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乡野大地践行青年使命 广东大学生“三下乡”为基层发展赋能 2022年09月02日 陈亮、张舒曼、刘芳桦

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团队,与村民访谈

华师益行队在莫宣卿状元故居进行调研

广中医学生教授市民八段锦

华珠之恒队为阳春农户带货直播

广州新华学院社会实践队为村民解答疑惑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张舒曼 刘芳桦

  图/受访者提供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灵感悟时代脉搏。暑假期间,广东高校一众大学生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不畏艰辛深入调研,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扎根田间地头,为基层发展赋能。同学们获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为暑期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广工

  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暑假期间,广东工业大学一支支朝气蓬勃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其中,两支实践团聚焦城市与乡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广工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乡村实践团在暑期深入茂名高州市的乡村进行实地调研,探索乡村“双碳”新发展。茂名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守护好这里的美丽乡村,牵动着广工学生的心。

  实践团根据所学专业知识从水电入手,通过对企业、乡村的实地走访后认为,从生态环境治理和乡村经济发展实效性角度看,光伏发电均可成为未来乡村振兴发展的引擎。光伏发电在发电侧节省了传统火电机组的部分能源消耗,减少了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光伏发电能通过上网售电,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农进佳同学认为,这次的社会实践,不仅开阔了每个队员的视野,同时也发现了不足,增强了大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

  在三伏天里,广州的街道上出现了一群顶着烈日分发问卷的志愿者们,他们是“绿色出行,步步生花——双碳背景下城市居民低碳交通出行与TOD规划模式研究”实践团。在这个假期他们深入基层,为大众科普低碳理念。实践队在市内划分了30个交通小区,收集了近2100份问卷材料,广泛传播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理念。实践队员郑非凡感叹:“低碳出行前景广阔,大学生更应该投身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共建绿色羊城。”

  

  华师

  深入调研走访,增强乡情认知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益行队的师生到肇庆市封开县河儿口镇开展“三下乡”活动。藏在深山的生态小镇如何走出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一时代课题吸引了益行队师生们关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华师益行队先后调研走访扶学村水产养鱼项目、火龙果种植园示范基地、封开龙山风景区等地方。益行队了解到,扶学村水产养鱼项目基地相比传统塘养家鱼污染少,人力投入低、回报高,对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很大帮助。火龙果种植园示范基地经过3年培育已成为当地的“致富果”。此外,团队了解到,河儿口镇封开龙山风景区探索构建“农业+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模式并且尝试打造乡村旅游“浸入式”体。益行队队长程晓健表示,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资源禀赋,走合适自身发展道路,才能内生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益行队还前往西村的莫宣卿状元故居进行调研。结合当地状元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益行队开展了支教活动。来自华师法学专业的支教组组员胡馨丹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法治课堂,她告诉记者:“希望将自己所学用到实处,法律方面的宣传教育也是很多乡镇学校所缺乏的。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心中有‘法’的概念。”

  

  广中医

  传播中医文化,助力健康中国

  

  今年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7月26日,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硕博学生实践服务团队来到位于海南三亚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参观青蒿临床抗疟源展览馆,开展大型专家义诊活动,深入海南三亚实地考察。

  暑期实践团在三亚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三亚市中医院、粤海医院的专家教授一起,为市民提供针灸、推拿、耳穴、拔罐等中医特色诊治,更有冬病夏治的三伏灸。

  实践团还开展了舒筋点穴教学、八段锦教习、推拿肩颈教学等活动,并通过分发宣传单、播放科普视频宣传中医保健养生知识。此外,实践团还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定制中药驱暑香囊赠予市民。草本有情,中药留香,一个个承载着爱与关怀的香囊,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更延续着中医文化的基因。

  广中医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2020级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蔡伟蓝对记者说:“作为实践团的一员,我最大限度发挥专业知识,回馈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减轻他们身体上的病痛。看到在义诊活动中前来咨询和看病的市民们,经过实践团和专家们专业诊治后,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们的付出得到市民的认可和赞许,为我们今后继续为人民服务、发挥专业技能提供了动力。”

  

  华珠

  深入农村基层以带货直播助农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产业帮扶、深入调研、支教义教等途径助力乡村振兴,脚步遍及广东各地和四川凉山、贵州黔南等地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通过农村生活体验、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参与、美化乡村环境等方式,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以少数民族地区为课堂,在观察实践中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民情。

  华珠学子深入调研了各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涵盖中药春砂仁产业、枇杷产业、渔村养殖业、茶产业等12项,立项了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将产业调研与创新创业深度结合,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同时,华珠学子还在实践中根据各地产业现状,发挥专业技能特长,协助农户开通各类直播通道,教授直播具体流程及主播话术,并开播进行实际操作,给予直观演示。之恒队、振兴队分别为广东阳春市、佛冈县农户带货直播,学生主播轮番助阵,向直播间的观众推介特产红薯、芋头、粉葛等农产品。短短几个小时里,直播间的观看人数和点击量得到显著提升,更有不少顾客在主播介绍时下单购买农产品。

  支教义教是各队伍重点开展的基础任务。行者队被国家语委确定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全国重点团队,在四川凉山傈僳族地区开展普通话普及情况调研;省级重点团队红帆队在云浮市云城区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支教实践,趣味普通话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守望队在阳江市阳西县开展“红色+传媒”第二课堂训练营,给学生带来新奇体验。

  

  广州新华学院

  为当地普法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今年暑期,广州新华学院共组织56支团队728名师生赴贵州安顺、山西太原、广东湛江、梅州、河源、韶关等21个地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学生结合专业优势、学科特长,深入农村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发展成就观察、国情社情调研、乡村振兴建设、普法和科普宣传、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文艺服务、爱心医疗、生态文明建设等社会实践活动。

  来自法学院的“扬法远航”社会实践队,走进清远市源潭镇,采取“支教+调研+普法”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律送入农村乡镇。实践队队长马子婷告诉记者,团队进一步提高了普法活动的针对性和到达率,努力推动当地“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的法治建设,“我们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为当地的普法教育和法治建设贡献力量,为全民普法事业注入了青春活力”。

  参加“百校百号乡村行”专项行动的“匠心为民”医疗服务队,来自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学院健康管理科加强指导下,前往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光联村、光辉村,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从化区居民的高血压病例、开展相关医学知识的宣讲等活动。服务队队长俞浩杰谈到,“此次实践,团队希望通过数据分析及论文公开发表的形式能够让社会重视老年群体的健康,尤其是对其血压血糖的监测,提高当地居民对高血压的防范意识。”

  广州新华学院团委书记代亮表示:“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成为了新华学子深入了解社会的窗口,也成为了社会各界了解广州新华学院的平台,更是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