板的蝶变,是白云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缩影。据悉,白云区全面推行“4+5+1”基层党建制度以来,“两委”干部作出履职承诺5660条,联系走访群众24649人、重点难点户2092户。通过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追回欠缴租金7.2亿元,50多个涉案物业收归村社集体,群众收入显著提升。

  目前,白云全区17404名村社党员均在家门口悬挂了共产党员实名牌,通过把党旗插在千家万户,引导党员在遵纪守法、环境整治、拆违控违等方面带好头、作表率。

  均禾街清湖经济联合社在白云区率先建立了党员分片包干机制,为党员设岗定责,建立党员责任区,悬挂责任牌,公示责任人姓名、联系电话和工作责任,发挥党员在环境整治中示范带动群众的积极作用,推动“脏乱差”清湖蜕变成幸福清湖。

  

  一村落实十件民生实事 小切口解决大民生

  

  完善年久失修的运动设施,修缮泥泞坑洼的乡村小道,铲除乱搭建、改善人居环境,增设群众乐见的休闲娱乐之所……随着一村(联社)十件民生实事的落实,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逐步提升。

  据悉,白云区建立村级十件民生实事制度,自下而上征集民意,各村社每年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十件民生实事。“两委”干部根据职责分工认领“十件民生实事”,纳入个人履职承诺事项,在办公室挂牌,明确具体任务和每月、每季度进度安排,并列入“三述”重要内容,公示亮承诺,让干部有方向有动力。

  新开通三条往返地铁站的专属“便民小巴”线路,大大提升了嘉禾街群众幸福感。“以往村社接驳地铁站的电瓶车存在种种安全隐患。”嘉禾街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三条便民车专线的开通,有效解决了居民的出行需求。”

  据了解,白云“一村十件民生实事”涉及文化服务、治水、修路等多个领域,得益于上下畅通的呼叫上报程序和快速响应机制,白云近年来在民生实事方面成绩显著。新建350个、面积达近100万平方米的党群文化广场、公园等,2020年拆除违建1212万平方米,总量全市第一;161个村(联社)精细化雨污分流实现全覆盖;“三园”整治提升920.6万平方米;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居珠三角片区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到国务院督查组肯定,大源村荣获省“污水治理优秀村”称号;案件类警情下降23.5%,降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村社跳闸次数下降28%,城中村供电跳闸问题进一步缓解。

  在经费保障上,白云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学刚透露,相比以往主要靠各村社自身的经济实力或申请镇街经费补助,今年起,白云区建立起“2233”经费分级保障制度,区、镇(街)、村(联社)、社会分别按20%、20%、30%、30%的比例共同筹集资金,确保项目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