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 2023年06月02日 陈联俊、郑维

  ■陈联俊 郑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具有极端重要的地位。当前,世界政治局势风云变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态势复杂严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一、全面构建新时代严密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系

  

  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战线提出的明确要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是承担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力量,必须立足本单位职能职责,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合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构建上下协调、左右衔接的意识形态综合治理体系。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本系统、本地区和本行业的重中之重抓牢抓实,党委(党组)书记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牵头组织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和突出问题,及时研判处置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各项问题,贯彻民主集中制,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政令畅通。各级党委宣传部作为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正创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不折不扣执行上级部门意识形态工作部署,保证意识形态工作有制度保障、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及时报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和有关问题,强化本系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打造意识形态工作标杆和示范品牌,整治意识形态领域乱象,构建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

  

  二、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不断变化发展,社会意识也随之变化发展。当前,世界物质文明日新月异,精神思潮多元化现象愈加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争夺与反争夺、渗透与反渗透必将长期存在。毋庸置疑,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旺盛生命力,因为它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保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占据领导地位。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特别是要真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作为贯穿全党全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准则,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释放巨大能量。要着眼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立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两个结合”,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开创理论创新新局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占据世界意识形态理论优势,扩大国际理论体系话语权。

  

  三、持续提升互联网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本领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了不确定性风险,特别是互联网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把党管互联网作为重要政治原则,科学把握互联网治理的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特点,强调“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党管网信、党管舆论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显著特征,也是未来做好互联网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制胜法宝。网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要以政治建设为根本,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主动权,让党的声音始终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求,坚持系统性谋划、综合性治理、体系化推进,善用网络算法和网络语言,照顾不同类型网民利益偏好,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广泛凝聚网络综合治理的工作合力。要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构建全流程、全链条监管体系,引导亿万网民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陈联俊: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郑维: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网络空间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1VMZ0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