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迸发力量 东纵精神薪火相传 东莞依托本土红色革命资源,充分挖掘价值内涵,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高地 2021年06月30日 余宝珠

学生们参观革命旧址榴花公园

位于大岭山镇大岭村的抗日根据地旧址

抗日根据地旧址

洪梅莫萃华故居

东江纵队旧址内的主题墙绘

  

  文/余宝珠 图/王俊伟

  

  6月24日,改造一新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全新升级的《东江铁流 南粤旌旗》主题陈列给广大市民群众带来崭新的参观学习体验。据介绍,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新增游客中心、停车场、览翠亭、栈道等设施,环境全面提升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更优的服务,吸引更多人前来打卡感受东莞红色力量。

  东莞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热土,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主要发源地和根据地。无数仁人志士在莞邑大地前赴后继,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少红色印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就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内,这样的红色革命遗址在东莞共有117处,分布在全市多个镇街。东莞红色资源丰富,目前所发掘的红色革命遗址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是全省红色革命遗址较集中的8个地级市之一。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市依托本土红色革命资源,充分挖掘价值内涵,创新展示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发挥东莞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作用,传承弘扬东纵精神,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高地。

  

  活用资源,拓展东纵精神辐射力

  

  4月18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栏目《讲武堂》播出专题系列节目《烽火东江》。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王红星做客该节目,深情讲述东江纵队的传奇故事,生动展示了东江纵队的革命精神。《烽火东江》讲述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在广东东江地区长期坚持敌后抗日的硝烟往事,向海内外观众重现了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南粤人民幸福生活的光辉岁月。

  记录、发扬东江人民英勇抗战光辉革命历史,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坚守初心,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科学规划、深入挖掘,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熔炉”。今年5月,2021年首期 “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及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举行,来自全省的50名小学生参加了活动。据悉,“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是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于2006年创办的青少年军事化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育以及历史文化教育紧密结合,既磨炼了“小战士”的意志,又让“小战士”们体会到挖掘史迹、探索新领域的乐趣,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活动是该纪念馆打造红色资源品牌课堂的一个主要抓手。少年强则中国强,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以引导青少年学党史、强信念为出发点,分别打造“东纵小战士”“东纵第二课堂”“东纵联大”三大品牌,让学生在沉浸式活动中提升感悟,已累计举办活动117期,吸引近1.4万名学生积极参与。除此之外,在每年清明节、9月30日烈士纪念日、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该馆都会举办主题纪念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力的同时,拓展东纵精神的辐射力。

  同时,东江纵队纪念馆还加强与同行馆互动合作,开放交流用活红色资源。据介绍,东江纵队纪念馆多次组织团队赴俄罗斯、波兰等国开展交流合作,多次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著名二战类纪念馆联合举办《东方主战场》专题展览,共同发起成立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搭建国际二战博物馆间交流合作平台。该馆还积极向国内同行馆输出《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东江纵队史实展》等系列原创展览,累计举办流动展览超过100场次,加大东纵精神的传播与传承。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保护和利用,纪念馆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复原陈列进行了优化,于会议室旧址陈列东江纵队历史图片展,于操场旧址增设《东江儿女》主题雕塑,赋予旧址村落更多文化艺术氛围及内涵。新开放的纪念馆更提升了《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主题陈列,升级功能建设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引导参观者重访革命英烈们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寻找红色印记,感怀峥嵘岁月。现在,东江纵队纪念馆已经成为广东红色文旅护照十大打卡单位、“走读红色东莞”红色主题旅游路线的站点之一,也是东莞红色旅游的标志性景点,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参观者前往参观学习。

  

  贴近群众,讲好东莞红色故事

  

  东莞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在东莞的革命活动和先进事迹,时刻鼓舞着东莞人民的革命斗志。周恩来、叶剑英、彭湃、阮啸仙等都曾经在东莞留下足迹,东莞还涌现出了李源、莫萃华、李本立、赖成基、陈志仁、李鹤年、李淑桓、黄友、钟若潮、李一之、陈铭炎、古道等英雄模范人物;曾生、王作尧等共和国将军曾在东莞大地浴血奋战。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牺牲的东莞籍干部、战士共700多人,被授予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烈士”称号的东莞人就有467名。他们所铸造的革命精神丰富了东莞的红色基因,也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全面、系统地讲好东莞红色故事,东莞于今年4月底启动党史学习教育千场党员志愿宣讲,由老党员、老干部、模范代表等身边人讲本辖区党史故事,在东莞全市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新热潮。据介绍,为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贴近群众,更符合当地特色,东莞采用“1+N”模式,由东莞市级层面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市委宣讲团集中宣讲,各园区(镇街)组建“N”个党员志愿宣讲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活动场地上,遴选一批辖区内有特色、接地气、聚人气的分会场,如榕树下、党建主题公园、文化广场等,真正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红色讲堂。

  “洪梅镇流传着许多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其中就有我的曾祖父莫萃华。”在首场报告会上,东莞市洪梅镇宣讲团成员莫贺宁宣讲了中共东莞支部第一任书记莫萃华的事迹。莫贺宁表示,曾祖父莫萃华“敢为人先、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留给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将曾祖父莫萃华的事迹讲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了解党史,让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据介绍,洪梅镇是中国共产党东莞地区早期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之一,中共东莞支部第一任书记莫萃华就在这里出生成长。莫萃华开拓和引领东莞开展革命事业,为东莞这片红色土壤率先带来了革命的火种。

  在东莞市望牛墩镇,以“乡音传党史,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党员志愿宣讲在烈士陵园(上合村)举行。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红色讲师团”成员陈创田用浓浓的乡味乡音讲述了望牛墩革命斗争史。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受感染,也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深入人心。

  目前,这样贴近群众又接地气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正在东莞各园区(镇街)火热开展中,榕树下、公园一角随处可见党员志愿宣讲团成员认真宣讲的身影。按照计划,东莞今年将开展1000场党员志愿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直达群众家门口。

  

  创新形式,打造党史学习流动课堂

  

  6月1日,搭载着学生团员和少先队员的“东城青年学习专车”开进东城街道榴花抗日纪念亭、温塘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址,带着辖区的中小学生们寻访红色足迹。鲜艳抢眼的“东城青年学习专车”是东城街道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该街道创新活动形式,以“学、唱、走、写、评”等多种形式活化红色资源的突出表现。据介绍,东城街道打造“东城青年学习专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通过对公交车进行整体包装,将车厢打造成为穿梭于东城街道各大红色革命阵地的流动党史学习课堂。该专车串联立新、温塘、榴花抗日纪念碑等红色阵地,推介“重走红色足迹”红色旅游线路,引导党员群众走近“红色故事”。

  同时,东城街道还创新将党史问答与定向越野寻标结合,组织党员、群众、家庭开展“学党史攀高峰”定向越野寻标活动,倡导全民学习党史。并在社区、学校、企业中开展“红色歌曲颂党恩”合唱展演,以红色歌曲合唱的形式歌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激发群众爱国热情。依托微信公众号分四期开展“学党史 颂党恩”线上党史知识问答活动,吸引2.3万多人次党员群众参与答题,并根据党组织党员参与率和答题准确率评选出15个“优秀学习组织”。

  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东莞多个镇街主动作为,让辖区红色资源动起来、亮起来、活起来。石龙镇计划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资源和红色革命遗迹,策划打造一套沉浸式党史学习课程式服务:红色之旅——“六个一”标准化党史学习课程式服务,通过瞻仰一位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共和国元勋、参观一个讲述红色革命故事的展览、重温一次入党誓词、上一堂生动党课、观看一场优秀的党史题材的电影/视频、召开一场重温党史分享会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大岭山镇则积极发挥红色资源的学习教育功能,聚焦鲜活党史,活化红色文化资源,结合“红色印记”“红色故事”“红色书屋”“红色旅游”“红色文化节”等一系列品牌项目开展沉浸式教学,让干部群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体会深刻。

  

  打造精品,增强革命文化传播力

  

  6月10日,东莞本土红色题材广播剧《东江水流长》在东莞电台开播。这部以首位东莞籍共和国将军、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的事迹为蓝本创作的广播剧,引起东莞市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围绕本土重要资源,打造党史题材文艺精品,这是东莞市整理挖掘东莞红色文化名人事迹、弘扬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一项举措。近年来,东莞深入挖掘辖区具有标志性的党史人物事件,推动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打造文艺精品,增强革命文化传播力,唱响红色教育主旋律。

  去年,东莞市委宣传部围绕“建党百年”“本土历史文化”等选题,开展了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委托项目的征集评审工作,遴选出18个优质项目予以扶持,广播剧《东江水长流》正是其中之一。该剧取材于傅泽铭所著《星光熠耀》,描写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众抗日志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高举抗日斗争旗帜,建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后扩编为历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率领东江两岸人民奋起抵抗侵略者,开辟大岭山、阳台山等抗日根据地,运用游击战灵活机动地打击入侵之敌。剧作以此为大背景,突出展示了王作尧将军(即剧中人物卓越)的英雄事迹。

  东江纵队的英勇抗战事迹在东莞广为传颂。近些年,东莞以英雄母亲李淑桓、小鬼班等革命事迹为原型,推出长篇纪实文学《东江纵队》、广播剧《火凤凰》等文艺精品,曾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也依托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唱响红色教育主旋律,谱写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乐章”。据介绍,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多渠道开拓红色“云剧场”。博物馆自行策划的十四集原创历史广播剧《不能忘却的历史》,以广播剧演绎形式讲好英雄故事,扩大革命文化传播力。该节目还被收录到“学习强国(音频·文化)”栏目,仅推出一个月,在线浏览总量已突破16.8万人次。

  随着《东江水流长》的热播,该剧还将争取在中央、其他省市等更多广播平台播出,让更多的观众听众了解东莞的红色历史。接下来,东莞还将进一步挖掘“莞邑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实施重大题材、东莞文脉题材等系列创作扶持计划,力争创作出一批主题鲜明、艺术水平较高、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