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首席评论

“100%满意”的测评透着多少虚假形式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1月30日        版次:A02    作者:

    

  年终测评“群众满意度100%”,这样的结果你信吗?恐怕很多人心中都会打个问号。日前有报道,一些单位为了这“100%满意”,颇费心思。有人本想在测评中提点意见,结果被领导“请”去严肃教育一番;有的单位则开会提前打招呼,要求填写“满意”。在一些扶贫点,有驻村人员还提着礼品走访、轮番劝说,希望群众“满意”,有的则承诺,测评填“满意”就有奖品。奇葩做法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每到岁末,各种形式的测评是近年许多单位都少不了的工作,而测评结果也往往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若测评数据真实可信,它还能作为考核单位绩效或查找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考核机关作风中,“群众满意度”测评也是重要的参考选项。

  但是,原本严肃而科学的考评方式,如今在一些地方却走味变样。在机关内部,通过打招呼、统一口径获得“100%满意度”可谓轻而易举;而在基层,由于机关单位掌握着资源调配权,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群众怕得罪人也得罪不起,即使有意见或不满意,也只好违心填写满意。而由此获得的“100%满意度”竟作为肯定机关作风转变的“重要指标”,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不在平时下苦功,而是到年末“临阵磨枪”,做表面文章;不把力量花在做实事、干实际工作上,而是将其用在数据、报表的好看上,说到底还是弄虚作假,是新的形式主义。以会议布置、提前动员获得的“100%满意度”来衡量机关作风或工作成效,只能是自欺欺人,若用之评价扶贫等重要工作,更是粉饰太平,损害群众利益,这种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也最为群众所痛恨。

  其实,不少获得“100%满意度”的机关单位,也深知内中的水分与虚伪,但仍要想方设法去为之,这除了自身的思想作风未真正转变外,也与目下某些考核方法的设置有失科学、严谨有关。甚而可以说,问题出在基层,但根子则在上级。有的机关在引入新考核方法或指标时,重形式轻实践,只看数字而不看过程,结果就成了“不看实效看广告”。

  谎言支撑的“100%满意度”,不仅不能使基层群众真正满意,还会使机关作风减分,自损形象。而要挤去测评数据中的水分,除要严肃考评纪律,更要重视测评的程序及监督,即使第三方测评,亦需实事求是,重视“怎样评”的问题,避免人情分或“被满意”。总之,让科学的测评引导考核者将精力投入到实干中,而非追求表面的数据漂亮。(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阅尽