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几个着力点 2024年12月11日 陈吉鄂、曾秋悦

  □陈吉鄂 曾秋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开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学深悟透全会精神,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和重大战略部署及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推进思政课建设与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同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系统布局

  

  思政课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价值观的塑造与思想的启迪。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首要任务是要在全面深刻领会全会核心要义及主要精神内容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规划与战略部署,确保思政课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精准对接国家发展大局。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融入框架。高校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引领作用,组建一支以马院专家为核心,同时吸纳历史、经济、社会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在内的综合型研究团队,深入研究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依据《决定》与思政课各门课程的联系,找准《决定》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切入点、契合点,制定全会精神的融入原则,为广大教师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提供行动指南。其次,要实施统筹规划,细化融入方案。紧密围绕《决定》的核心内容,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及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充分考虑教书育人的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化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确保全会精神能够分层次、有重点地融入各门思政课之中。

  

  二、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活力

  

  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度研读《决定》文本,广泛关注央媒等主流媒体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相关报道,主动加强对全会精神的研读与剖析,全面掌握其主要内容与核心要义。高校要广泛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为思政课教师搭建高规格、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高校应积极邀请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为思政课教师解读全会精神、传授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分享成功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权威的理论指导,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思政课程的理论厚度与深度。另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需要构建思政课教师常态化的集体备课机制,鼓励并支持各教研室定期组织集体学习活动,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共同攻克教学难点,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实效

  

  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注意把全会精神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决定》纳入思政课教学大纲,确保思政课成为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授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会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新部署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讲解。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同时,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行动。一方面,可组织学生参加党史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调研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效果,增强对全会精神的实践体验。另一方面,可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选取与全会精神相关的党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理解全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四、完善评价机制,保障融入效果

  

  教学评价作为思政课的关键环节,是检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将完善评价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久久为功、长期开展,构建内容多元化、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高校要构建思政课评价内容多元化机制。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以师生满意度为标准,不仅考核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的深厚程度与科研能力的强弱,更关注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及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不仅考核学生对全会精神的理论知识理解,更考核学生对全会精神的内化程度、素养提升状况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其次,要构建思政课评价主体多元化机制。在传统师生互评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评价主体的范围,根据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特点,将全校思政课教师纳入评价主体之中,从多视角、多层面出发,对思政课教学质量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形成教育合力。最后,要构建思政课评价方式多样化机制。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通过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量化指标评估学生思政课的学习成果,又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质性评价手段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评价、在线评价等新型思政课评价方式,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提供评价机制保障。

  

  作者简介:陈吉鄂,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秋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2022GZYB47)、2024年“攀登计划”广东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项目(PDJH2024B23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